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张维迎简历风波调查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陷入“简历造假风波”。有人在网络上质疑张维迎的学历、获奖情况等共四大疑点,认为张维迎"简历造假"。张维迎本人通过网易发表了个人声明进行澄清

网易财经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采访多名学者,搜集了相关资料,以供网友判断。网易财经采访的学者有:余永定(著名经济学家、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牛津大学博士)、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张维迎学历问题

 音频:网易财经电话连线余永定(余永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9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音频:网易财经电话连线饶子和(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年6月—1992年9月,英国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博士后,1992年9月—1996年9月,英国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曾担任留英学生会主席。)[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网友质疑 张维迎简介称1992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而牛津大学学位授予办公室主任Dr. David Brown提供的文件显示张维迎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上的时间为同一天,都是在1994年7月30日。点击查看该文件,文件网易财经未能证实,来自邹恒甫的博客)。

张维迎个人声明:有些网友质疑本人“学历造假”,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牛津大学的学位授予制度而产生的误解。如果本人真是1994年7月读完硕士,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读完博士,因为牛津的制度规定,完成硕士(M.Phil)之后,至少需要一年的住校学习才能申请博士(D.Phil)论文答辩。这些在牛津大学的规章制度里写得很清楚,任何人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详细]

 

网易财经电话连线了两位与张维迎同时期在牛津大学就读或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威学者,余永定先生和饶子和先生。根据余永定的介绍,余永定本人在领取博士学位证书上与张维迎有类似的经历。以下是电话连线内容摘录:

余永定(经济学家、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我根本就没有参加任何授予典礼。差不多是十多年后我给人家写了封信,让他们给我发博士证书。我是1994年的博士,我得的证书是2001年还是2002年的,记不清楚了。你写信过去,人家就给你发一个,邮寄过来。张维迎完成他的硕士论文,应该是在1992年,他是优秀硕士论文。1994年他(张维迎)已经博士答辩了,如果没有得到硕士学位,就没法儿进行博士答辩。我们两个是同时博士论文答辩的,前后不差一两个礼拜。具体的答辩过程我不特别清楚,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硕士学位绝对是在这两年之前获得的,这应该没有问题。”[访谈全部实录]

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牛津是获得学位的时间、授予学位的时间是可以同时的,但是授予学位的时间、仪式可以往后推,但是不能提前。你没有拿到这个怎么能给你仪式呢?通过答辩,基本上就意味着你拿到(学位)了。如果说是提张维迎的学位问题,我说这实际上是他的一个亮点。他人生最辉煌的一件事,就是他在4年不到的时间获得了牛津的博士学位,而且是获得了优秀博(硕)士论文奖,这是他的亮点。你可以不同意他的学术观点,但是应该要赞赏他的人品。所以说要想从学位上钻他的空子,我说是找错人了。人们要(在这一点上)钻他的空子,但这恰恰是他人生当中非常大的一个亮点。把这个说出来,反而是他的亮点,非常闪光。”[访谈全部实录]

张维迎硕士论文获奖情况


张维迎向媒体出示的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获奖证书
 

网友质疑 张维迎在牛津大学时期获得了一个奖:"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后来发现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Robert Shimer在其个人简历中也在同一年得到了这一奖项。 由于张维迎自称"每年授一名"的奖不可能同时授给两个人,所以存在疑点。

张维迎个人声明:“这项奖的英文表述很清楚,论文奖和考试奖是单数,而非复数。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每个奖的得主是一人。但在考试委员会难以在两人之间比出高下的情况下,也有两人分享的时候(未曾查到有3人分享的情况)。考试委员会也是这么解释的。本人很荣幸,与英国学生Robert Shimer分享了1992年度最佳论文奖。”[详细]  左图为张维迎向媒体公布的获奖证书。(点击查看大图

 

网易财经电话连线的余永定先生和饶子和先生与张维迎同时期在牛津大学上学或从事研究工作。他们都称张维迎的最佳论文奖是真实的。以下为电话连线内容摘录:

余永定(经济学家、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张维迎完成他的硕士论文是应该是在1992年,他是优秀硕士论文,在牛津只有他一个人得到了,据我所知,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网易财经:现在也有一个美国人(实为英国人)说他和张老师是同一年得到优秀论文奖的。)“有没有两个人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知道他是得到了,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不简单。”[访谈全部实录]

