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海上救捞人——国家海上救援队的故事

0
分享至

2007年11月9日,装有27万吨原油的“SHINYOSAWAKO”超级油轮因主机故障,动力尽失,南海救111”轮受命救援(南方周末资料图)

一个打捞工程干下来,不是为了立多大的功,而是希望兄弟们都能平平安安的。

“如果你能够跟兄弟们一起冲,一起干,一起顶得住,才是好样的,你回去跟他们能够混到一块,你说话有人听。”

“哥们,你在哪里?家里找你呢。”在孤寂的海底,老王喜欢一边摸,一边轻声念叨上两句。既是给自己壮胆,也希望死者在天之灵能帮他一把。

有时候,飞行队有人互相闹点矛盾,当时担任北一飞队长的潘伟就冲他们一顿痛骂:“你们平常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值得吗?”

一条长30厘米的疤痕,铺满老王的大腿外侧,这是老王2012年做完股骨头梗死手术后留下的印迹,也是他干了一辈子潜水员的缩影。

那一眼看去会让人心悸的伤痕,老王却风轻云淡。“不算啥,在我们这行,属于常见职业病。”放下裤管,老王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你看,这不好好的吗?能活着,就不错了。”

老王名叫王金锋,54岁,北海救助局大连基地应急队队长。在跟大海搏击的35年里,老王见惯了生与死,他救过的人难以计数,自己也不止一次跟死神擦肩而过。

在中国,像老王这样的海上救捞人数以千计。他们是中国最专业的海上救援力量,北到渤海湾,南至南沙群岛,他们的航迹犁遍中国海。过去几年中,他们频频出现在众多大场面中——南沙渔民大救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南海一号”打捞、大连海域石油清污……但他们却很少能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更加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日常行动也常常和“惊心动魄”相伴。

最后一个撤退

每逢强台风来临,渔船纷纷回岸驻泊,救助局的船则要向风暴中心挺进,继续与台风的猫鼠游戏。

“至少得有一艘大马力拖轮在台风边守候。”南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处副处长梁立坚回忆说,2012年7月“维森特”台风登陆,整个珠江口乱成一锅粥,因为准备充分,才保证了多艘船舶顺利脱困。

在台风里救人,有时还得动用飞行队。2011年“纳沙”台风在珠海附近登陆,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顶着9级台风救起了一艘货轮上的12名船员。

每每回想起来,救生员王伟正都会有点后怕。他回忆,机载绞车承力只有270公斤,常规情况下,救生员每次只能拖带一个人,12个人就要12次,但时间紧迫,大风卷起的巨浪有两层楼高,船正在加速下沉。为了节约时间,机组决定让他脱钩留在船上,让船员分成6组两两实施拖带。

在轮到最后一组船员的时候,王伟正感觉不对,就跟着一起上来。一分钟时间不到,还没等他们被拉入机舱,货轮就沉入海底。看着打着旋的海面,王伟正眼泪夺眶而出。“那种感觉既惊心,又自豪。”

在北方海域,最艰难的救援在冬季。一个等待救援的人在南海海水里可以坚持30个钟头,但在零下5度的渤海湾,顶多二十分钟就会失去知觉。

程延达是北海救助局应急队队员,他主要参与水下搜救。虽然潜水服防水、保温,但袖口、头部的连接处还是经常灌水。“手很快就冻麻了,但下水一次不容易,总想多坚持一会。”

由于长期泡在冰水里,加上减压不彻底,饥一顿饱一顿,潜水员的胃和关节都不大好。烟台打捞局的老潜水员戚明说,2007年局里身体检查,66个潜水员查出7个股骨头坏死。

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为了尽可能靠近需要救助的人,救捞已经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值班待命制度。例如北海救助局在渤海湾航运密集的事故多发区设有近十个待命点。

这套制度是血的代价换来的。1999年,“大舜”轮在大连至烟台的海域沉没,202人遇难。这是许多救捞人不愿提及的一段伤痕。北海救助局副局长郑健,当时还是救助船船长,他参与了那场世纪海难营救。“最初还能听到绝望的呼喊,后来就没了。”郑健说,这场海难之后直接促成了2003年的救捞体制改革。

改革,简单说就是救、捞分家。过去救捞一体,救捞局以经营养救助,但基本上是经营为主,不重视救助。改革之后,打捞局变成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救助局财政全额拨款,并在北海、东海、南海各成立四支飞行救助队。

