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中国建材模式是国进民退幌子

作者:张达

中国建材在水泥行业整合的过程中打出“央企市营”和“国民共进”的理念,实为国进民退的幌子。这也是近几年在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重组过程中,国企对民企并购潮的一个缩影。

从2006年至今,央企中国建材响应国家整合水泥行业的号召,完成了对超过300家水泥企业的整合重组,为改变中国水泥行业散乱差的格局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中国建材吸纳的300余家水泥企业中超过半数是民营企业。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却不认为这是国进民退,他称中国建材的模式为“央企市营”。其中一个核心原则是通过多元化股份结构将市场机制引入央企,从而形成“国民共进”。值得注意的是,曾为《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经营之道》一书作序的相关部门领导提出了央企的新分类方法: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使央企在竞争领域的扩张又有了正当性。

近几年国家提倡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重组,而这正在演变为国企在钢铁、煤炭和水泥建材等领域对民企的并购潮。这不仅违背相关部门此前“央企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表态,更与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的国企改革方针背道而驰。而所谓“央企市营”的理念虽然通过多元化控股和引入外部董事等方式在国企内引入了市场机制,提高了国企的运作效率,但并没有改变其由国资控制的实质。

在钢铁水泥等充分竞争领域,民企与国企的盈利能力相当。但国企依赖规模、融资和政策优势可以轻易扭曲市场秩序、挤压民企生存空间。2009年上半年亏损12.85亿的山东钢铁对盈利20亿元的日照钢铁的兼并就是典型案例。要营造真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国企必须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不要让“国民共进”变成国进民退的幌子。

[相关阅读一:中国建材应警惕财务风险]

[相关阅读二:中国建材高管薪酬发放或涉违规]

 

网易600字

相关背景:

2006年中国水泥行业有超过5000家企业。每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低,前10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约为15%。每家企业只能依靠增加产量获取微薄利润,并通过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详细]

栏目介绍:600字呈现宏观金融及商业真相。我们关注市场失灵,更关注政府失灵。如有意见反馈,请发送邮件至:money#service.netease.com(将#替换为@)

往期回顾
编辑:张达   时间:2012-12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163-9016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