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实录 |
网易财经5月20日讯 以下是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五实录: “浦江夜话五:建设上海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 直播回顾 直播时间2011-05-20 20:00 [东方网] 本届陆家嘴论坛于2011年5月19日-2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规模为800人左右,由四个全体大会、八个专题会议、八个浦江夜话组成。东方网受权对本次论坛进行独家全程图文、视频网络直播。19日晚,东方网对先期进行的四场“浦江夜话”进行了直播、报道。详情请点击:浦江夜话一: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浦江夜话二:金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浦江夜话三:人民币跨境流动:如何协调加快推进、浦江夜话四: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与共赢 [19:24:01] [东方网] “浦江夜话五:建设上海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即将开始,目前现场座无虚席,工作人员不得不一再增加座椅。 [20:00:20] [马德宁]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晚上好。欢迎你们来参加今天晚上“建设上海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的论坛,我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马德宁。财务管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也在寻找更多的投资方向。由于目前存款利率比通胀利率要低,而市场上投资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中国人们在投资过程当中选择局限,造成在某些方面投资过热。 [20:04:51] [马德宁]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很多人也要为今后的退休生活作出准备。近年来,上海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上海的俞正声书记在今天早上的论坛开幕式中提到,现在上海已经有一千多家的金融机构,希望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上海。 [20:05:36] [马德宁] 今天来到的嘉宾都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和精英,坐在我左边的这位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妙根,摩根史丹利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净值客户业务主管莱斯利·麦克斯,最后一位是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周宏亮。 [20:07:05] [马德宁] 由于交行的牛行长9点前要离开,所以首先向他提问。另外,由于我的中文有限,开始的时候可能用中文提问,但之后问问题的时候可能用英文更容易一些。开始第一个问题,上海想要2020年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我们的财富管理行业对此能否起到推进作用,如果有作用,具体需要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推进?这个问题先问一下牛行长。 [20:08:14] [牛锡明] 感谢你把第一个问题交给了我。今天晚上我是主动要求来参加的,因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有“财富管理中心”的话题,我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就报名参加今天这场夜话了。 [20:08:57] [牛锡明] 其实财富管理这个事,有了钱才有财富管理,没钱的时候谈不上财富管理。我记得,1971年2月25日,我们一家六口人,那天晚上我妈跟我说,咱们家就剩两毛钱,到月底还有三天怎么过啊。那个时候,中国人是没有钱的,所以根本没有财富管理的概念。40年过去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想,在座的这些人可能都面临一个财富管理的问题。 [20:09:39] [牛锡明] 你从世界发展的情况来看,大致人均收入3000美元以上,就开始有了财富管理的概念了。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美元,所以这几年中国才开始研究财富管理的问题。 [20:10:15] [牛锡明]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当中,财富管理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个人的理解,财富管理是紧紧和金融市场相联系的,我们交通银行这几年在做财富管理的过程当中,为私人银行客户、为他们所做的财富管理的产品,几乎百分之百是同金融市场相联系的。 [20:11:14] [牛锡明] 而财富管理这项业务发展得越好,规模做得越大,对于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产品的交易度就会越广。而这种产品的交易,反过来也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家想一想,金融中心是什么?金融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各式各样的金融市场、各式各样的交易活动深度的发展,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金融的中心。所以,我觉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财富管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0:12:11] [牛锡明] 我可以预测一下,在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20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我想比例至少占到15%到20%。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加拿大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占整个收入比重14%到16%,再经过十年中国的财富管理至少可以达到15%到20%的比例。刚才主持人也说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要到2020年基本确立,所以财富管理会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谢谢。 [20:12:57] [马德宁] 俞董事长要说几句吗? [20:13:05] [俞妙根] 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就说牛行长这开头的10分钟是十分重要的。我顺着牛行长的观点讲一些自己的想法。