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代“贬值”启示:

“高富帅”缘何成“矮矬穷”?

2014-11-27 第016期 0人参与

在国务院本月24日取消的多项行政审批和许可中,保荐代表人资格许可赫然在列,一时业内大呼,“最值钱证书猝死 ”,在经历黄金十年后,保代的金领光环正渐渐褪去。长久以来,保代制度都可以称为是‘一小群人的游戏’,在这样的‘垄断’规则之下,保代工作的‘性价比’极为扭曲,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和保代人员的猛增,昔日“物以稀为贵”的保代“高富帅”,也逐渐走下神坛,成为“金融民工”里的普通一员,甚至是“矮矬穷”。【详细】

创业板

保代不值钱了?有这可能,跟当年大学扩招的道理一样。从前没有注册保荐代表人的投行就不能进行IPO业务,当年保 代少IPO还多,物以稀为贵,保代“一字千金”名正言顺,不过日后保代供应量多,按照市场理论,估计保代身价得进入熊市。业内称,此次“保代”资格审核,“保代”这只投行“金饭碗”也被彻底打破。

复盘:十年保代功与过

十年感叹:保代乱象丛生

新股发行向注册制推进,作为把关人的保代人何去何从成为焦点,事实上,在拥有百万年薪光环的保代行业,各种乱象却时常涌现。

从2004年至今,仅有数十人名保代人先后被撤销资格,而作为保代人背后的保荐机构,受到证监会惩罚的屈指可数,有一些机构更是可以置身事外,在中国,保荐人成为了稀缺资源,从而获得了某种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

现实中,很多保代享受很高的薪水,却只是负责挂名、签字,并没有尽职地把精力用在对上市情况的调查监督之中,不仅没有起到“看门”作用,有时反而为造假行为推波助澜。在胜景山河等事件中,保代形同虚设,未能发现招股说明书中严重的信息披露隐瞒情况。这些事件直接导致保荐制度的作用及存在意义引起广泛争议。由于保代的签字是很多资本市场运作程序的必需要件,而保代资源稀缺,对保代的监管力度又不够,导致保代尸位素餐、假公济私等情况,证券市场的大环境也影响了保代作用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这只能寄望于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强调保代职业伦理。 [详细]

水土不服:中国保荐制度走上“歪路”

中国的保荐制度是沿袭英美证券法的做法,并参照香港经验,于2004年开始实施的。但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诚信需要培育和构建,保荐制度在英美成熟市场上发挥的信用担保作用,并没有很快变成中国的现实。相反,由于保代人数较少,奇货可居,成为被争抢的对象,其功能也逐渐发生异化,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制度设计的对企业上市的把关与督导作用。

保代如有纵容上市文件隐瞒、造假等情况,很可能意味着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并破坏市场风气,但通观目前已有的处罚案例,最重者无非是取消保代资格,缺乏经济惩罚,这对于通常享受着过百万年薪的保代群体而言,威慑力并不大,所以应当加大对保代失职、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处分的对象还应包括保荐机构,在上市文件造假等事件中严格追究其连带责任,通过制度来促使保代尽职尽责。[详细]

保荐代表人:中国人治的彻底失败

在英美法系中,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治”。因此,保荐代表人制度,也是援引了英美法系中,对于人的信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名声和前途来担保。

简单来说,就好比相亲市场,你把一个单身男青年介绍给另一个单身女青年,你的介绍隐含一种对那位男青年所披露信息,人品,以及未来现金流情况的背书。保荐代表人,就是对拟上市企业的背书。

但是现实情况下,在此向制度实施的10年间,保荐代表人却并没有很好的尽到“背书”的义务,更多变成了一个通道。毕竟公司做一个项目并不容易,过个会不容易,大家还等着发奖金呢,你怎么肯能不签字呢?公司花每月几万给你发津贴,又不是让你写“不同意”。[详细]

追问:保代人还能风光多久?

保代资格降门槛是情理之中

一提到保荐代表人资格证,“高大上”是业界浮现的第一个词汇。投行从业人员对保荐代表人资格更是“垂涎三尺”。无数从业者为一张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秉烛夜读,掉光了头发,能获得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几乎是“范进中举” 式的大喜事。

保代资格高准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保荐代表人的能力,但实际上也是人为抬高了行业的门槛。其实,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市场筛选,完全可以保证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然而这一类资格证却是人为添加不必要的阻力。这在导致行业门槛高的同时,也拉高了行业整体的成本。如此脱离正常市场价值人为设置门槛的“资格证 书”是行政力量扭曲人才市场的畸形表现,可以说,保荐代表人资格许可“猝死”其实并不突然,而是放权简政方向下情理之中的改革。[详细]

保代“金饭碗”褪色

保荐代表人之所以在67项职业资格许可中备受舆论关注,其原因就是保荐代表人这个职业一度被称之为“金领中的金领”,年薪动辄百万,然而从2012年开始对保荐人制度进行改革仅仅三年多的时间,这张最值钱的证书已然风光不再。

实际上,金饭碗这两年已经被打破了,以前保代的平均收入是年薪100-200万之间,现在平均60万就不错了,保代薪酬下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主要是由于保代政策的变化,比如注册权下放给证券业协会以及缩短资格考试的周期等。

有投行圈的分析人士称,未来保代群体会出现分化,第一种有承揽能力的人依然受青睐,第二种是继续带队干活的,待遇就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第三种则是既不能承揽项目,也不能现场干活的,这种人将被淘汰。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以后对投行的管理会以业绩为基准了,对以前仰仗制度保护的人更加容易管理和考核,保代变成从业资格,就没有办法与公司叫板了。注册制来临后,也会倒逼投行改革自身的薪酬体系和风控体系。[详细]

“金饭碗”打破背后 保代人还能风光多久?