以前,都是从码头出发到事发地,有了动态值班待命制度,关口前移到事故多发地,至少能争取1小时。

因为晚到了一小会,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东二飞队长赵璐回忆,2013年春,有船触礁沉没,四名船员侥幸爬到一个岛礁上。飞机赶到现场后,刚把救生员放下去,一个浪卷上来船员就都没了。

眼看着没救到人,机组的人回来就哭了。事后总结,赵璐说:“哪怕是早到一分钟,可能还能够着一个人。”

在恶劣天气中跟大海斗,除了迅速,还得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2007年“罗莎”台风来袭,一艘台湾船在东海附近海域失去动力,东海救助局的131轮和111轮在狂风骤雨中连续工作7个昼夜,断了好几次缆,才把船拖到了台湾花莲港。一位参与救援的船长回忆,当时每天就睡一两个小时,到最后阶段站着腿都在抖。

按规定,超过七级大风是不能打捞的,但有时只能硬上。广州打捞局总工钟志伟讲,一次救援一艘香港货轮的经历:风力超过七级,船大幅倾斜,潜水员作业相当危险。但只能继续,不干的话,船可能会断掉,沉下去的话,打捞起来更难。

为了救人,救捞人有时还常常把自己困入绝境。台风没那么听话,预报说走哪里就走哪里。这让本应保持在台风边的救助船,不止一次身陷暴风眼。由于不了解多变的山区气候,北一飞也曾在丹东洪涝救援中碰上闪电雷雨而险些机毁人亡。

支撑他们坚持到底的除了信念,还有海上的人特有的朴素情感。“好比你在陆地上看到有人房子失火想去救一样,我们是以船为家的人。看到别的船沉了,心情会相当沉重。”梁立坚说。

2010年1月6日,江苏籍采沙船“邮郭18”轮在上海横沙岛北口水域搁浅破损,严重倾斜。“东海救201”轮成功救助遇险人员。 (南方周末资料图)

“哥们,走,我带你回家”

王金锋在海上干了一辈子,身经百战。但每当新人培训,他传授的第一课不是如何救人,而是如何克服对尸体的恐惧。“你们想吃这碗饭,必须得过这关……”老王常跟他的兄弟们说。

捞尸是潜水员的职责所在——水面上的由飞行队和救助船负责,水下的一般归他们管。在两眼一抹黑的海底,他们要摸遍船上每个犄角旮旯,寻找幸存者,但常常顺到的是已经冻僵、泡肿的遇难者遗体。

“哥们,你在哪里?家里找你们呢。”在孤寂的海底,老王喜欢一边摸,一边轻声念叨上两句。既为了给自己壮胆,也希望死者在天之灵能帮他一把。要是顺到了,老王还会祷告一番:“兄弟,走,我带你回家。”

也有想带却很难带走的情况。老王记得,前两年,有艘小渔船在渤海翻沉,倒扣在海面上。老王的手下下去十几趟,硬是没把人拉上来——腿卡在木板里边,周围都是杂物。

海上打捞,谁都要经历面对尸体的第一次。

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渤海海水冰冷,每40分钟就得换人,陶波和他的同事轮番下水。舱内空间很小,怕被渔网缠住,手电都没敢带,危险可想而知。

这是陶波第一次打捞尸体,有点瘆得慌,但怕也得干,“家属在外边等着,这是职业道德。”下水之后,他也学师傅老王的样祷告两句:“兄弟别吓我,我带你出去。”那天,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才把人给拖上来。

有时候,人捞上来了,家属们连句谢都顾不上说,直奔尸体而去。筋疲力尽的潜水员瘫在救助船上,有时也跟着呜咽起来。“谁没有个朋友亲人的。”陶波的同事、北海救助局应急队队员程延达说。

程延达和陶波都是海军陆战队出身。当兵那会也算热血青年,但在和平年代,几乎没什么挑战,到了救助局,才算找到了点保家卫国般的荣光。

来救助局干了将近十年,每次行动,程延达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我救了别人,看到他安全了,或者把人捞上来了,我就满足了。”他说,他很能理解那些家属的心情。

有时候,他们中午去吃饭,家属怕他们一走了之,说吃饭可以,但设备得留下。碰到不讲理的,连路都给封死,直到找到遇难者才肯放他们去休息。

还有让他们更难受的。北海救助局大连基地主任于卫政记得,他们曾去一个水库捞尸,捞完了还不算,家属非让他们把人抬到离水库很远的公路上才肯罢休。结束之后,于卫政问家属能不能弄点便宜白酒给潜水员洗洗手——按当地风俗,没结婚的小伙子尸体是碰不得的,但家属楞是没同意。

