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综合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利物浦曾经是英国最具创业精神的城市之一,然而到了20世纪,随着英国的贸易重心从大西洋转向欧洲,利物浦逐渐开始抵制创新而非拥抱创新。以下就分别是《经济学人》的评论。
《经济学人》
决策者应谨记:产业园区易毁不易建
利物浦曾经是英国最具创业精神的城市之一。发达的保险和商行网络使其成为航运巨头。利物浦以棉花期货的形式发明了金融衍生工具;创建了英国第一个承保人协会、第一个会计师协会,以及第一条城际铁路。
然而到了20世纪,随着英国的贸易重心从大西洋转向欧洲,利物浦逐渐开始抵制创新而非拥抱创新。这个城市变成激进公会的温床,这些公会加速了航运业的衰落(例如领导罢工抵制集装箱运输)。这个城市还失去了它最优秀的人才:披头士很快便从利物浦迁居伦敦。利物浦的兴衰故事在世界各地不断重演着:想想美国的底特律、水牛城、克利夫兰。
唉,创业之火熄灭易,重燃难。各国政府都决心培育高增长的企业以及其他创业型社会所需的配套设施。但打造创业型的社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决策者显然不够称职。首先,政治家们只关注短期的竞选周期,总是将前任的政策贬得一文不值,不论好坏。不过,还有两条更重要的原因。其一,决策者把促进企业发展同促进小型企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扩大就业混淆在一起。事实上,认真的企业家希望成就大企业,而非许多个小企业。他们根本不在乎区域发展,他们惯于打破旧有的雇佣模式而非简单地在过去基础上增加新岗位。
其二,决策者都痴迷于硅谷模式。俄罗斯声称已在莫斯科附近克隆了一个硅谷;拉脱维亚渴望打造自己的风险投资业;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在建设高科技“孵化中心”。然而极少有证据显示硅谷模式是可复制的。大多数的孵化中心像是蟑螂汽车旅馆:“准”企业家们住进来后就再不肯走了。由于初创企业的高失败率,即便在硅谷,风投行业都生存不易,要在拉脱维亚繁荣发展似乎不大可能。加利福尼亚拉塔研究所的Rohit Shukla认为,决策者应该停止对产业园区(它们通常是心血来潮而非周密规划的产物)的痴迷,而应拥抱全球网络。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市场日趋凸显的重要性以及蓬勃发展的网络组织都让人才更易于抓住世界各地的机会。
为娱乐投钱
不受投资者青睐的创意企业正期待一项新的减税政策
英国的政客们哀悼帝国失去了工业上的超前地位,守着银行业的荣光畏缩不前。但有一项产业值得他们庆祝——过去10年中,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其他产业的两倍。时尚、娱乐、广告及数字技术都是其强项。
附庸风雅的财政大臣George Osborne还在野时就对这项产业充满兴趣。但对投资者来说,创意产业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银行和风险投资家通常认为创意产业风险更大,而比起“不那么有创意”的产业,前者更难为利益驱动。华威商学院的Stuart Fraser为政府所作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创意公司比其他公司更难获得融资。
某种对这些心存疑虑的有钱人的反击开始了。创意产业正日渐挑战着人们对于其风险的成见。Helen Burrows(曾任文化部长Ed Vaizey顾问)分析数据指出,创意产业的初创企业存活率要高于其他初创企业。当然,存活不等同于成功,但数据也显示创意公司处境艰难时在削减成本方面毫不手软。
政府试图扶助创意产业。4月6日,种子企业投资计划(SEIS)将付诸实施。SEIS允许投资者通过向小型企业投资最高10万英镑(约合15.7万美元)而获得50%的税收减免。尽管向所有行业开放,但SEIS几乎是为那些因被投资者们视为高风险而很难获得外部资金的企业定制的。音乐和电影产业尤为兴奋。但政府更希望是由技术企业获得。一个新的专为创意企业而设的种子投资基金——ASCEND,也将在同一天推出。
财政部通常不太认同这类繁琐的、扭曲市场的计划。公仆们总说理想的预算汇报最好不超过十分钟。经济发展趋势似乎会缓和问题。此前安全的投资,如股票和主权债务,现在看起来存在风险。一些投资者承认告诉别人自己参与了创意产业(如音乐产业)能获得某种社会声望。创意产业的加入门槛已经由科技发展降低,下一步是解决其融资需求。SEIS也许只算得上轻轻一推,不过,缺的可能就是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