财富管理从中国国内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有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针对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认为财富管理对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0:14:14] [俞妙根] 为什么这么说?个人认为财富管理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比如说,财富管理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所以,金融市场里面的各个子市场,比如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都会有这个需求,即财富管理需要这些市场,这里就有一个互动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富管理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4:59] [俞妙根] 另一方面,刚才牛行长讲到了,我们的人均GDP,目前已经到4000美元以上的水平了。中国财富管理的序幕已经拉开,我所在的行业是公募基金,从公募基金13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财富管理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这13年,我们的机构数增长了10倍,从98年开始的6家,一直到现在的60家。 [20:15:38] [俞妙根] 我们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从一开始的100亿出头一点,一直到现在2.5万亿,234倍的增长。这13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样,也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在全球排前六、前八。财富管理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腾出了空间。 [20:16:20] [俞妙根] 财富管理也为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很多的互动空间。财富管理一定会有法律制度、税收制度的安排,这些安排都是跟金融中心建设有一个互动的。另外,我刚才讲到的,单单公募这一块的机构就有很大的发展。 [20:17:21] [俞妙根] 今天早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讲到了,保险规模到去年年底差不多5万亿了,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其他保险业务,但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跟财富管理有关的一块资产。这一块资产也是中国的保险业在这二十几年里面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金融机构或者是财富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是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包括银行,像我们牛行长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在上海,或者在中国的平台上为我们的客户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认为,财富管理会促进我们的机构迅速发展。我先补充这些。谢谢。 [20:18:31] [马德宁] 周总再补充一下吧。 [20:18:43] [周宏亮] 我补充几句,财富管理从广泛的概念来说,包括资产管理,包括理财管理。现在我们估计市场大部分集中的是理财管理,理财是资产管理的一部分,资产管理是财富管理的一部分。按照投资者的境界来分,第一个境界或者目前大部分的客户都集中在理财产品,再往上第二个层次客户是追求资产管理,最高的境界是追求财富管理,因为财富的聚集、财富的保值增值,财富保管、转让、继承等等,在金融中心里面都有体现。 [20:20:07] [周宏亮] 现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通过国家的政策、上海的规划吸引国内外的金融机构来上海聚集,完善金融中心的功能。同时,还有一些机构是不健全的,不健全的就应该扶持,比如创建一些财务管理的机构。还有一些机构定位不准确,应该是调整化的功能,像一些慈善。围绕财富管理的评估,以及财富管理各种要素的转让、各种产权交易,有些机构还是薄弱甚至是没有的,要把财富管理链条上的机构都健全起来,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完善财富管理的价值链,形成财富管理的行业,今后就会形成上下游的行业,也会带动很多职业出来。上海市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政府去引导一些国内外的机构过来,通过行业协会促进这些机构发挥职能,形成共识,推动行业的创新和管理。谢谢。 [20:21:53] [马德宁] 我下面一个问题是问俞董事长的,关于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常有一个问题提出来,在市场上多半都是散户,如果说是机构投资者数量更多的话,也许上涨下跌的周期波动不会那么严重。事实上,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跟散户一样,也是比较短期性的,我们怎么解决客户的这种现象呢? [20:23:07] [俞妙根] 主持人提的问题非常好,要看怎么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处在这样的大背景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首先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早上周小川行长也提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就是在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在这种大背景下,资本市场肯定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成熟的。 [20:24:21] [俞妙根] 我相信这方面洪磊主任也有数据可证明。这几年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无论是从投资理念、风险管理的理念,包括对客户的理念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从业人员是这样的,从监管部门来说,在这方面也加强了市场监管。至少可以这么说,趋势向好,尽管市场还是有波动,这个波动肯定有机构投资者的因素,但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因素在逐渐减少。 [20:25:32] [俞妙根] 第二,我为什么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这里面也有它的特征。媒体上也提到了,在中国2000多家上市公司里面有好几百家从来不分红,也就是说,让投资者只能是通过买卖差价获得投资收益。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对市场的波动起了负面的影响。通过差价有进有出,这样的交易过程对市场肯定会产生波动。