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中日为何无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者:张达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成型于欧洲,发展于美国,是经过欧美经济的实证经验逐渐发展成型的。研究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名单就会发现:71位获奖者中的70个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国家。

自从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人弗里希与荷兰人丁伯后,已经共有7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获得该奖。但从未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获得这一最具重量级的经济学奖项。

这似乎显得与中国在世界上日渐显赫的经济地位不符。有人归咎于中国的经济教育和科研体制落后。也有人批评中国经济环境导致学者过于功利,无法安心做学术研究。但事实上,许多华人经济学家是在西方国家接受的经济学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继续留在西方国家从事学术研究。他们的教育背景与学术研究环境与欧美经济学家是一致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判标准注重理论所解释的现象有多重要。如2012年最新获奖的美国学者罗斯和沙普利应用博弈论的方法有效解释了价格失灵情况下的市场配对现象。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无疑是过去几十年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已故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谁就能获诺奖。

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成型于欧洲,发展于美国,是经过欧美经济的实证经验逐渐发展成型的。而中国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所获得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包含了太多超出纯经济范畴的因素,已经无法完全由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所解释。曾经两次被提名、被认为中国经济学家中最接近诺奖的杨小凯,代表作品也是技术性较强的超边际分析理论,而非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解释。

事实上,研究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名单就会发现:71位获奖者中的70个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先于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的日本也无人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网易600字

相关背景: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罗斯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伊德·沙普利。以鼓励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计划,罗斯与沙普利两位经济学家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合120万美元)的奖金。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独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经验性调查一经结合,各类实验和实际的设计已经产生出了一个繁荣的研究领域,并改善了许多种市场的表现。[详细]

栏目介绍:600字之内呈现宏观金融事实真相。我们关注市场失灵,更关注政府失灵。

往期回顾
编辑:张达   时间:2012-10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163-9016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