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4月18日电(记者 王橙澄)中国网民“ljq7100”近日在“天涯社区”的网帖中说,去年“郭美美事件”后,自己便不再向慈善机构捐款,“现在找到了 微基金 ,又有献爱心的地方了,以后每月支持一下”。
今年4月,由官方与民间联手成立的中国慈善组织“微基金”,通过新研发的网络监督平台,开始发布账目精确到“每分钱”的慈善账本,捐助人可以免费查到每一分善款的流入和支出。许多民众认为,此举让深陷“信任危机”的中国慈善,迈出了“公开透明”的一步。
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慈善力量。但2011年,赖捐、乱捐、索捐等事件的发生,让中国慈善遭遇“危机之年”。
捐助信息不透明、资金使用不公开、社会监督渠道狭窄以及体制内监管乏力,使得中国民众对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都心存疑虑,信任度大幅下滑。民政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
“慈善组织接受了多少捐款?捐的钱用到哪里去了?这些情况在接受捐赠后多久能公布?机构工作成本和行政开支是多少?”民众的一连串疑问,“拷问”着中国所有的慈善机构。
近日,贵州省慈善机构“微基金”对“全透明慈善”进行了积极尝试。在其“一周岁”年会上,主动发布了2011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项目运营状况,同时推出“全景式”网络监督平台,通过该网站,捐助人能清晰地了解“善款怎么来、怎么花、效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