另外,确实因为中国发展比较迅速,每个行业在不同的周期都会有良好的表现,这时候对于机构投资者也好,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都会捕捉这种机会,从侧面来说也会引起市场的波动。 [20:27:08] [俞妙根] 总而言之,主流是在往好的方向走,当然现在不能完全按照新兴市场的状态,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指标来衡量。当然还是感觉有差异,但如果把市场阶段的特征,把我们和发达国家早几年的情况进行比较,我认为我们已经在进步,我认为已经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了。 [20:27:35] [马德宁] 还有没有其他人想来补充一下。 [20:27:48] [孙建勇] 关于资本市场波动大,我想主要有一些客观的原因。第一,我非常赞成俞董事长讲的,中国的市场太年轻,这个情况在很多成熟市场早期也差不多。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低、资金少的时候,你在市场基本上无所作为,只能像散户一样博取差价。随着发展,资金量大了,就应该在一级市场IPO发行当中逐渐形成博弈的作用,为二级市场留出空间,降低市场波动性。 [20:29:16] #!!#
[孙建勇] 第三,随着持有上市公司市值的增加,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来影响上市公司的战略,引导它的竞争优势,引导它去制定能够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如果市场有比较好的公司红利,中小投资者就不会老用脚来投票,机构投资者也就不用更多地通过抛卖股票、通过差价获得收益。 [20:30:13] [孙建勇] 除此之外,要进入一个稳定的市场,关键是机构投资者要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个资金来源,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主要就是养老金的制度。养老金的制度,还不光是社会统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二支柱就是企业的年金,以及个人自愿的积累。如果有这两个方面税收制度的安排,也会有助于市场波动性的降低。“十二五”规划当中国家提出要改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不仅是一个行政的手段,更多应该是经济的手段,让大家对未来有更好的预期,对自己的养老有更好的预期,而且这个养老是自己能把握的。这更重要。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运用税收的手段来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改善投资的结构。 [20:31:39] [马德宁] 我们在讲到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改善市场运作质量的时候,外国的机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促进中国的金融创新并且推进最佳实践方面有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发挥?现在在中国的国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机构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你们觉得外国在华的金融机构是不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先听一听莱斯利·麦克斯的想法。 [20:33:02] [莱斯利·麦克斯] 我可以来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其实,我在财富管理方面已经有23年的经验了,我跟其他各位嘉宾一样,是充满着热情的。我在1992年,大约在20年前就到了香港。那个时候的财富管理行业在香港就跟现在的上海差不多,也是非常基础型的,有一些人进行股票的交易,直接通过在商业银行的现金来做。但在20年当中,香港的财富管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多数是通过英国银行、法国银行、美国银行等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发挥很大的作用。 [20:34:03] [莱斯利·麦克斯] 这些金融机构不仅带来技术、专长或者是引进了一些金融产品、工具等等。而且很多的银行都是非常的古老,至少有几十年历史,有的是上百年了,这些金融机构也是经历了很多监管的周期、发展的周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推进了行业的发展。 [20:35:10] [莱斯利·麦克斯] 另外,上海希望能够成为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毫无疑问那些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必须要参与到这里来,这样对于整个行业、对于行业的竞争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一点对于上海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些机构能够从海外的财富管理中心、从海外的金融机构那里,把资金带进来。这样子在可预期的将来,上海就可以成为更加发达的市场。国外的机构、国外引入的资金对于上海的发展就像引入氧气一样。对于大家来说,让外国公司跟监管者、跟当地的公司进行密切的合作,推进上海财富管理中心,对各方都有利。 [20:36:37] [孙建勇] 关于资产管理的概念,四年前就在陆家嘴论坛讨论过,我感觉现在讲财富管理更有操作性。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汇率的变化突然让我们感觉到中国人有钱了。这么去说,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个人,包括一些企业、政府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用更广泛的概念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财富管理是现在情况下发展市场的需求,而且是必然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下,其实是金融业共同的追求,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其实都承担了财富管理的使命,都是金融发展共同的利益所在,也是竞争的焦点。 [20:37:46] [孙建勇] 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尤其我们进入到一个后危机时代,下一步状况是在加强监管状态下,可能会放松管制。这里面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开放,涉及到新的金融机构的设立,包括一些新的创新会带来新的机遇。回过头来外国金融机构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在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上会进入一个加速的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以及体制的创新,产品是核心。我们这个市场现在刚刚起步,我们的产品都还很简单,所以境外机构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空间。