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胡浩)5月7日是世界哮喘日。在中国哮喘联盟召开的2013年世界哮喘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哮喘联盟负责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林江涛发布“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吸烟、肥胖、非母乳喂养等都可能成为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为期两年,样本地区覆盖全国7个大区的8个省市,样本量人口达到164215人。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哮喘患病率达到1.2%,与十年前结果比较,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的哮喘发病率分别较十年前增高147.9%和190.2%。
林江涛说,调查分析发现,与哮喘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非母乳喂养、患者第一代亲属过敏性疾病,以及宠物饲养等。
他同时指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我国哮喘控制仍然不够理想。
据了解,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哮喘的根源主要是由于支气管中长期存在“非特异性炎症”。目前,积极有效地控制哮喘需要长期规律地吸入激素。在哮喘治疗过程中一大误区是往往只注意症状的变化,而忽略了这种非特异性炎症持续存在。因而症状一缓解便主动停止治疗,使非特异性炎症失去控制,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更需要住院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需要提高哮喘控制的正确认知。他建议在基层推广哮喘诊治指南,同时在各个医院建立、推广哮喘专病门诊,帮病人治病的同时,也让患者、家属接受健康教育。
(原标题:我国哮喘患病率上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