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1月30日电(记者冯国)在陕西省政府近日召开的第二十次常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唐九成宫遗址的文物保护规划,并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唐九成宫位于陕西省麟游县,是隋、唐时期营造的皇家避暑离宫,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设计建造。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初名“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年)经修复扩建后改称为“九成宫”。现存遗址分布面积约42万多平方米,遗址内现存宫城、城墙、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砌水井、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及“万年宫铭”碑等遗迹。其中由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唐高宗李治撰文并亲自书写的“万年宫铭”碑,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也是我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认为,目前通过的唐九成宫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编制原则,突出了遗址所在地政府的责任,从专业角度进一步肯定了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信保护规划公布后,对于当地的文物保护和其它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九成宫被称为“离宫之冠”,堪称“陪都”,一度成为隋、唐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中心。唐九成宫遗址的发现与部分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皇家宫苑的形制、规划、建筑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唐九成宫遗址1957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陕西省将首次公布唐九成宫遗址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