比起打捞尸体,在水下救活人的压力更大。“下去的时候生怕被抱住,那样两人都危险。”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潜水员吴忠发说。

在2004年的一次翻扣船救助中,一名女幸存者借着翻扣船顶部一点点空气活了下来,但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之前,几个队友下去都因为她过于紧张无功而返。吴忠发最后潜了下去,他先脱下头盔,递了瓶水给她,告诉她不要紧张,接着让她抓好供气管,以防她乱抓。刚拉上来,人就陷入昏迷,再拖一会就不行了。整个救援持续了8个钟头。

只要有一丝希望,救捞人就会拼尽全力,不管是遇难者遗体,还是一条小狗。

有一年在旅顺西边,一艘渔船沉了,六人失踪。北海第一飞行救助队到了现场,除了碎片,就发现一条狗,爬在一块小木板上。机长潘伟说,先救人要紧。可盘旋20分钟,一个人都没发现。

潘伟曾在北一飞干过多年队长,现在是交通部救捞局总工程师,负责全国四个救助飞行队的指挥和培训。

返航的时候,油量已经不多,但狗还在,救生员王浩说,狗也是一条命啊。救上来的时候,小狗四肢冻得不能动弹,王浩给它又搓又揉。一开始在飞行队怕生,喂水都不喝,过了三天就跟人撒欢了。队员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大命,大难不死的意思。

生死相依

用“生死相依”形容救捞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为过。救援队施行半军事化管理,365天随时在待命,跟队友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还久。在救援中,他们连命都要交给对方。

有时候,队里的人也会闹点矛盾,时任北一飞队长潘伟遇到这种事就会冲他们一顿痛骂:“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值得吗?”

在潜水界有个说法,叫上阵父子兵,意思是,特别信赖的人才能一起战斗。在没有水下对讲机、要靠拉绳打信号的年代,这个说法更加贴切。

拉绳拉两下代表往下放,三下是上升,一下是停。别小看了这最简单的信号。有回,王金锋拉了三下,但岸上队友仍然是往下放。老王感觉氧气快没了,不得不自己顺着绳子上了岸。

如果不是队友的提醒,程延达有次差点在水下回不来。有年冬天,外头太冷,供气管结了冰,气供不上,是岸上的队友立刻通知程延达赶紧出水。现在,程延达跟队友有时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一个潜水员在水下作业三个钟头,岸上的人心也一直提着。他们中有看显示屏的,对讲的,拉绳的,盯氧气瓶的。不看到队友平安出水,心就总是悬着。“老是担心下边的人会不会被刮到,被渔网缠住。”程延达说。

对于飞行队而言,救生员的性命在绞车手手里。作为救生员和机长之间的桥梁,绞车手的角色相当关键。“如果对救生员的手势和眼神领会错了,给机长反馈回来的操控指令是错的,会要了救生员的命。”潘伟说。

北一飞救生员王浩说,一个机组五个人,就是像五根手指一样,一个人犯一点小错,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人。

救助强调团队作战。作为机长,不光要会飞,还考验他的应急能力、指挥能力和心理素质。在给飞行队督查时,潘伟经常对机长们讲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机长必须有处境意识,要把自己尽可能放在安全的地方,别把自己放到死胡同里面。”

但在狂风巨浪中,既要保证团队的安全,又要执行救援任务,这种矛盾,北海救助局112号救助船的大副隋小虎也不止一次体会过。在救助船上,船长相当于总指挥,大副相当于前方作战指挥,负责后甲板的救援。

“太在乎水手的安全,就会畏首畏尾,但无畏往前冲也不行。”隋小虎说,他的办法是,每次出任务前,认真检查水手们的救生衣和保温服有没有穿好,用来固定水手的两道安全绳有没有问题……

但更重要的安全保障还是日常训练。一本密密麻麻的日志本上记录着北海救112号船训练的内容。2013年7月18日那天的日志这样记录:早上8点到10点,全体船员进行收放高速救助艇的训练,下午2点到4点,轮机部人员学习各类油料的使用管理要求……

“就好比种麦子,几年不种可能就忘记了。”隋小虎说。

对于管理层来说,不断从失败案例中总结教训,是他们提高救助水准并保证兄弟们安全的重要手段。救捞系统每年都会组织案例研讨会。

梁立坚举例说,南海救助局一次救援中,人都救上来了,几个渔民因为舍不得船上的东西,又返回船上去拿,虽然最后几个人在沉船的刹那安全返回,但梁立坚还是把参与救援的同事骂了一通:“让渔民返船是重大失误,这种情况以后不允许发生。”