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他的论文奖,毫无疑问。我们曾经为他拿到学位和得奖还祝贺过。他是提前,而且是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拿到的学位),因为他有一个导师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果说张维迎作为我们同期的在牛津的同仁,是我们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个人。”[访谈全部实录]

《中国经济转轨》一书的出版情况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是张维迎简历中所列《中国经济转轨》一书的编辑之一。)

网易财经电话连线易纲实录

网易财经:《中国经济转轨》这本书当年是否由您主要承担编辑工作?
易纲:是,当时是我主要承担编辑工作的,当时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和中国留英经济学会一起,和国内的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我们三家一起于1993年在中国的海口召开了一个“中国经济转轨”研讨会,研讨会上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提交了论文,其中有一部分论文是英文的。《中国经济转轨》这本书主要是对于会议提交的英文论文以编辑为书的论文集形式出版,当时我确实是负责编辑的主要负责人。 这本书是由我和张维迎、迟福林等几位编辑,作为编辑,我是负主要编辑责任。

网易财经:当时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了吗?
易纲:签订了出版协议。当时这事儿是1993年的事儿。我们的讨论会是在1993年7月1号到3号,是在海口,当时提交论文上了一个会,实际上这个论文已经有一轮初审了,之后和牛津大学签的合同也是在1993年,准备在会后就发表。

网易财经: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出版呢?
易纲:后来因为会议开过了,有些作者是相当大牌的经济学家,会上大家发言讨论的很好,因为跟作者当时约定,会后还需要根据会上讨论的情况再提交论文的最终稿,会后有部分作者因为工作太忙,一部分论文迟迟没有提交,当时我也催了,但还是有些作者没有提交。当时签了合同,(由于一些作者拖交)过了时效性,所以书没有出来,作为主要编辑之一,虽然我努力催了,但还是有一些论文没有过来,所以这个书最后没有能出版。

 

网友质疑 张维迎曾在简历中写到过一本著作《中国经济转轨》(与易纲、迟福林合编,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但是尝试了各种搜索方式都没有发现这本书。因此,张维迎编造不存在的书作为自己的著作。

张维迎个人声明:本人在1995年5月之前的一个英文简历上曾列过这本书,但明确注明是"待出"(forthcoming)。在决定中止出版这本书后,个人简历和任何学术成果介绍中再未列过此书。[详细]

 

网易财经电话连线了张维迎所列《中国经济转轨》一书的另一位编辑易纲先生。易纲证实本书确实曾计划出版,并签订过出版合同。后因论文收集和时效性问题未能出版。以下为连线内容摘录: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转轨》)这本书是由我和张维迎、迟福林等几位编辑,作为编辑,我是负主要编辑责任。

当时这事儿是1993年的事儿,我们的讨论会是在1993年7月1号到3号,是在海口,当时提交论文上了一个会,实际上这个论文已经有一轮初审了,之后和牛津大学签的合同也是在1993年,准备在会后就发表。

会后有部分作者因为工作太忙,一部分论文迟迟没有提交,当时我也催了,也努力了,但还是有些作者没有提交。当时签了合同,(由于一些作者拖交)过了时效性,所以书没有出来,作为主要编辑之一,虽然我努力催了,但还是有一些论文没有过来,所以这个书最后没有能出版。”[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价格双轨制"发明权之争

 

网友质疑 张维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自己的简历中声称自己是双轨制价格理论首创者。同时,华生等学者认为自己是"双轨制"观点的原创发现者。2007年9月,张维迎要求莫干山会议主报告执笔人徐景安先生证明自己是双轨制价格理论首创者。徐景安驳斥了张维迎。

张维迎个人说法:论文《以价格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完稿于1984年4月21日,全文刊印于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专家建议》(三)(1984年6月),后入选1984年9月在浙江莫干山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改革理论研讨会(俗称"莫干山会议")的会议论文。

 

网易财经获得的材料显示:张维迎有据可查的提出"价格双轨制"观点的时间最早为1984年6月,"莫干山会议"的召开时间为1984年9月。

张维迎的论文《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发表于1984年6月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的《专家建议(三)》,此文中明确提出"价格双轨制"观点。

 

左图为《专家建议(三)》(1984年6月)原始文稿目录。点击小图可查看大图。

 

网易财经目前还没有找到比张维迎更早明确提出“价格双轨制”观点的文献。欢迎网友专家学者提供相关线索,联系方式:010-82558541。

网易财经出品 采访:老邓 音频:姜虹宇 杨顺林 专题:李松 何邦原 2010-08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