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达沃斯五周年特别策划:中资上市银行大检验

自2007年始,夏季达沃斯已在中国举办了四届。四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主权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国银行体系是否稳健,成为国家经济成色的试金石。网易财经根据中资上市银行最新发布的财报,推出本期策划,从净利润、总资产,以及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地方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四个角度入手,为这场经济领域的思想盛宴献上一份中资银行成绩单。 分享到:

排名 银行名称 净利润(亿元) 银行名称 净利润增速
1 工商银行 1095.75 民生银行 56.98%
2 建设银行 928.25 深发展A 56%
3 农业银行 666.79 农业银行 45.4%
4 中国银行 665.13 华夏银行 41.89%
5 交通银行 263.96 浦发银行 41.83%
6 招商银行 186 招商银行 40.88%
7 中信银行 150.24 中信银行 40.61%
8 民生银行 139.18 兴业银行 39.57%
9 浦发银行 128.8 光大银行 34.93%
10 兴业银行 122.32 南京银行 32.77%
11 光大银行 92.1 建设银行 31.22%
12 北京银行 50.99 宁波银行 31.09%
13 深发展A 47.32 北京银行 30.69%
14 华夏银行 42.67 交通银行 29.67%
15 宁波银行 16.55 工商银行 28.96%
16 南京银行 15.89 中国银行 27.86%
上市银行利润增长驱动力十足
2011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4460亿,同比增长34%。促使银行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因素是(1)贷款规模平稳增长 (2)息差稳步上升(3)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4)信用成本保持稳定。 [详细]

股份行利润增幅居前 城商行增速放缓
股份制银行利润增幅居前,城商行增速放缓。瑞银证券的净利润增速贡献分解显示规模、中间业务和利差三者相加总计贡献超过30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贡献6个百分点;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呈现负贡献。[详细]
资产规模增长对上市银行业绩贡献最大
瑞银证券将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贡献进行分解可以看到,规模增长、利差扩大以及中间业务增长成为银行利润推动的“三架马车”。其中,规模增长贡献最大,近15%,中间业务次之近10%,而利差扩大贡献约6个百分点,三者相加已经超过30%。 [详细]
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是银行股业绩亮点
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是2011年以来银行业绩的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银行整体实现手续费净收入2187亿元,同比增长46%,上市银行整体非息收入占比达18.5%,较年初上升3.1%。[详细]
券商预期乐观 上调2011上市银行盈利预测
中金判断年内净息差仍有望稳中有升小幅攀升,脱媒化和持续紧缩的货币环境将推动非息收入超预期增长,同时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小幅上调银行业盈利预测。[详细]
排名 银行名称 总资产(亿元) 银行名称 总资产增速
1 工商银行 148960.48 南京银行 19.08%
2 建设银行 117547.66 民生银行 18.49%
3 中国银行 114834.98 深发展A 17%
4 农业银行 114617.84 兴业银行 12.99%
5 交通银行 43477.17 浦发银行 12.04%
6 招商银行 26432.05 光大银行 12.01%
7 浦发银行 24552.4 北京银行 11.26%
8 中信银行 22452.18 农业银行 10.9%
9 民生银行 21610.05 工商银行 10.7%
10 兴业银行 20899.06 交通银行 10.02%
11 光大银行 16621 招商银行 10.02%
12 华夏银行 11408 中国银行 9.79%
13 深发展A 8521 华夏银行 9.66%
14 北京银行 8158.02 建设银行 8.74%
15 南京银行 2637.39 中信银行 7.88%
16 宁波银行 2624.46 宁波银行 -0.31%
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 股份行尤甚
规模增长放缓,股份制银行贷款投放普遍慢于年初计划。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相比年初增长8.6%,其中股份制银行增长8.3%,投放进度普遍慢于预期,尤其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主要是受到存款增长缓慢和日均贷存比考核的影响。 [详细]

