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科教电视工作委员会和三亚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教电视党史党建节目创优评析颁奖大会11月29日在三亚结束。18集电视文献片《忠诚》、6集电视片《选择》等9部作品获一等奖,5集电视专题片《雨花台》、10集电视系列片《新中国新气象》等13部作品获二等奖,系列专题节目《红色地标》、电视晚会《志愿者之歌》等17部作品获三等奖。
这是党史党建节目首次纳入全国优秀科教节目评析。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全国各级电视传媒和党政部门、大专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电视制作机构,摄制了大量党史党建的电视片,为科教电视节目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委会共收到参评单位选送的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片和电视栏目等节目120多部,2700多集。
节目评审组组长、纪录片专家、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徐明东认为,全国科教电视党史党建获奖节目有以下特点:
一是宏大叙事,精益求精。面对建党90周年的大体裁、大背景,创作者“站得高,看得远”,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展现历史。由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选送的18集电视系列片《忠诚》,以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为主线,依据党史、军史最新研究成果和珍贵军事影视资料,运用形象生动的电视语言,史论结合,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军大业的大型电视片,是一部系统阐述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经验片,也是一部综合运用传播前沿理论和多种信息技术制作的大型专题片。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选送的6集电视文献片《选择》,以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理,选择了改革开放为主线,反映了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政策性,给人强烈的鼓舞和激励,使得观众能够与人物沟通,与历史对话。
二是关注人物命运,关注人文精神。每一个红色人物背后,都蕴藏着党史上一段宝贵的红色记忆,传承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参评的节目既有红色人物,也有各地地方特色的历史事件。故事真实、生动、客观、公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杭州电视台选送的系列专题片《省委书记》、中国教育台选送的系列专题片《科学家的故事》、山东电视台选送的20集专题片《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湖南衡阳都市频道选送的7集文献纪录片《烽火湘南》等,这些节目通过讲述人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精彩,既反映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博大的胸怀,也反映了他们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共产党人形象。
三是记录红色脚印,传播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90年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红色印记。各地的电视人独具匠心,从不同视角,用电视记载了这些发展变化的红色脚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北京沉积影视文化公司选送的4集电视片《密战》,对刻画我党隐蔽战线的人物及工作具有一定代表性。展现了在隐蔽战线中,中共党员们呕心沥血、忍辱负重、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仰。该系列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还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讲述节奏并以再现的艺术手法诠释了地下工作者的斗争精神。江苏广播电视台选送的5集专题片《雨花台》宁夏广播电视台和宁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选送的专题片《红色足迹》、西安电视台和西安市党史办选送的《红色记忆》、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选送的系列节目《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选送的系列专题片《红色地标》等,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献和革命文物,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不懈探索、前赴后继,进行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中国的解放事业。
四是讲述历史变迁,讴歌改革开放成果。有很多电视台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用历史对比的手法,截取当地鲜活感人的小事,来反映改革开放的成就。如:河南省周口电视台选送的《桥北那些事儿》,充满了乡土气息,乃至变化发展的情况,使人看了倍感亲切和鼓舞。以特有的手法,触摸社会的焦点,细腻表现时代进步的足音。如:中国教育电视台选送的100集系列片《80后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广西电视台选送的100集系列片《广西的骄傲》、大连电视台选送的电视晚会《志愿者之歌》、吉林省公安厅影视中心选送的7集电视专题片《锁洪魔》、江苏省宝应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专题片《日出水乡》等,这些都反映了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取得的光辉成就。北京市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选送的10集电视系列片《新中国新气象》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回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事业事业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从气象与历史、气象与军事等方面寻找结合点,让人耳目一新,是一部很好的电视作品。由江西教育电视台选送的《江西风景独好》,全景式展现了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并最具品位和影响的红色景区、景点,作品画面优美、制作精良,确实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