2013年1月,某飞行队在一次救助中,因为风浪太大,救生员几次定点下降失败,最终放弃返航。但潘伟看录像后讲评说:“这种情况是有办法的。救生员可以带一个牵引绳,在高空放下去,让船上的人拉着,减小摆动,救生员再顺着牵引绳下去。”

不抛弃,不放弃

在外人眼中,海上救捞人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个可以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的确获得过各种表彰。但是问起干这行的初衷,他们的回答再朴实不过:“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得对得起这份职业。”

跟许多人一样,梁立坚当初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才进救捞队的。梁立坚小时候家里穷,听说救捞队管吃管住,一个月还能省下30块钱接济家里,就来了。但各种不适应很快接踵而来:晕船、难以想象的危险、想家、孤独……

这是每个救捞人都会面临的困境。广东打捞局华天龙起重船政委吴体康记得,有个船员马上就要结婚了,却因为有任务要出发,他老婆只能抓来一只公鸡拜堂。后来老婆生小孩、中风,他也都没在身边。

“你回想一下,如果你在海上遇险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急切希望有人早一秒钟来救你。”这位船员的一番话让吴体康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就是救人的,这是应该做的。”

也有人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而来。潘伟到北一飞之前,已经是部队里的飞行大队大队长,正营级军官。转业那会,很多航空公司以高薪挖他,他都拒绝了。“虽然待遇高点,但跟部队也差不多,但搞救助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

在北一飞,潘伟挑战过许多不可能的极限,很多救援都是日常训练中没有碰到过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刀尖上跳芭蕾”。

有一回,一艘俄罗斯的帆船上有人患了急性阑尾炎,但帆船桅杆太高,转了两圈都没找到救生员下落的点,正准备撤的时候,他想了一招:贴着桅杆把救生员放下,桅杆跟钢索都是垂直的,即便救生员蹭一下也没有什么危险。平常的作业高度只有20米,但那次接近80米的高度,飞机控制很不稳定,一直在晃。最终总算有惊无险。

就像部队打仗一样,领导在第一时间冲锋在前,还能临危不乱,也许是在这支薪水不高、风险极高的队伍愿意一直待下去的关键。

这个传统早在30年前就已经留下。吴体康回忆,1979年,广州救捞局派船去拖南海3号,风浪太大,缆绳怎么打都打不上去,必须靠救生艇拖过去,船政委亲自带水手下船,放艇的时候,很多船员都落泪,因为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让广州救捞局原党委书记胡伟明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救援发生在1984年。当时,广州救捞局的一条船在平潭岛南边触礁,工程队派人去抢修,他亲自去帮忙。给工人做饭,搬运水泥,守了三天三夜。

“如果你能够跟兄弟们一起冲,一起干,一起顶得住,才是好样的,你回去跟他们能够混到一块,你说话有人听。”胡伟明说,这支队伍逐渐养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谁能顶住风浪,谁能吃苦耐劳,谁就是英雄好汉。

干了十几年的队长,只要有潜水员在现场作业,烟台打捞局原潜水队队长于军都从不睡觉。“也就是帮着分析水下情况,碰到缓坡、水流,提个醒什么。”于军说,一个工程干下来,不是为了立多大的功,而是希望兄弟们都能平平安安的。

沉船捞上来的那一刻,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于军说,“大家所有的压抑、辛苦,感觉都是值得的。”

军营揭密

中国救捞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中国救捞包含救助、打捞、飞行三支队伍。目前拥有专业救捞船舶198艘,直升机12架。

其前身是1951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人民打捞公司。1978年,交通部正式成立救助打捞局。1999年“大舜”轮海难后,中国救捞2003年进行了机构改革。

2003年以来,中国救捞共出动11929次,执行应急救助抢险任务878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4030名、救助遇险船舶1873艘、打捞沉船99艘,获救财产直接价值达842亿元。

在执行常规救捞任务之外,救捞系统还奉命执行了诸如“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钓鱼岛、黄岩岛等海上维权应急救援保障,汶川地震救灾,以及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笑不活了,和泼天的富贵擦肩而过,是什么体验,要被评论区笑死了

笑不活了,和泼天的富贵擦肩而过,是什么体验,要被评论区笑死了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4-15 20:05:36
你永远不知道护士单独上夜班会发生啥!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你永远不知道护士单独上夜班会发生啥!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水泥土的搞笑
2024-04-23 13:51:07
业绩发布会碰上股价暴跌,江苏银行避而不谈

