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管理体制
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之下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行业的宏观管理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酸性蓄电池分会。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对电池行业进行管理与协调、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规行约、促进电池行业自律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电池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铅酸蓄电池重点发展密封免维护电池,提高和改进防酸隔爆型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减少与淘汰传统的开口式与排气式电池。鼓励胶体铅酸蓄电池、圆柱型铅酸蓄电池和双极性等新型铅酸蓄电池的研究与发展,鼓励对36V/42V汽车体系电池的研究开发,提高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和铅的利用率。加快铅酸蓄电池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清洁生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规定,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包括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属于鼓励类,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属于限制类。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规定,包括高容量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内的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属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开口式(即酸雾直接外排式)铅酸电池属于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7年发布了《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第二版),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环保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将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环保不达标列为否决项,任何设施不健全,或虽有设施,但环境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均将被否决,从而失去生产该类产品的资格。
国家环保部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和《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09)》已于2010年1月1日和3月1日分别实施。这两项技术标准规范了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处理过程,为废旧铅酸酸蓄电池回收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导向,为防止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过程的环境污染制定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