谢谢。 [20:38:59] [马德宁] 洪主任是不是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外国的机构对于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发挥什么作用?现在这些外资机构发挥着非常有限的作用,很多的外资银行也不能获得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许可,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未来在财富管理发展当中外资机构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吗? [20:39:48] [洪磊] 我始终认为外资在华机构对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改革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别的行业我不太熟悉,基金行业基本上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基金行业初期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司治理,我们的公司治理当时就是证监会给我们一个范本,我们填一下,董事长是谁、总经理是谁,基本上抄着范本过来的。从2002年开始,当时还是小川行长当证监会主席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20:41:02] [洪磊] 所以,基金在国际化方面走了这几步。第一步就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达到基金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37家。合资公司中间,在金融领域的比例也是所有金融机构最高的,达到49%。合资机构进来以后,第一个是改变了我们公司的治理,第二个是改变了内控。 [20:42:01] [洪磊] 公司治理,在谈判过程当中,对于不同股东的权利、义务做了非常详尽的安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谁当董事长、谁当总经理的划分。内控制度,原来我们也不知道,从2002年开始,在学习、开放过程当中建立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特别是我们合资公司很多外方都是上市公司,他们担心国内的违规会影响他们的声誉,在合规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有一个评价,前不久有些外资机构要在华准备开展基金销售业务,对于我们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他们给我们的反馈,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内控和治理水平已经达到国外好的机构的水平。 [20:43:48] [洪磊] 第二,对于我们投资理念的影响。最早我们的机构就是追涨杀跌的理念,价值投资是不知道的。引进QFII以后有很大的改观,在所有机构投资者当中,我们QFII是以不高于市场的换手率取得了高于市场的收益水平。今天我们很多QFII建仓、减仓的行动都成为很多机构所追捧的目标,包括他们选股的方法。 [20:45:38] [洪磊] 第三,我们的QDII业务,在我们实现了合资以后,进一步开放,让国内机构走出去,进一步学习,提高我们的资产配置水平。最后,刚才主持人问下一步情况,在刚刚结束的中美经济对话当中,我们又开展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开放举措,让外资在华法人银行在基金销售以及托管方面享有与国内机构同等的资格。我想,这个开放会对我们下一步国内整个投资顾问行业带来新的启发,他们一定会引领起一场新的学习风潮。 [20:46:50] [马德宁] 上海不断地在发展,我们换一个角度,比如说有很多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而且QDII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后来我们发现,中国到海外的资金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纽约和悉尼的房价也涨得非常快。中国政府希望把更多的钱引到海外去,可以减少外汇的储备。大家觉得上海在管理资金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是让香港或者其他的金融中心起作用呢?我希望让俞董事长回答这个问题。 [20:48:01] [俞妙根] 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巧妙,我就把问题点穿。我们QDII第一个是06年出去的,大批的QDII是在07年出去的。07年出去,我们“运气特好”,08年金融危机了。这样一来,差不多第一批的QDII在业绩表现方面是不怎么理想。这是一个短期现象,我们不能说等金融危机过了以后让QDII去抄底。我认为,短期来看,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但最近不少QDII业绩表现不错。QDII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尤其是在我们资本项管控的情况下,QDII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20:49:33] [俞妙根] 至于你刚才讲到的,现在有些民间的资本到海外去买房地产,有的地方可能确实是给中国的民间资本炒上去的,具体我没有考证过。我认为,从财富管理这个角度来说,客户一定会有这种需求。之前老百姓钱有限,可能会关注中国的区域市场。当他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本身就有全球配置的需求,不单单是关注中国的市场,更会关注全球的市场,进行一个均衡的配置。所以,我称之为这个制度的安排是非常有利的。 [20:50:02] [俞妙根] 另外,你也讲到了隐性的问题,中国的管理人能不能做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好。我们既然是搞市场经济,首先也是欢迎海外优秀的机构投资者来争这块业务。当然,在国内的金融机构也不会客气地说,我们做不好。我们也会提高,也会做好。这几年,无论保险也好、银行也好、证券也好,跟海外的金融机构相比,我们的相对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理想。这里面当然我们有后发优势的机会,因为有许多东西可以拷贝,可以学习,可以拿来,我们有后发优势。但是,我们更有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对我们来说,走出去也是我们机构发展的需求,也是市场本身发展的需求,包括投资者本身也有这种需求。对我们来说,当仁不让,一定会管好,也一定会做得更好。 [20:51:52] [马德宁] 还有哪位专家想补充一下。 [20:52:01] [孙建勇] 关于QDII从战略层面来说,在宏观层面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已经从单一的资本输入进入一个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并举的阶段。过去我们缺钱,所以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面都是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整个形势和战略的变化。