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陈文仙 杨玲)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国内天然气供需关系紧张程度日益加剧。特别是今年,刚进9月,就不断有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消息传出,“气紧”氛围日益浓厚,机构普遍预测今冬明春将是近几年天然气供应最为紧张的季节。
国内气价偏低、进口气价倒挂,既无法体现能源优质优价的规律,滋生了天然气的不合理利用;也严重抑制了天然气进口,加剧了天然气市场的紧张局面。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预见性之强前所未有,充分体现出决策的智慧和勇气。尽管涨价会增加消费者负担,引发不满和抱怨,但涨价是形势所迫,长期来看,有利于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目前,价格政策对理顺资源价格,缓解供气紧张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国产增量有限
需求快速上升 进口倒挂 气紧成常态
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一直偏低,再加上天然气环保优势突出,各地在天然气需求上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下游需求的迅猛增长与上游资源的有限供给脱节,导致多地“气荒”不断,气紧成常态。
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863亿立方米,增长9.2%,其中三季度增长9.6%;前三季度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约合388亿立方米,增长27.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08亿立方米,增长13.5%,其中三季度增长12.6%。表观消费的增长幅度明显快于产量增幅。
记者根据海关数据测算,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管道天然气平均进口到岸完税价格为人民币2.4元/立方米左右。同期,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实现价格大约1.2元/立方米。每进口一立方米天然气价格倒挂1元以上,成为前三季度中石油销售进口天然气亏损316.9亿元的直接原因。
产量增长有限、进口亏损,需求快速上升,即使非消费旺季,天然气供应始终处于偏紧状态。据预计,2013年中国石油供气范围内有效需求将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前两年20%左右的年均增速,但即使全力保供,供求仍存在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