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李亚红)儿童医院输液室穿刺台前,护士处总是在孩子的哭闹声、语音喊号声和家长询问声的包围中,在患儿的小手上扎针。最快的10秒钟就完成一个,手法老练、娴熟。
这是北京儿童医院输液观察室的护士们每天都在重复的动作。北京儿童医院去年有60多万人次输液。记者15日走进儿童医院输液观察室,见证了这里的繁忙和护士们的“针功夫”。
走进输液观察室,患儿的哭声压过了一切。穿刺室里孩子们挣扎、哭闹,让这个狭小的房间更显局促。
等候在穿刺室外的家长,期待喇叭里传出自家孩子的名字,然后抱着孩子快步走进去。护士牛丽欣抬头看输液瓶上的“治疗条”,问家长“孩子叫什么名字?”姓名核对无误后才能输液。
“核对姓名也有技巧,必须让家长说出名字,不能问你叫某某吧。”牛丽欣说,“主要是怕家长因为着急,万一听错了,就可能输错液。”
核对完姓名,护士需要在输液瓶挂着的“治疗条”上盖上印有自己名字的章,然后开始扎针。只见牛丽欣拉过患儿的手,扎止血带,观察最适合的血管,用棉球消毒,松止血带,再重新系止血带,穿刺,再次松开止血带,贴固定胶布,调节药液滴速,一气呵成。
“一个孩子从进来(穿刺室)到出去,平均1分钟。现在平均每天输液人数约1200人次。往年寒暑假,最多的一天输液人数超过2500人次,我们都尽量不喝水,一个班8小时,几乎没有人上厕所。”儿童医院输液观察室护士长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