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已渐行渐远,但中国经济仍未改颓势,
是外部环境作祟还是自身缺憾?
网易财经着重分析那些困境中的行业内典型企业,续写大败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不破即败。

“光合作用”失效:民营实体书店之殇

0人参与讨论 编辑:汪伟

现在的中国大城市,几步之内必有银行的网点,可是转大半条街,你也别想找到一家书店。据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共有1万多家书店停业,10年来全国有将近50%的民营实体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暴露无遗。2011年10月底,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位于厦门和北京的直营店全部歇业,可谓民营实体书店行业倒闭潮的标志性事件。

“悦读”新模式高速扩张:16年成就全国最大连锁民营书店

1995年,孙池的第一家光合作用书店在厦门开业,当时叫阳光书坊,后改名为“光合作用书房”。

不同于传统“新华书店”式书店商业模式,孙池提出了“悦读”这一生活方式,吸收了咖啡馆或茶馆等为社区人群提供除家里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功能,填补新华书店留下的市场空间。

孙池把整个书店当作一种产品,书只是其中的一种元素。人、书、音乐、空间、氛围、气味、声音这些不同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她一再强调,“光合作用走的就是星巴克、7-Eleven这样的零售连锁和品牌营销之路。”

在光合作用,书店9点开门,学生常常8点就来排队了,不是因为明星签售,而是这里的悦读咖啡馆环境好。似有似无的音乐,10块钱一杯咖啡可以坐一整天,甚至中午出去吃饭回来还给你留位。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这里复习功课、发呆、涂鸦、邂逅爱情,同时一本书不买。但你还是一不小心掉进了光合作用体验经济的温柔陷阱。

由于定位准确,光合作用获得了较好的品牌效益。到2003年,其厦门地区分店达12家,跃升福建民营书业第一品牌。随后,从2004年开始,光合作用进入到高速发展期,经过16年的发展,光合作用从厦门开到北京、上海,门店从1家发展到30多家。其中2007到2008年,光合作用书房在北京就一口气开了11家连锁店。孙池更是曾放言要在北京做到无所不在,至少开100家单店。

至于盈利,光合作用书房在书籍业务上的销售利润并不乐观,在扣除物流、人力、房租的成本之后,图书销售的净利润率约在3%。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光合作用在门店内引进其他相关的文化产品,包括CD、杂志、文化用品等,这类商品是“非定价产品”,毛利率至少要比书籍高出10%,销售额更是占到了销售总收入的60%左右。在光合作用书房的诞生地厦门,他们甚至代理销售音乐会门票,还会与一些公益组织合作,举行慈善宣传和义卖活动,免费为个人的创作作品和收藏品提供展示空间。

与其他传统图书零售商不同,孙池并不怎么担心网上书店的威胁。在她看来,光合作用书房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各种针对精英市场的文化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及一种有着某类心境的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单调的买书的地方。当网上书店将传统书店挤压得无处容身时,光合作用却因为这种无论如何都无法被网络化的功能,不但未受冲击,反而因传统书店的关闭而接手了不少依旧习惯在书店购买书籍的顾客。

孙池曾如此描述光合作用的未来:在未来的光合作用,你可以尝试金属气息的电子阅读,可以和某个不知名作家聊天;又或者你是个宅男,打通电话,光合作用的影碟和7-11的啤酒一样可以送货上门。孙池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光合作用3.0版本的景象,“以后光合作用可能不应该再叫书店了,它将更像一个文化杂货铺,具有秀场、体验店、文化补给站的不同功能。”

似乎一切都很美好。

 

1995年,孙池在厦门创办光合作用书店

光合作用推崇“悦读”模式

顶峰时,光合作用全国有30多家店

“一夜之间”倒闭 政府施救未果

从2004年开始,光合作用进入高速的发展时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光合作用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