第二个,有一个全球配置的概念,既然是财富管理就要把资产配置在全球的范围内,寻找最优质的资产,这是财富管理必然的需要。像现在国外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实际上有很多价格还比较好的优质资产,这就是最好投资机会。 [20:53:27] [孙建勇] 第三个问题,我们到境外投资,我们感觉到这几年的实践有一点要注意的,除了市场的风险之外,最重要是政治和法律的风险。我们现在签了很多的政治协议,但很多协议还是比较原则的。过去老外到中国来,我们慢慢知道到国外投资也需要签协议,是不是得到一个有效的保障。最重要的还是以政府逐步的引导,从监管方面来看、从政府来看要执行积极审慎的政策,政府和市场应该共同探讨,在开放过程当中的节奏会有一些放缓。 [20:54:27] [孙建勇] 刚才俞董事长说了,我们在07年也是一起走出去的,但是当时有一个政策是非常好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资本金不可以结汇之外,我们自有资金购汇的在投资之后可以随时回来的,这就有效规避了在购汇之后不能及时结汇回来的风险,所以在08年金融危机当中,我们的保险业没有任何损失。因此政策和管道方法是很重要的。谢谢。 [20:56:09] [马德宁]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先问牛行长。今天在会议上一再讨论创新的问题,金融公司要进一步的创新才更有竞争力,而且更加贴近客户。但是在危机的时候,谈到金融创新几乎是一个贬义词了,有很多的金融创新引来了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监管者来说,是不是也应该去进一步的关心金融创新,让这些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创新自由呢? [20:56:49] [牛锡明] 感谢你问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08年这场金融危机有很多人都在说,这场金融危机是因为创新引起的。我个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恐怕不能够把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是由金融创新所引起的。我有这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金融业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透过金融创新推动的。比方说,1863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当时就是华尔街发行迷你公债来支撑了北方取得了胜利。从19世纪末以来,这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还是靠金融创新推动的。所以,我说就看一点好像衍生产品造成这次金融危机,但在整个历史长河来说,还是金融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20:58:58] [牛锡明] 我的第二个观点,创新与监管永远是一对矛盾。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完美的金融监管。正是因为创新才可能反映出监管的不足,然后再来完善监管。因此我的观点,只有更好的监管,没有完美无缺的监管。如果你要做到监管的完美无缺,那结果就是没有金融创新。所以,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我们怎么看、怎么做,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59:31] [牛锡明] 我的第三个观点,中国需要不断地完善监管,但同时,中国更需要创新,特别是金融的创新。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金融创新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人均的国民收入已经突破了4000美元。这个阶段特别需要金融的创新。再比如,我们现在的信贷资产,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而在信贷资产当中,长期的资产又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长期的资产流动性是很差的,所以需要通过金融的创新来增加它的流动性,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我觉得这些都是要靠创新的。因此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去推进。 [21:00:27] [牛锡明] 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像交通银行这样的大银行都在上海,我们应该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积极探索。我大致有这几个观点,也不都对。总之,我想说一个观点,我们还是要积极地推进金融创新。谢谢。 [21:00:57] [马德宁] 我们还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周总你有什么要补充吗? [21:01:19] [周宏亮] 说到金融创新,应该说各个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都觉得产品缺乏。实际上,加强协调还是能够出来很多的产品,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比如说私人银行业务,原来是银行不介入的领域,现在银行也介入了;比如说在移民过程当中,银行可以开展哪些服务;比如说股东解禁,每天都在解禁,私人银行可以开展哪些股东解禁的业务,这不是涉及一个行业的监管,涉及到几个行业的监管。 [21:02:55] [周宏亮] 那么,监管部门的责任到底怎么约定呢?这里面有一些问题。现在私人银行作为一个服务的平台,提供一些信息服务,在怎么创新服务上有很多的领域去推进。很多富人在国内外的投资有很多都已经成型了,只不过有一些还没有经过私人银行,或者没有经过金融机构。如果把它纳入到金融机构的范围里,涉及到哪些监管?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哪些服务?这里面就需要监管部门来制定规则。如果监管部门还达不到沟通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出台一些行业共识,为监管制度做一些安排。 [21:04:02] [孙建勇] 我补充一下,关于创新的问题,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很多的讨论。关于金融治理的研究,在加强监管和创新过程当中,我觉得其实没有抑制创新的概念,这几年这个观点是得到共识的,就是要加强监管,但还是感到创新不足,不能因为过度的监管抑制创新,这是在很多层面都有一个共识的。监管和市场是一个博弈,在不断博弈过程当中向前发展。 [21:05:23] [孙建勇] 市场创新随着后危机阶段的发展,监管是在支持市场创新,这从几个监管部门来说,我们觉得是比较明显的。可能大家也在管,但更多是遵循一个规则,把创新权、发展权还给市场,交给企业,我觉得是一个新的进步。第三,关于产品的创新问题,今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大量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将会出现。这可能是今后的一个迹象。 [21:06:06] [洪磊] 我补充说几句,对于创新大家没有太多争议。成熟市场把创新当成洪水猛兽,因为创新过度,我们今天说创新,是因为我们创新不足。