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期:以改革化解宽松货币的危害

   
本期话题: 宽松货币政策转向

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是好事,但是并不如人们的想像那么容易。仅仅货币政策转向,是无法清除经济刺激政策的恶果的。还必须大力改革,才能治理通胀、调整经济结构。

 
 
  评论背景: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我国货币政策将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详细]  
 

刺激经济的恶果不容小觑

 

  12月初,中央终于决定转向宽松货币政策。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重要转向。但是,这个转向还有诸多疑问。

 
  首先,据报道,明年新增信贷为7万亿,这虽然比不上2009年近10万亿新增信贷,但仍然是天文级数的,这种“紧缩”真的够吗?

 
  其次,2009年、2010年的天量信贷,其严重后果并非是简单地紧缩货币就能化解。政府有没有其他的改革措施,来清理经济刺激政策的恶果?

 
  在天量信贷的刺激下,生产结构严重扭曲。政府主导的投资,大量投向基建、重工等领域,房产价格上涨迅猛,原有、煤炭等价格都急剧上涨。而政府受主流经济学多年来以CPI看通胀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未重视这种情况,反倒视为经济刺激政策成功的表现。媒体上充斥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一枝独秀的说法。

 
  然而,在这种盲目的乐观中,中国经济结构扭曲得非常厉害。消费品物价的上涨接踵而来,终于使政府尝到滥发货币的压力。消费品物价上涨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其背后所隐藏的严重的结构扭曲。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去年已经烧钱烧的太猛了,结果这个经济大起,大起后面跟着的就是大落。”他说:“去年发了10万亿贷款呢,现在抽走了多少啊?”

 

货币问题无法仅以货币政策化解

 

  以为简单地紧缩货币,就能化解经济刺激政策的危害,这是对政府能力过于自信。持这种观念的人以为,只要政府采取适宜的政策,经济就会听凭政府的调控,历史反复证明,这种观念太过天真。

 
  要知道怎样治理滥发货币带来的问题,还是得从改革的历史中寻找智慧。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给定以上约束,要避免严重的通胀,或避免某些市场、某些商品(叫消费品、投资品还是资产,悉听尊便)的价格冲天而起,还有别的出路吗?中国的经验说,有的。这出路不是别的,就是将原本不在市场里、不受价格机制支配的资源,拉到市场里来,任由人们买来买去,由资源转化而成的商品就需要货币来流通了。”

 
  周其仁把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胀及其治理过程比喻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也就是说,治理通胀,必须要通过改革,让更多的资产流动起来,让更多的资产资本化。

 
  这当然不是说,如果没有通胀,就不需要改革,而是说,在通胀情况下,改革尤其迫切,否则经济将跌入更严重的低谷。

 

减税、放开市场是化解通胀的不二法门

 

  面对通胀,有关部门祭起价格干预的手段,而这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中国化解通胀,有很多可采取的措施。

 
  首先是大力减税。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8万亿,这表明政府在经济总蛋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显然是不适合治理通胀的。政府应大力减税,使企业有更多的可支配资本,企业就可以大力发展生产。随着产品的丰盛,通胀自然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大力放开市场,解除各种管制,也可以使沉睡的资本流动起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物资如果不能得到高效使用,其资本的一面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对财富的浪费。这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把土地权利还给农民,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让人力资源更自由地流动等等。

 
  许小年说:“中国需要邓小平,不需要凯恩斯。”中国有巨大的改革空间,改革可以释放出经济巨大的活力,有利于治理通胀,以及缓解随之而来的经济大滑坡。政府不能只相信自己的宏观调控手段。不能忘了改革。

 

  网易财经独家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治理通胀后遗症 

往期专题

更多
           

第116期: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第115期: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第114期: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第113期: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第112期: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编辑:deng 时间:2010-12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