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铸就强盾之魂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赵杰)一个科研单位,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就会失去活力、动力和方向。
一项设计成果,如果融入文化的元素和品质,就会生发新意、价值和功效。
军营文化建设,是总参工程兵某设计研究所坚持推进的一项持久系统工程。政委朱洪光感慨道:“坚持以先进文化思想为指导,提升营院文化品味,彰显英模先进,鼓舞士气斗志,实现室内文化与室外文化结合,文化建设与营区建设结合、文化装点与环境美化结合,满足科技干部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生活需要,就能为加强单位全面建设发挥重要保证作用”。
三个境界贯穿一种探索
根据1963年5月叶剑英元帅给军委工程兵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的题词“利我戈矛,坚我防盾”精神,这个设计研究所从担负国防人防工程设计科研任务出发,对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强盾文化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参与西北核试验的史料里,我们可以追寻早期强盾文化的足迹;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干部矢志构筑坚不可摧的防护盾牌的举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强盾文化的深化;从“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国家、军队及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励170余项的轨迹里,我们可以看到强盾文化的价值。
这个设计研究所在近60年的建设发展实践中,不断传承工程兵的精神品质,发扬工程兵的优良传统,履行新的职能使命任务,迎接新的设计科研挑战,在探索、转变、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具有单位特色的强盾文化。
对这个过程,文化名人王国维曾用三个境界来形容 在实践中积累夯实文化根基,在转变中思考总结有益经验,在提炼中发展最终有所创造。
强盾文化建设以孜孜探索的姿态,经历积累、转变、创造三个境界,由浅到深,由狭到广,呈现出多姿多彩、蓬勃向上的面貌
该所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38岁以下4人),121人次各类国家注册师的人才方阵,十年磨一剑弥补国内某项科研领域近20年空白和5年间获得60余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蕴含了这个设计研究所对强盾文化的实践与追求。
融入职能特点和知识智慧托起“地下长城”的所徽和“至巧至坚,知盾强盾”的所训闪耀着精神动力的光芒。
满川风雨,坐看潮生。近年来,这个设计研究所大力推进强盾文化建设,精心构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建设的成果激励人心,为单位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今年,该所被总政治部表彰为第十二届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被总参党委评为先进党委,12项科研成果通过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