零售消费类贷款占比37% 期限呈现短期化
商贸零售类、个人经营性和消费类贷款增量占贷款总额的增量超过37%,半年内两者存量占比大幅提升近2个百分点达到了16%;贷款发放的期限结构亦呈现出短期化趋势,一年期以下贷款占比提升幅度平均在3.5个百分点左右。[详细]
同业资产增速最快 同比增速高达45%
值得关注的是,对上半年银行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非完全来自于贷款,同业资产的大幅增长亦提升了生息资产的增长速度。截至上半年末,银行板块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8.2%,而生息资产中增长最快的是同业资产,同比增速达到了45%。 [详细]
信贷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票据监管挤压放贷空间
中金预计,随着对表外业务监管的加强和日均贷存比考核的正式执行,下半年信贷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股份制银行无法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可能性在加大。同时,银监会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使部分票据从买入返售回到贷款科目并占用贷款额度,更进一步挤压了银行实际投放的贷款规模。[详细]
排名 银行名称 平台贷总额(亿元) 银行名称 平台贷占比
1 工商银行 9310 北京银行 18.08%
2 建设银行 5800 民生银行 15.07%
3 农业银行 5316 华夏银行 14.02%
4 中国银行 5315 中信银行 12.80%
5 交通银行 3083 交通银行 12.67%
6 民生银行 1721 深发展A 10.66%
7 中信银行 1709 兴业银行 10.00%
8 招商银行 1246 农业银行 9.84%
9 兴业银行 929 建设银行 9.45%
10 华夏银行 800 工商银行 8.70%
11 北京银行 679 中国银行 8.55%
12 深发展A 470 招商银行 8.01%
注:数据来源于各银行业绩说明会以及多家券商报告,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四家银行未公布平台贷款数据。
五大行平台贷共2.57万亿元 占比24%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有银行与城商行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主力,此次五大行按新调整的统计口径平台贷款较去年末增加,但五大行2.57万亿元的平台贷款余额与审计署此前公布的截至去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相比,占比仅为24.02%。 [详细]

统计口径变脸 大银行平台贷二季度反弹
2011年中期,部分上市银行结束了一年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急速下降的态势,开始出现了些微反弹。然而,在银监会严格“降旧控新”监管缰绳之下,所谓的“反弹”,不过是统计口径上的游戏。[详细]
平台贷余额增加并不意味着风险增加
上市公司平台贷款余额反弹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调整,新增量基本是源于无法满足“企业法人贷款主体”这一条件,此类平台贷款依然满足现金流全覆盖,质量良好。因此,余额增加并不意味着风险增加,而同口径下余额减少却是真正意义上风险降低。[详细]
刘明康:严防平台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刘明康表示,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他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化解既有风险,严控新增风险,严格规范原有平台续建项目,禁止在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上继续投入信贷资金。[详细]
排名 银行名称 房地产贷款(亿元) 银行名称 房地产贷款占比
1 工商银行 16889 宁波银行 31.40%
2 中国银行 16646 深发展A 30.60%
3 建设银行 16529 兴业银行 28.60%
4 农业银行 13872 招商银行 27.30%
5 交通银行 4819 浦发银行 27.20%
6 招商银行 4245 建设银行 26.90%
7 浦发银行 3366 中国银行 26.80%
8 中信银行 2731 农业银行 25.80%
9 兴业银行 2657 北京银行 24.50%
10 民生银行 2186 光大银行 24.30%
11 光大银行 2067 工商银行 23.00%
12 深发展A 1371 中信银行 20.20%
13 华夏银行 1061 交通银行 19.80%
14 北京银行 922 民生银行 19.10%
15 宁波银行 358 南京银行 19.00%
16 南京银行 179 华夏银行 18.60%
上市银行上半年大幅压缩房地产贷款
从中报披露数据看,大部分银行已纷纷压缩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今年6月末,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96万亿,占贷款总额比为8.18%,同比下降0.31%。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6.03万亿,占贷款总额比16.7%,增速也明显放缓。[详细]

12家上市银行住房贷款同比少增3000亿
作为零售业务占比最大的贷款业务,12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及商用房新增贷款4182.3亿元,同比少增近3000亿元,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详细]
招行民生开发贷压缩最明显 中信华夏有所增加
具体而言,对房地产贷款开发贷款压缩较为明显的是招行、民生,而中信和华夏则有所增加。但目前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仍保持稳定,开发贷款占比不高也使得银行的风险暴露较小。[详细]
惠誉:房地产风险敞口是银行最大威胁
惠誉认为,银行向房地产业提供的贷款将成为其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因为其影响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银行不仅面临直接的风险敞口,而且还面临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产生的间接风险敞口。[详细]
刘明康: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重视开发企业资质、业绩和信用度,在全行实行开发商企业名单式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超一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详细]

短期来看,中资上市银行在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但出色的“中考”成绩并不能让人安枕无忧。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到期洪峰将近,房地产市场在重压之下也濒临变盘,这些未知因素都成为中资银行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考验。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中国银行业应对积极,压缩了房地产贷款占比,加大平台贷款拨备力度,这些努力能否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减速的冲击,时间会给出答案。

编辑:何涛 何邦原 2011-09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