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企业家造福社会要用行动证明

  • 完整版
    柳传志:企业家造福社会要用行动证明
  • 我的理想状态是做联想的名誉董事长
  • 中国企业想要发展需要湿润的空气
  • 1994年联想集团上市付出代价太大
  • 并购国外企业应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 投资这事儿关键在于天赋和总结规律

柳传志:企业家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在造福社会

2019-05-24
《70年70企70人》近日专访了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他讲述了自己75年人生历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艰难道路,分享了他的商业逻辑以及未来规划。

《70年70企70人》 陈俊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70年来,由贫穷到到富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伟大成就,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

这期间,有一位商业巨子,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他,传达室起步,先是打造出中国高科技产业龙头企业,此后又进军投资领域,通过投资实现产业报国的愿景。他是脚踏实地的企业家,坚持做好人、做好事,为社会做出好样子的联想精神,努力塑造出良好的商业道德风范。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商界教父”的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70年70企70人》近日专访了这位商业领袖,他讲述了自己75年人生历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艰难道路,分享了他的商业逻辑以及未来规划。

“我的理想状态是做联想的名誉董事长”

1984年,如今已经成长为“巨无霸”的联想,彼时才从中科院计算所一间12平方米的传达室开始起家。回忆起当年的创业,柳传志向《70年70企70人》坦言:“我是40岁创业的,我常想,如果我再晚一点,我50岁的时候赶上,没准我就不敢创了。”

而今,75岁的柳传志和35年岁的联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谈及自己的未来,柳传志也有了新的规划:“我的理想状态,就是担任联想控股的名誉董事长。比如我负责公司的公益方面的事情;比如公司在战略上有大的问题什么的,我只是知道一下,我只是看最后做的结果,那才真的是一个老头应该做的事儿”。

柳传志坦言,“退休”已经提上了他的日程。“我何必一定要坐在这个地儿呢。因为这个人有点像‘酒驾’的时候,很多人说他喝了酒了,(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行动迟缓了,还以为他行。其实人老了也是一样的,脑子迟钝了或者气力大大衰退了,自己感觉依然会很好,实际上是有差别的。在这时候,自己还是要非常有自知之明。”

“中国企业想要发展需要湿润的空气”

在中国的企业家圈子里,柳传志经常被打上“商界教父”标签,即使他本人再三婉拒这个称号。

但谈及中国企业家群体,柳传志认为,中国企业家本身的地位,还有待更好地建立。“新一代的企业家,自己以为自己应该是生产力的推动者,那就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给社会创造了什么财富,应该把企业做得更好,应该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按章纳税,尽可能地去做公益事业,这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他还指出,在中国要想企业发展,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需要社会空气是湿润的,不是干燥的,不能一点火就崩。“有的人确实是贫困,有的人又太有钱。有钱不要紧,你还拼命地到人那儿去刺激、去显摆,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打脸吗?而老一代创业的企业家,一般不太会做这种事儿。”

在柳传志看来,“湿润的空气”,也得由企业家自己来制造。比如在公司里,在一次分配之中,怎么样能够尽量地合理,尽量让自己公司的空气能够湿润,“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儿”。

柳传志说,新中国建立以来,荣毅仁那一批老一代企业家几乎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新一批民营企业家在走上现代企业化之路后,变成了股份制企业和家族企业,而这些企业为中国的富强做出了贡献。“我觉得企业家应该重视这个形象。我们算老一代创业的企业家,深知能得到今天这个机会真是不容易,现在一些接班的二代的年轻孩子或者年轻创业的孩子,不知道这个环境来之不易,不知道这种艰辛和艰苦,可能行为上会有失检点。”

“1994年联想集团上市付出代价太大”

从创办至今,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谈及过去的35年,1994年,在柳传志看来是联想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

据《70年70企70人》了解,1994年对于当年所有的联想人来说都是非比寻常的一年。这一年,跟联想相关的大事件有很多:微机阻击战打响第一枪;柳传志、倪光南两位高层领导者分道扬镳;向中央政府请命;高举民族大旗;拒绝“中国芯”;转战南方战场;复制惠普的分销模式;在全国拥有了至少200家代理商;北京总部不再卖电脑了,但电脑销量增长100%,达到万台。

