有学者表示,解决择校,最关键的是要“放权”。当前“小升初”衍生出的占坑班、奥数热等问题,都要归咎于评价机制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应由专业组织来决定并确认特长生评价标准,而政府应努力做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要让学校间差距这么大。”
早报讯 教育部昨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
《意见》要求,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最大限度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在具体操作上要统一实施,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小学生毕业信息登记、入学志愿征集,统一受理审核入学申请,集中公示招生录取结果。要全程监督,邀请有关部门和代表参与,主动接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同时也要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充分发挥惩戒的警示作用。
允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免试就近入学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确保优质初中入学机会均等,允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体现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根本原则。如,在划定招生范围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
多年来,“小升初”的乱象已成痼疾,民众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直指“择校”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对此,《意见》强调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要统一实施,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小学生毕业信息登记、入学志愿征集,统一受理审核入学申请,集中公示招生录取结果。
“我们强调最大限度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全力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小学择校的,能否在该小学附近就近升入初中?
上述负责人表示,原则上,学生应在户籍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入学。符合这些条件的,按照《意见》规定,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不符合条件的,由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具体规定。对于小学人户分离但初中想回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的学生,《意见》要求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就学。请家长在小升初前夕关注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招生入学办法。
《意见》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升初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总体原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具体实施也是由县级进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入初中就读的,应提前向输入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
减少特长招生
“一些地方将特长与招生挂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意见》要求逐步减少特长招生。”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按照《意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汇总入学手续办理信息,对实际办理入学手续人数超出或不满计划数的学校,及时进行必要调整。
此外,还要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储朝晖看来,解决择校,最关键的是要“放权”。当前“小升初”衍生出的占坑班、奥数热等问题,都要归咎于评价机制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应由专业组织来决定并确认特长生评价标准,而政府应努力做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要让学校间差距这么大。”
同时,《意见》要求加快配套政策制定,如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试行学区化办学,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等。综合新华社、《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