这一时期,光合作用的运营成本尤其是门店租金和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按照物业租金和用工成本的行业平均值增长50%计算,光合作用即使采用了包括CD、杂志、文化用品等拥有10%毛利的商品品类,也难抵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而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电商网站却纷纷进军图书市场,在雄厚的资本支撑下,为争夺市场,各大电商在图书价格战上堪称不遗余力,这却最终导致民营实体书店深受冲击,即使宣称不担心网上书店的威胁,光合作用却也很难避免受到电商价格战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盈利增长速度最终并未跑赢书店成本上升的速度。2011年10月28日,由于被爆出资金链断裂,光合作用位于北京大望路和五道口的两家门店,遭遇部分供应商哄抢。几乎在一夜之间,光合作用所有的直营店都关上了大门。几天后,光合作用书房创始人、总经理孙池证实,书店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书店高层集体辞职。

有供应商称,到歇业时,光合作用拖欠的货款达千万级别,光在北京,拖欠货款的供货商数目就多大四五百家。甚至,有供应商为了讨要货款,去到光合作用总部砸了其办公室。

面对媒体的追问,孙池表示,光合作用的销售连续4年下滑,当年更是下滑了40%,而房租、水电等成本却又急剧上涨。销售和成本两头夹击,最终导致书店资金链断裂。

光合作用直营店全部停止营业后,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介入下,由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与光合作用形成光合重组领导小组,帮助拯救光合作用。彼时,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理事长苏晓东称,并已在近期陆续与十余家意向投资企业密集磋商,“光合涅磐 ,重生在即”。

光合作用相关负责人则称,新光合作用商业模式将出炉。在重生商业模式中,将继续保留实体书店,此外,还将增设品牌推广媒介和进军电子书市场,这三个业务方向均将是新光合的盈利增长点。

在光合作用新商业方案中预计,重生后第2年营收能超过1亿元,5年内消化所有债务,5年后的利润能达3000万元,并初步达 到上市规模。目前,光合作用重生估计需要1500万元的启动资金,首批资金投资方,在达到IPO规模前,投资回报率将达到4倍。

然而,一直到现在,殷殷期盼的读者仍然没有听到光合作用重生的消息。

 

几乎是一夜之间,光合作用所有店都关了门

倒闭后的“光合作用”书店一片狼藉

五道口的这家店址现在已经开了一家甜品店

未来?梦想?

光合作用的倒掉固然有其自身经营方面的问题,但绝非个案。在此之前,第三极、龙之媒、风入松、广州三联等知名实体书店在近年陆续停业。不仅是光合作用,整个实体书店行业都在“缺氧”。

时尚廊总经理许志强将光合作用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五点:一是受网络冲击。由于网络更方便、快捷、还打折,使得读者更愿意选择到网店去购书。二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单纯依靠纸质图书获取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三是阅读人口的大量流失。四是房租、人工、税收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五是经营者本身经营策略的失误。如战线拉得太长、非书产品选择失误等。

最重要的两点无非是电商的冲击和税收等成本的压力。在中国图书出版乃至发行领域,国营和民营企业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在国外众多国家,图书行业都是低税或者免税的,而在中国,国营图书企业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负担。

而伴随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兴起,从2008年以来,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图书年均增幅达100%。目前,电商渠道在出版社总体的市场占比已从以往的不到5%,增长到35%以上。电商的价格战,给了民营实体书店沉重地一击。

“现在的实体书店,80%以上成了一个陈列室,一个为人们提供网购指南的陈列室。”上海季风书店董事长严搏非曾如是说。

未来民营实体书店的生存之路究竟在哪里?除了业界人士呼吁的政府伸出减税等援助之手外,自身的转型恐怕也是必经之路,差异化、多元化、电子书以及网销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对于实体书店的未来,一位网友写道:有或者没有书店,一座城市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或许,未来只有网店和电子书~没有未来。

而回在2007年元月,孙池带着泪光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我和同样的上班族开一个书店,窗明几净,不要戴着厚厚的镜片在布满灰尘的书堆里扒书……我有一个梦想,书店不仅仅卖书,还能创造一个阅读空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书店如寒夜里一盏温暖的灯,安静地守候读书的人……每一年我都有着对书店的不同梦想,那些梦想中的书店如花般开在我的心里,栩栩如生。”

 

整个实体书店行业都在“缺氧”

民营实体书店未来的生存之路究竟在哪里?

结语

被视为民营实体书店一面旗帜的“光合作用”在经营16年后走上了不归路,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行业的没落。

调查

你现在最常去哪里购书?
网易财经夏季论坛报道组 美术:罗威 前端:李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