以往在一个公司的上市过程中,一个保代未必比其他投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多少,但是申报材料最终需要保代签字才能生效,而由于保代资格考试门槛高难度大,导致持证者稀缺,所以投行往往不得不为此向保代支付数十万元的签字费。

据了解,一般保代待遇由三部分组成:固定工资+津贴+项目奖金。北京一家老牌券商的保代固定工资3万元,津贴6万元,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项目,一个保代一年也有超百万收入。

业内盛传的一个神话是,一家合资券商给出了一次签字30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你连名带姓三个字,那么写一个字就价值10万美元,因此业内将保代戏称为‘最贵书法家’。

但对于新进入者,将要面临的是,头顶逐渐褪色的光环,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全国目前注册保荐代表人数量共有5160人,在2012年初该数据仅为2000人左右。而这一数字,在2014年12月20日后,将会如何被刷新,成为投行界未 来密切关注的事宜之一。[详细]

保代制之死解读:投行危机到来?

保代制之死只是投行危机的前奏

保荐代表人资格行政许可的取消,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注册制的其中一步。而注册制的到来,则意味着对原有投行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完全颠覆、甚至是否定,这才是投行转型和创新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是保荐代表人这一群体生存空间的问题。

今年以来,随着沪港通启动,人民币际化进程加快,使得A股市场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中国的二级市场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而随着注册制预期的推进,中国的一级市场也必然要向国际市场靠拢。目前注册制改革中的很多理念都借鉴了香港、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而投行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仍然是审核制体系下形成的,这才是投 行人员所面临的真正危机。[详细]

保代职业含金量大幅缩水

在中国公司通过上市,迅速造富的过程中,保代成为上市后备企业和证监会之间的中介,仅其签字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被喻为中国最神秘的金领。

“在2008年企业疯狂上市潮下,保代身价达到最高峰。当时不包括项目收益,年薪一般是200万左右。此外,如果券商从同行挖人,转会费也是一笔很大开支。”深圳猎头公司有关人士对南都记者介绍称,“目前保代的年薪一般是50万左右,如果是董事总经理级别,保代的年薪在120万左右。”[详细]

“最值钱证书”猝死或是好事

保荐人资格证书也就是“最值钱证书”。一旦取得保荐人资格证书,传闻签一个名字上百万,每年参与几个IPO投行业务轻松赚的上千万。这是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也是门槛最高的准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此证书门槛最高,二是抬高了IPO门槛、降低了效率。如此脱离正常市场价值的保荐人资格证书本身就是畸形的表现。

目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准入资格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而且围绕“考证”已经形成一个黑色腐败寻租利益链条。各种辅导班、辅导书、各种中介机构等应运而起,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利益链条,不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加重百姓负担、企业负担,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详细]

保代十年盘点:辉煌时代过去

保代十年人数增加近四倍 门槛降低辉煌难再

自2004年至今,我国实施证券保荐制度已有十年。也就是说,还在坚守保代工作的首批保代们在今年迎来了自己从业十周年的“纪念日”。

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统计发现,609名首批保代中,目前能查到相关信息的已经不足500人。十年间,有近400人跳过槽,跳槽次数超过3次的保代有至少90人。同时,也有85名首批保代在十年间,一直供职于“老东家”,从未跳过槽。而时间回报给他们的是丰富的履历。

目前国内有记录的保荐代表人为2241位,这其中首批保代占约22%。事实上,包括首批保代在内,随着2012年“2+2”模式的实施,以及后来多家券商取消保代津贴等原因,保代的含金量也在下降。而此次保代报考门槛的降低,很有可能加速保代“贬值”。[详细]

保代金领浮沉记:顶峰时平均年薪608万 2010年危机井喷

保代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是一个神秘的角色,由于具有稀缺性,保代被认为是金饭碗,他们的身价最高时仅转会费就高达200万元。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保代的光环日渐褪色,如今准入门槛的下调意味着保代数量在未来将极速膨胀,价值和重要性势必下滑。

虽然IPO项目的问题在2010年集中爆发,但是保代的身代也因为市场的需求量剧增,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当时1864位保代最活跃的100位精英保代中,他们的平均年薪为608万元,最低的也有258万元。

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保代的身价开始由盛转衰,尤其在2012年特别明显:一方面是因为证监会放开了一个保代只能签一个IPO项目的规定,保代的稀缺性由此开始下沉;另一方面,IPO的暂停影响了市场对保代的需求。[详细]

十年感叹:保代辉煌时代过去了

 “高薪”是大家贴给保代们的标签,顶着这样的光环,保代们一边穿梭于富豪巨贾之间,一边却常年奔波劳累,承受巨大的压力。

 现在已经不是保荐制度刚实行的时候了,拥有保代的身份已经不再是相当于拿着金钥匙,即便考得了保代资格,还是要看资历和人脉积累,不可能一两年就游刃有余,毕竟保代仍然是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行业。

今年以来,资历老的保代有的去了集团公司开展资本运作,有的转身成为合伙人做投资,也有的去企业做董秘,保代辉煌的时候过去了。[详细]

扫一扫获取更多独家热点

华泰证券手机开户
投票
保代金领光环褪色,你怎么看?
保代走过十年,作用有多大?
保荐制度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起止时间:2014-11-27 至 2014-12-27

关注我们

网易财经独家原创 转载标明出处 邮箱:money@service.netease.com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