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人民币低估绑住了中国的手脚

   
本期话题: 加息

由于施行低估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央行不得不被动发钞。如今,通胀成灾,上调6次准备金率,却迟迟不敢加息。因为固定汇率政策下,加息会带来更大的通胀。因此,治理通胀必须对汇率市场进行改革。

 
 
  评论背景:周小川直言央行在加息问题上的两难选择。 [详细]  
 

迟迟不愿举起的加息利刃 

  

  上周五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而在过去30天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了三次。本次调整后,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5%,中小银行将达到16.5%。与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相应的背景是1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

 

  通胀已经扩散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从央行近一个月的举措来看,央行治理通胀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是面对民间加息的呼声,为什么央行偏偏钟爱效果相对温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迟迟不动用利率作为抑制通胀的工具呢?

 

低估人民币惹的祸

 

  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先分析一下中国此轮通胀的病因。

 

  病因有二:一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引起的输入性通胀。后者更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油井,为人民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提供了能量。同时,由于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央行在通过加息抑制通胀的方案上就颇为踌躇,因为在压低汇率下,加息可能不但不会抑制通胀,反而可能引得热钱涌入,加剧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通胀形势。

 

  所谓紧盯美元是指,当每一美元流入中国的时候,央行就以固定的人民币价格购买美元,放出人民币。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的央行在顺差压力之下被动发钞,同时持有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种发钞机制就好比网上流行的Q币:你支付给腾讯1元人民币,腾讯就给你1Q币。表面上看腾讯是发放Q币的单位,但实际上Q币发行的多少却完全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去换腾讯的Q币。

 

  基于这样的发钞方案,固定汇率为从国外输入通胀提供了渠道。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中国的产品:他们把自己手里的美元拿到中国,换成人民币,再到中国的市场上购买商品。在这个贸易过程中,我们的央行逐渐积累了2万7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相应地放出天量级的人民币,为中国持续的通胀提供了弹药。

 

  高估汇率的弊端不止于此,央行抑制通胀的货币工具——利率——也因为紧盯美元的原因在操作上受到了种种限制。固定汇率使得央行的利率水平必须紧盯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如果两者的利率存在利差,那么就会有热钱进入中国,从中套利。而进入中国套利的热钱,会迫使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人民币,这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也就是说,固定汇率好比庞统的连环计,把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通过汇率政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如果美国这艘大船着火,中国这艘小帆自然也跑不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所谓“若他们令人民币盯住美元,中国不得不实行实质上与美国一样的货币政策”,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中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向市场中投放了数以万亿计的美元,这些美元一部分通过贸易来到了中国,进入了中国央行的口袋,国内市场中的人民币不断增加,物价飞涨,通胀加剧。另一方面,在美国,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持续维持在零利率附近,而这又迫使中国的央行不得不压低利率,防止热钱套利。因此,面对越演越烈的通胀,央行只能无奈地将准备金率一提再提,却迟迟挥不起加息的利刃。

 

治理通胀必须改革汇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联系汇率不仅是导致国内通胀的病因,而且可能使得央行治理通胀的工具失效。要从根本上斩断通胀的管道,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低估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自由浮动,切断从美国输入通胀的渠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百姓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让普通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给中国的红利。

 

  网易财经独家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作者:刘巍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为何不加息 

往期专题

更多
           

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编辑:lisong 时间:2010-12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