业绩发布会碰上股价暴跌,江苏银行避而不谈

南方都市报
2024-04-26 13:12:08
三分球27中5!詹眉空砍59分 约基奇准三双掘金擒湖人大比分3-0

三分球27中5!詹眉空砍59分 约基奇准三双掘金擒湖人大比分3-0

法制社会报
2024-04-26 15:04:41
东体:海港昨日放假一天,上海德比“白玉碗”上座率有望创新高

东体:海港昨日放假一天,上海德比“白玉碗”上座率有望创新高

直播吧
2024-04-26 11:38:18
明朝男子将私房钱藏于木雕中,藏了600年,愣是瞒过了两任收藏家

明朝男子将私房钱藏于木雕中,藏了600年,愣是瞒过了两任收藏家

吃鱼思故渊
2024-04-24 22:54:18
明晚开播!央视终于换口味了!我敢说,这28集悬疑大剧一播就要火

明晚开播!央视终于换口味了!我敢说,这28集悬疑大剧一播就要火

安山客
2024-04-26 13:19:21
反华总统彻底撕下伪装面具,对华发出战争警告,中俄联手恐要提前

反华总统彻底撕下伪装面具,对华发出战争警告,中俄联手恐要提前

小lu侃侃而谈
2024-04-24 16:42:50
公牛集团年营收157亿:净利38.7亿 阮立平获现金红利近12亿

公牛集团年营收157亿:净利38.7亿 阮立平获现金红利近12亿

雷递
2024-04-26 11:57:25
拜登签署涉TikTok法案 Tiktok发布声明:将在法庭上挑战拜登签署的禁令

拜登签署涉TikTok法案 Tiktok发布声明:将在法庭上挑战拜登签署的禁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5 10:52:57
0-3完败掘金,湖人有7个不争的现实!4人铁定离队,詹姆斯该反思

0-3完败掘金,湖人有7个不争的现实!4人铁定离队,詹姆斯该反思

毒舌NBA
2024-04-26 14:43:48
“偷油”又偷税!加油站作弊内幕曝光

“偷油”又偷税!加油站作弊内幕曝光

环球网资讯
2024-04-26 13:36:39
詹眉空砍59+21+12!湖人惨遭11连杀!横扫已成定局!约基奇准3双

詹眉空砍59+21+12!湖人惨遭11连杀!横扫已成定局!约基奇准3双

易说体坛
2024-04-26 12:44:08
“世界一流大学”东南大学扰乱采购秩序致项目流标被通报

“世界一流大学”东南大学扰乱采购秩序致项目流标被通报

闪闻社
2024-04-26 11:04:26
华为Pura 70系列华强北收货价曝光:黄牛看了直摇头

华为Pura 70系列华强北收货价曝光:黄牛看了直摇头

手机中国
2024-04-24 17:06:07
杨紫以前真的把微博当朋友圈发

杨紫以前真的把微博当朋友圈发

阿芒娱乐说
2024-04-25 17:08:43
上海夫妻200万买2000吨大船,在长江上往来运货,船夫生活意想不到

上海夫妻200万买2000吨大船,在长江上往来运货,船夫生活意想不到

今日搞笑分享
2024-04-25 07:35:23
毫无征兆!重庆观音桥曾经的天花板百货商场,如此冷清了

毫无征兆!重庆观音桥曾经的天花板百货商场,如此冷清了

校长侃财
2024-04-26 12:54:37
拉塞尔7中0,湖人为何三次被掘金逆转?谁注意浓眉赛前举动

拉塞尔7中0,湖人为何三次被掘金逆转?谁注意浓眉赛前举动

东球弟
2024-04-26 12:53:18
大雨!暴雨!这天雨水开始发力 | 5月还有冷空气影响,气温不到10℃!

大雨!暴雨!这天雨水开始发力 | 5月还有冷空气影响,气温不到10℃!

浙江天气
2024-04-26 12:12:08
2024-04-26 15:44:49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头条要闻

为抗议美国对加沙政策 美国务院发言人辞职

头条要闻

为抗议美国对加沙政策 美国务院发言人辞职

体育要闻

库里当选最佳关键球员 10项数据联盟第一

娱乐要闻

金靖回应不官宣恋情结婚的原因

科技要闻

中国车企“五常”激战北京车展

汽车要闻

2024北京车展 比亚迪的自驱力让对手紧追猛赶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亲子
游戏
房产

这2种水果可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亲子要闻

初三女生遭两次霸凌试图割喉求生引众怒:罚的还是太轻了!

腾讯《剑灵》怀旧服已上线!原汁原味还原经典版本

房产要闻

涉及黄埔、番禺、增城!广州新一轮大规模征地启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