几大监管部门基本的方针是加强监管,放松管制,鼓励我们的机构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管部门要在鼓励创新中扮演好作用,关键要划好自己的监管边界。证监会来说,我们把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在为创新提供制度供给。 [21:06:48] [洪磊] 第二,我们要建立公共的服务平台,降低创新的成本。第三,要加强我们监管制度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对我们投资类的产品,可能是创新最广泛的领域,作为监管部门来说是监管的重点。第一个是诚信。只要你自己说的和你做的是一致的,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明白,问题就不大。另外,要注意系统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其他更多应该是把创新的自主权下放给我们的机构。 [21:07:34] [孙建勇] 在创新过程当中,创新应该是市场和金融机构走在前面,而不是监管走在前面,如果靠监管几个人在那里说创新,这个市场就不会充分、也不会活跃。最近有一个领导做了一个比喻,还是应该市场在前面,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的创新。 [21:08:16] #!!#
[马德宁]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问各位嘉宾,然后让大家进行提问。中国的财富管理部门现在是不是人才短缺?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呢?我想问一下俞董事长以及莱斯利·麦克斯先生。 [21:08:52] [莱斯利·麦克斯] 对,我觉得这是上海面临的一个关键的挑战。当然你们的劳动力队伍是很大的,但是,他们是不是在这个领域当中真的有专业人士,这是一个挑战。假如说回顾一下历史,瑞士人原先是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是主导着私人银行业的,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些比较好的税收法律。另外,瑞士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私人银行,并且他们也有着做私人银行方面最优秀的国际人才。 [21:09:29] [莱斯利·麦克斯] 再来看现在。新加坡像上海一样,在十年前提出来要成为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展成为一个财富管理中心,因为他们把他们的主权基金和新加坡管理学院结合起来,这样对行业产生了两个影响。一个是如果说没有这些人才,是很难去管好财富管理业务的。第二个,财富管理有很大的信托责任,对于客户,对于那些做财富管理的人来说,都承担着非常之重的责任,我们都是在监管业或者说在行业当中要保证最高的专业能力。 [21:11:07] [莱斯利·麦克斯] 我想,上海要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以及制定标准的监管方,以及金融机构三方的合作,这样才能够把合适的资源放在人才的开发和培训上,我们就不会缺乏人才。在财富管理方面,在主要的金融中心都面临着人才的短缺,摩根士丹利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尽量解决这些问题。 [21:11:52] [俞妙根] 主持人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确实中国金融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的瓶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最大的工商银行在20年前是人民银行的一个营业部,我们建设银行早期是财政部下面的一个基建部门,转成建设银行,我们的保险原来是人民银行保险处的。这说明我们商业金融机构最老的也就20多年历史,我们的基金业更短,13年,证券公司长一点,21年。大致是这样的发展时间段。 [21:12:49] [俞妙根] 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你说我们人才不短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企业发展快或者行业发展快,一定会面临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有这样的事实在里面,在中国的许多院校,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现在读金融或者说读经济的差不多到最高分了。这说明什么?就是市场的需求。在上海有很多好的院校,也都是金融类、经济类的录取分非常高,我想这也是社会的重视。但这里面也有一些偏颇,读纯粹的物理、化学取分不怎么高,长远来看是不理想的,短期来看也说明市场的需求在那里,也有市场发展的动力在里面。 [21:14:00] [俞妙根] 所以,尽管客观上有这样的缺口在那里,同时,也可以看到人才培养对于国民来说,已经是一个在逐步解决的问题。包括我们金融机构,不仅仅是有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实际上,我们是全方位的,像基金管理公司,把人才称之为人力资本来管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短期可能很难解决,但中长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21:14:43] [马德宁] 我要在这里感谢我们所有的演讲嘉宾,进行了非常好的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请听众提问,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提出来。 [21:15:15] [听众] 你好,我来自一家投资顾问公司,我想问一个问题问孙建勇主任,关于保险方面的。刚才孙主任谈到了产品创新,特别是保监会正在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创新产品的出台,与此相关的类似更加透明的指数年金、指数万能寿险以及以指数为衍生性的保险产品,这类产品创新从保监会来说,从政策层面有没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政策指向?谢谢。 [21:17:23] [孙建勇] 关于保险创新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需求,过去保险主要是做风险保障性的产品,有一段时间发展投资性产品,很靠近基金。大家说,你还是做保险的吗?就提出了一些疑问。近几年市场发展以后,市场产品很单一,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说变额年金我们刚刚开始试点,这里面需要的是产品的设计,以及销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者的管理,比起原来的产品更复杂。有人把它比作类似保本基金。保本基金外再搞了一个担保,而与保险自由的资本金是挂钩的,所以要求很高,需要投资银行资本比较高。关于指数年金,是寿险部在管这个产品,但是我们跟他们讨论比较多,在变额年金试点以后再逐步开展,这里面也已经开始跟一些指数挂钩了。 [21:19:21] [听众] 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在香港刚听到有一个新的消息,就是将推出“基金一卡通”,把银行的前端收费参考外国、特别是德国的做法。你们有没有评估一下,因为银行是为你们服务的,以后的情况会改善吗? [21:20:21] [洪磊] 我听出来了,这个问题算是问我的。