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日本不曾扶贫过中国

   
本期话题: 自由贸易

日本人说,对中国的进口征收较低的关税是在“扶贫”中国。实际上日本自己也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如今,它抬高关税,是自毁前程。

 
 
  评论背景:日本政府28日决定,提高400余种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 [详细]  
 

低关税并不是在“扶贫”中国 

  

  一直以来,日本从支援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实行低税率的“特惠关税制度”。但考虑到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政府认为,如果继续对中国产品实行该制度,将偏离其“扶贫济困”的本意。本月28日,日本政府决定,今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当中,不享受“特惠关税制度”的产品将由13种大幅增加到约450种。

 

  扶贫济困是指单方面地捐助弱者。因此,弱势受益的基础必定是施与者的损失。但是,贸易是让买卖双方都受益的,假如有一方觉得交易不能给自己的处境带来改善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交易的发生。因此,日本经济也从与中国的贸易当中得到了利益,日本政府把低税率贸易当作是对中国的一种“恩惠”、一种“扶贫救助”显然是非常可笑的。

 

迷信就业让日本自讨苦吃

 

  日本政府有这种错觉,是根源于盲目追求就业、出口的迷信。认为只要大家都有活儿干,可以卖得出去产品,就是经济繁荣。这种迷信在世界各国都流行着,每一次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政客便鼓噪着:“我们得做点什么!不能让工人都闲着,要让他们忙活起来。”于是,政府直接投资把一帮工人招去发坑,另一边又雇来另一群工人把刚刚挖的坑填起来。丝毫也不顾这种“忙活”是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日本人也是如此,明明有更便宜的产品可以进口,但是却为了保护国内的工作机会,而以高关税打击之。为了这些本国产业,日本的消费者不得不以高价享受着本来可以很便宜地买到的中国优质产品。日本人因为这一高关税政策,生活水平极大地倒退了。正如《读卖新闻》报道所指出的,提高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可能导致日本国内商品零售价格的上涨,进而对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贸易保护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施行保护主义政策,看的见的效应是日本的产业受到了保护,工人们可以忙碌起来而不用赋闲失业在家。但是看不见的影响是,日本人本可以腾出更多的劳动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业。比如说,日本人可以在他们有着较高比较优势的电子产品上加大投入。这样,日本人不仅可以享受着中国的产品,还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电子产品,增进自己的财富。

 
  不错,假如进口了低价的中国玩具,日本的玩具业就会破产。但是日本的资源、劳动力并没有减少,他们仍然可以经过一个短暂的调整期就转向更有价值的生产领域当中。

 
  小说《格列宝历险记》讲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中居住着一群文明程度很低的人。当地人为了获得生活必需的木材,需要上百个人围着一棵大树用木棍敲上快一个月才能弄倒树木。有一天,小岛上来了一位外面世界的女人。她带来了一把斧头,只用了1个小时就砍倒了一株大树。当地人很是气愤,因为女人用这种“奇技淫巧”的道具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让他们无事可干。于是,他们把女人监禁起来,不让她拿着那把怪金属工作。

 
  这个故事当然是非常可笑的。然而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今天却以稍微复杂的形式在日本上演着。长此以往,日本人必将自毁大好经济前程。

  网易财经独家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关税 

往期专题

更多
           

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编辑:lisong 时间:2010-12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