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中国应改革粮食收购机制

作者:张达

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粮食供给不足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而是因种粮效益低下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大量农业潜在生产能力处于废置状态。

由于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大幅增长,粮食供给将现危机的言论尘嚣日上。但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中国各地农田抛荒的现象愈发严重,全国有至少10%的耕地常年或季节性抛荒。学者测算中国闲置耕地总量已达3.3亿亩。

这是两个颇为矛盾的现象。如果中国粮食市场有供给缺口,粮价应该上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农田抛荒呢?答案在于,中国单一化的粮食收储及粮食市场控制政策抑制了粮价上涨的空间。

中国通过储备、抛售的方式打压市场价格。结果是,虽然种粮成本在中国持续上涨(2010年比2003年平均上涨83%),但粮价一直保持稳定。在湖南,种植一亩水稻的平均收益为390元,但到城市务工每月工资可达800元。大量农业人口选择外出务工。

可见,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粮食供给不足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而是因种粮效益低下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大量农业潜在生产能力处于废置状态。

中国曾于2010引入多元收购主体机制,而后一年国内玉米、小麦、水稻等价格就出现轮番大涨。2010年6月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甚至出现了抢购小麦的现象。但基于利益集团的博弈,2012年中储粮再次成为全国粮食收购的单一执行主体。这致使农民基本丧失议价能力,当粮食价格上扬时又会遭遇中储粮抛售打压市场。

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必须改革粮食收购机制,打破中储粮的垄断收购地位,实现多元化的粮食收购。只有尊重市场规律,中国才能避免粮食供给危机。

 

网易600字

相关背景:

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大幅增长,前11月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342万吨,较2011年同期激增200%。若将大豆进口计算在内,前11月粮食进口总量达6589万吨,已占2012全年中国粮食产量的11%。 [详细]

栏目介绍:600字呈现宏观金融及商业真相。我们关注市场失灵,更关注政府失灵。如有意见反馈,请发送邮件至:money#service.netease.com(将#替换为@)

往期回顾
编辑:张达   时间:2013-01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163-9016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