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介绍了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的进展。
报告指出,从2008年四季度、2009年和2010年的中央投资计划看,教育项目所占资金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4.89%、4.13%和3.60%;卫生项目投资由2009年的226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36.3亿元,但资金占比从8.07%下降到5.96%。
实际可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占比同样有所下降。2010年,中央安排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为200亿元,但其中需安排2009年结转项目40亿元,本年实际可用专项资金仅为16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中央公共投资比重从2009年的2.2%下降至2.01%。
石秀诗在报告中指出,从目前教育、卫生项目在年度中央预算投资总盘子中的比例看,还远不能体现教育卫生事业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的优先性,民生领域的基本建设资金供需矛盾依然很大。
配套资金未能足额落实的现象,在民生项目领域仍比较突出。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安排中央资金200亿元,要求地方配套资金211亿元,地方计划安排102亿元,其余资金由项目单位自筹。调研发现,截至2010年7月底,地方配套资金仅有67亿元到位,到位率不到三分之一。
石秀诗认为,配套资金不落实,将会造成工程难以收尾、项目单位新借债务等问题。而教育、卫生事业的公共属性决定了项目运转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依靠项目单位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债务问题。
此外,调研组还发现,一些地方利用政府融资平台解决配套资金问题,造成一定投资风险。石秀诗建议,要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对教育、卫生项目的影响,控制项目单位的新增债务。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对全国26个省(市、区)的教育卫生、技术改造和可以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这是在2009年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的跟踪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