关于基金销售、基金费用,基金公司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在报端经常可以看到。第一,在中国,我们市场上今天基金销售的费用和国际水平比起来,不是高的,而是低的。但是每个国家费用采取什么结构,是和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相互作用来决定的。我们今天基金费用的结构,前端收费、后端收费、客户维护费等等,将来还有增值服务费,这些结构开始都是从成熟市场搬过来的。但是在搬过来过程当中我们就发现,我们的前端今天只有销售没有服务。实际上,前端收缴的费只是银行在支付体系当中的一些费用。 [21:22:01] [洪磊] 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现象——频繁的打折。我相信这个折将来会打到和证券公司佣金差不多的水平。从国际的趋势,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在反思,在最近欧洲也好、澳洲也好,提出来的改革过程当中,都是要取消前端的、一次性的收费,放弃前端的,改由投资顾问收增值服务费。因为这种费用会鼓励我们的投资人频繁交易,获得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损害投资人的权益。但因为有长期资金的安排,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安排,我们的投资服务顾问队伍就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这个群体才会存在。 [21:23:10] [洪磊] 第二,在制度还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安排叫做“尾随佣金”,就是我们销售机构可以分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这个现象也是基于我们对市场观察的结果。我刚才讲了,我们基金销售总体费用不高,但是相对来说,我们的管理费用比国际水平高一点。我们想,在不增加投资人负担的前提下,就是不管是销售也好、管理也好,在不增加投资人的负担情况下,允许销售顾问、基金管理公司在协商博弈基础上分取一部分的管理费,力图达到我们的共赢。 [21:24:43] [洪磊] 同时,也在这个基础机制安排下,尽可能鼓励我们的投资者长期持有,不要频繁买卖,这样销售机构只要有资产在你的手上,也能分取一部分的费用。我想,这是对我们机构之间制度的安排。我提醒一下,我们基金的信息披露非常发达,我们已经用电子披露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如果有新的记者可以很好地把我们基金的数据做一下分析,你们会发现,在去年我们基金公司付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占到基金公司管理费不到16%,如果用去年3月15号实行这个规则之后的数据来分析,大概不超过25%。 [21:25:37] [听众] 我是富国基金的,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洪主任以及莱斯利·麦克斯。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在基金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和银行是密切合作的。全球有两种类型,在美国是投资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情况下,整个银行和基金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就是银行既卖自己的产品也卖别人的产品;但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我们看到的是封闭结构,一般以卖自己的产品为主。中国现在的情况有一点像欧洲的早期,是商业银行为主的。洪主任怎么看这个问题?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中国是会走向欧洲一样的封闭式结构,还是美国的开放式结构呢?也请莱斯利展望一下这个问题。 [21:27:01] [洪磊] 首先任何国家商业模式的形式一定有内在的轨迹以及内在的规律,至于今后发展什么样的模式,我想今天我们可能不便做出过早的定论和推测。但我想,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它的使命是什么?是鼓励多元,要反垄断。我们要通过我们制度的供给,以及平台的建设,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更多低廉的、小成本的机构进入市场。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方针。这些机构进入金融市场以后应该通过提供专业的市场服务,由投资者进行选择,到底哪个模式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模式。 [21:28:05] [洪磊] 在这些方面,刚才也问到了“基金一卡通”的问题,我可以透露,中国证监会现在正在打造我们基金销售的中央数据交换平台。这个数据交换平台,就是要改变中小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要销售、代销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要和若干个基金公司联网这种高成本的模式。同时,我们还在打造鼓励第三方的支付机构和我们的银行合作,开展第三方的支付,让我们更多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以更低廉的成本,取得参加竞争的机会。 [21:28:58] [莱斯利·麦克斯] 我觉得这的确是指出了非常关键的一点,这里面也涉及到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一定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在财富管理这个领域当中,我们觉得一个开放式的市场模式是更好的,不光是销售自己的产品,还要去销售各种各样的产品,同时也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渠道客户。我觉得,上海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前进的。可以先看一下历史的情况,当我以前做业务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的客户会经常问我,我应该选哪个股。但是,现在客户就会来问我应该选择哪个产品。 [21:30:07] [莱斯利·麦克斯] 现在的提问涉及到了产品,而不光是选哪支股了,这是在财富管理方面的变化。其实财富管理在中国也刚开始,对于基金的经理人进行评级或者说进行评论,这样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是建一个开放式的架构更好。如果说,金融机构仅仅只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少。 [21:30:34] [听众] 我是财经网的记者。我非常认同孙主任说的要遵循市场的观点。那么对于监管机构也好,金融机构也好,在现实情况当中还是有身不由己的情况。孙主任,你的领导为什么会发出还是让市场先行的感叹呢? [21:31:00] [孙建勇] 国际经验证明,因为中国走到这个阶段,开始加快金融创新了。我们现在的体制下,由于文化的原因,我们以前政府引导的比较多。引导的比较多就会给市场一些理念,过去一个阶段是很成效的。但是现在发展的趋势,新兴的金融机构在创新,过去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创新,出现了多元的情况,而且市场需求也在增加,说白了首先要满足需求。