而除了上述大事,至今让所有联想人都铭记,同时让柳传志懊恼的,要数联想集团的上市了。

“1994年,我们一心要做中国的品牌,眼看已经做了,要起来了,这时候国家政策允许国外的机器进来了,一下子对中国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柳传志回忆,当时的联想,是内部有矛盾斗争,外部有国外“大兵”进攻。

而当时联想集团的上市,则被柳传志解读为是令自己懊恼的“错误”:“我在香港忙着,为香港上市,忙那个,根本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一回来了以后就是被弄了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情况非常的紧急,有点像丘吉尔说他们英国的至暗时刻,我们可能过不去。要过去了,杀出一片血路来,也许后面就是一片天,过不去了也可能就真的全军覆没了。”

时隔25年,今日回想起来,柳传志还认为当时为了联想上市的事,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就好像一个木桶中,上市不上市只是其中一块木板,你顾着这块木板的时候,不知道外面的形势大变了,这个国家政策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国外企业进来的变化、内部我们矛盾的变化等,这些事都在剧烈的发生变化。”

“并购国外企业应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说到国际化,目前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的业务布局及成就有目共睹。据悉,联想集团目前已构建起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营收70%来自于海外,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每年为用户提供近1.5亿台的智能终端设备,PC、智能终端、企业数据中心等业务更是走在了全球行业前列。

谈及联想的国际化经验和教训,柳传志指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用并购的方式走,还是用自己生长的方式走,这个要看企业的发展状况。

谈到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坑”,柳传志认为,如果要并购国外的企业,应当对当地的国情、企业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比如说记账的方式就很有讲究,哪天买进,因为那天的现金流状况,前后的这个算账的记账的方式不同,就会差得很远;还有些法律上,有的地方也会有‘坑’,中国人实际上是不会太注意细节的,我和你,咱们俩都认识,把大方向一谈,谈完了具体问题顶多出了咱们让让就完了。也许外国人在那儿跟你谈的时候反复谈,也许那就有一个‘坑’。”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重视。”柳传志认为,在并购国外企业的问题上,要做到尽量把问题拉细,越细越透彻越好,“这些‘坑’都是我碰到过,或者我们所投资的企业去并购的时候碰到过的。人不用非得自个儿摔跤,你看见别人摔了个跟头,拿过来一样总结,一样复盘。”

“投资这事儿关键在于天赋和总结规律”

相比早年的单一业务,如今的联想控股已经成为了一家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

据《70年70企70人》了解,联想控股目前已经形成了“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中,财务投资板块拥有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三大基金平台,战略投资板块则囊括了IT、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和先进制造与专业服务五大领域。

早年,柳传志曾用直白的语言向网易号外解释了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的不同:“财务投资,投完了退出,换回钱来”,而“战略投资,则是投完以后不卖,不断扶植发展,形成新的行业”。

对于当年联想涉足投资业务,据柳传志回忆,1990年代,中关村曾经组团到台湾地区考察访问。柳传志作为其中的一员,见到了台湾科技教父级人物李国鼎。交流中,李国鼎提及的投资对科技发展起到的作用,以及台湾新竹科技园的成功实践,让柳传志印象深刻。

而北京中关村独特的环境也最终让柳传志进入了投资领域。“我当时就觉得像中关村这么多企业,还有科学院有很多好的科研成果,而我们自己又是创业出身,对企业需要什么知道,手里面又有点钱。因为当时你要再募集资金,谁也不会给你,认为像你说的,你也没这基因,人家给你钱干嘛?但是我自个儿有,我投出来样子投得好,你们就会给,所以就这么做起来了。”

在他看来,投资并不存在好时期、坏时期,投资的关键在于会投和不会投。“简单说,就是天赋和总结规律吧。”

据网易号外了解,目前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基金总额近1300亿元,所投企业超过700家。联想控股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战略投资整体收入3583.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净利润52.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