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5日讯 中金公司今日发布研究报告称,欧债危机的转折点或将出现,政策行动已经迫在眉睫。2012 年欧债问题比2011 年更加严重——一级国债市场融资压力在2-5 月出现,而二级市场大幅上升的国债收益率造成银行资金短缺、对手风险上升,增加了银行倒闭的风险。
未来几个月会有新措施出台。通过IMF 的外部援助可能是最佳方案,IMF 介入方式有三种:参与EFSF 杠杆化、创造更多的特别提款权、或者让国际社会通过IMF 的借款新安排(NAB)机制介入。IMF 的贷款条件与监督能力会给受救助的国家施加持续压力,最终解决危机。预计明年2 月召开的G20 财长会议将会进一步讨论这些方案。
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在明年二月份之前出现某家大银行接近倒闭的情况,欧央行可能会被迫印钞。欧央行正在为此举寻找铺垫。但这是一种次优选择,因为它可能只是一次性防止银行倒闭的措施,使某些国家正进行的财政紧缩与结构改革压力下降,坐失改革良机,欧元区经济体可能长期面临低增长和脆弱的银行系统困扰。
如果欧债危机得控,全球经济将温和放缓。欧元区小幅衰退(-0.2%)、美国温和复苏(2.0%)、新兴市场出现软着陆(6.7%)。但是如果欧债危机失控,全球将再次经历2008/09 年类似的危机,金融市场大幅动荡,世界经济会显著衰退。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最主要来自贸易渠道。一方面,外需萎缩,打击中国出口;另一个方面是由于欧洲银行去杠杆化对贸易融资形成压力,冲击全球贸易。我们预计,如果欧债危机得控,2012 年中国进出口增速下滑至13%与10%,拖累GDP 增长0.5个百分点;如果欧债危机失控,中国进出口增速下滑至-12%与-15%,拖累GDP 增长1 个百分点。
欧债危机也有可能通过金融渠道影响中国。一方面,避险情绪上升会引导全球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要比其他亚洲国家小;另一个方面,欧洲银行去杠杆化,将被迫从海外撤资,亚洲的撤资规模巨大。但中国由于外资银行参与率低,受影响程度在亚洲范围内最小,而且国内银行也有能力填补信贷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