你满足需求是什么?最直接地是来自市场,最了解需求也是市场,要支持他们做。监管者做的事主要是制定规则,更主要是看住风险,我认为监管者是动态的风险监管者,如果风险是可控的,就应该支持他们去做。 [21:31:57] [听众] 你好,我是上海证券报的,两年前保监会和市政府签约了合作备忘录,里面提到会将保险基金创新业务等更多往上海展开,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进展呢? [21:33:03] [孙建勇] 今天晚饭前,上海市政府和保监会进行了会谈,这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安排。过去几年在合作框架下,保险基金在上海地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好的。除了新机构的进入,以及新的资产管理公司到上海来,另外,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说上海的地铁,上海到崇明的长江隧桥,以及上海世博会等等。保险在里面按照市场的规则都做了很多的支持。大家也看到了,像今年年初到现在做的公租房,下一步是保障房也都还会有支持。新的投资规则,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有价证券投资在新的领域包括股权投资、不动产的投资等方面都会逐步加大。应该说,未来还是好的。 [21:34:24] [马德宁] 孙主任和洪主任两位已经回答了很多问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可以提给其他几位嘉宾呢? [21:34:46] [听众] 我是来自《财经》杂志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周总,现在在私人银行方面,在产品上提供的数量会略显少一些,而且因为一些监管上的原因,好像打通各个市场的产品种类比较少。在发展私人银行,特别是提供产品丰富性方面,我们会做什么样的努力呢? [21:35:41] [周宏亮] 现在私人银行这个平台,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万能的中介,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银行,它可以解决很多客户的需求。现在客户也不缺乏,产品也不缺乏,主要是内部的机制,或者说监管、风险,还有待理顺,这是各家私人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现在我们推出的服务也不少,除了行业内部的,金融市场短期的理财产品,中长期的像阳光私募、PE、股东解禁或者客户有个性化的需求,他的希望是什么,我们可以和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 [21:36:31] [周宏亮] 我们和农行、还有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私人银行进行合作,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有一个合作协议。包括外资银行产品研发的团队,怎么把各个方面的关系安排好,整合好,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这个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以往的产品都是从存贷款角度派生出来的,私人银行的产品涉及方面比较多,三方面、四方面甚至五、六方面的关系。这五、六方面的关系,有些是经过信托平台,经过信托平台的,法定关系是信托,真正关系可能是投资顾问在起作用,信托只是起了一个平台作用。但是产品的总顾问是银行在后面安排各种关系,各种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产品,现在也不少,把各方面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方案,也解决了各种监管的问题。 [21:38:30] [周宏亮] 股权投资,实际投资有很多的东西在推,只要客户有这种想法,我们有的可以叫做产品,有的可以叫服务,有的可以叫做提供信息。过去说,产品就是自营和代销的,除了自营和代销还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信息服务,我银行有资源,可以把很多投资者的信息告诉客户,也回避了一些监管,让客户自己决策判断,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 [21:39:13] [听众] 你好,请问一下洪主任,第一个问题就是第三方基金牌照颁发时间能不能透露一下?第二个问题,现在上海基金业执行的一些鼓励计划,为解决基金人才不稳定的问题,请问您这边怎么看? [21:39:38] [洪磊] 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第三方销售牌照发放的问题。第三方销售牌照的发放是要基于我们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的正式颁布。大家都知道,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目前正在修订过程当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几项工作我们要落实。大家都知道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批准,是以监管部门有能力监控我们销售机构资金的走向为基础。如果不能把握这个,我们是不敢轻易去审批第三方的销售机构。目前可以跟大家说,关于资金监管的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基本上已经有眉目了。 [21:40:40] [洪磊] 同时,第三方的资金监督和划转的平台,有两个已经试点成功。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办法》就会颁布,也会生效。颁布以后会有一批的专业人士发起第三方销售机构,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另外,如何让管理人和持有人利益一致,这是赢得社会公众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信任非常重要的前提。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的基金经理这几年变动率比较高,如何让基金经理能够更专心一意的为我们的广大投资人服务,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收入相当一部分变成他们的基金份额,只要通过管好他的基金,他自己的财富就一起成长。我想,这个措施会受到广大基金投资者的欢迎。谢谢大家。 [21:41:57] [马德宁]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此结束了,请再次给予在座的嘉宾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另外感谢大家用周五晚上的时间来听我们的会议,并且希望明天再次见到大家。 [21:42:16] [东方网] “浦江夜话五:建设上海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的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明天请继续关注陆家嘴论坛专题会议直播,谢谢。 [21:43:17] |
网易财经陆家嘴论坛报道组 2011-05 | 转发到微博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