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各位出席由第一财经和汇丰银行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我们知道,从去年开始,中国开始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含义,尤其是我们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感受到了痛彻心肺的寒冷,我们知道中小企业是经济复苏的关键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今天论坛的主题定为经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洞彻机遇,逆势成长。我们怎么看逆势成长?这个势有三个环节,最大的就是中国经济要转型,这是在全球失衡的情况下必然要面临转型,这是一个大的势,还有小的势,一会儿我们的专家还会专刊。第一个是我们的中国经济复苏现在是不是已经确定了,在这样的几个势当中,我们的中小企业如何逆势而上,顺势而为,这就成了经济复苏,也包括经济转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小企业该如何面对经济危机?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中小企业安全渡过危机呢?这正是我们这次论坛讨论的主旨所在,也是我们《第一财经日报》如今所关注的焦点,我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平台与在座的各位不断摩擦出解读时代智慧的火花。与此同时,汇丰银行作为世界著名金融机构也在为搭建好这个经济智慧的平台而不断努力,不断地添砖加瓦。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论坛的贵宾他们是: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总经理区伟权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毅先生,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先生;东莞德生电器公司总经理梁伟先生,51.com网董事长兼CEO庞升东先生。欢迎各位莅临出席,首先有请我们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总经理区伟权先生为我们致词。

区伟权: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欢迎各位来上海,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各位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经济转型当中中小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也预祝本次论坛顺利举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汇丰银行140多年了,从未间断过在中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国际化的解决方案。汇丰银行始终根植于中国市场,目前汇丰中国的服务网点达到了87个,在外资银行当中保持领先。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买家汇率和政策风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强化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从而蓄势待发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汇丰中国推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课程,紧贴中小企业财务需求,提出了五大领域八大课题,从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侧重介绍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如何加快现金流入,从而游刃有余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逆势而上。从7月6日开始,该课程将开辟免费在线学习平台,使全国更多的中小企业受益,希望我们提供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服务,可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可。同时汇丰银行也充分发挥我们在贸易融资、汇款、结算等国际金融服务领域的专长,帮助外向型的内地中小企业管理好现金流,缩短资金需求周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金融风暴的环境下,各个经济领域,各个产业都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优势,这样才可以在逆境当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迎接挑战。外向型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业务拓展有独特的需求,并渴望提高效率,我们希望今天的论坛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整合来自不同产业的资源,充分运用各个领域的优势。创造更多合作发展的机会,做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我再次祝愿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也再次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更祝愿我们和各个参与嘉宾当中可以建立更多的合作和更深的友谊,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区总,接下来我们有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毅先生,他在企业管理案例方面有非常深刻的积累,他在前一段时间也一再成为新闻的最大的主角,我们作为媒体也是非常关注他的,而且我听到他们对何老师的言说,说他的口才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就有请他为我们做“经济危机下的战略思维”主题演讲。

何志毅:主持人这么一说我的压力很大。今天我讲的主题本来就让我心里有一些压力,主持人这么一说我的压力更大。我今天想讲两个主题,一个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形势下,怎么来判断未来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性的走向。这是我们作为企业家战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战略思维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

首先讲一个老调重弹的故事。过去美国战略学教授在写教材的时候引用了一个故事,他说美国人和日本人一起上山去。突然碰到一只老虎出来了,日本人这个时候赶紧穿上跑鞋,美国人笑他说,老虎来了你穿跑鞋,你跑的过老虎吗?日本人说,我不需要跑过老虎,我跑过你就可以了。后来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演化成了一个新版本,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一起上山,日本人还是拿出跑鞋,美国人拿出了一个微型火箭推进器,他有着高科技的动力出来,准备上天,这个时候中国人怎么办?大概总结大家的意见,中国人有如下的几种办法:

第一是在日本人脑袋上打一圈,把他鞋子抢过来跑掉,他们说这个比较损,不太好。第二个是赶快爬树,因为老虎不会爬树。第三个有人说武松打虎,因为他特别有本事。刚刚我和东莞的企业家聊天的时候说,他说中小企业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中小企业永远都是危机,这个本事真的是很高,他直接打虎了.第四个是说抱着美国人的大腿一起上去。就是和美国人一起结盟上天去,让老虎吃掉日本人。还有一种做法是说,最好的办法是装死,因为老虎只爱吃活的,老虎就会去吃活人。用这个故事引申出两种方法,一种是要预测环境的变化,就是未来5年、10年大的社会环境,或者说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是会往什么方向去走。第二个,如果我们预计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你首先预计到老虎会出来,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不能说事到临头才想。我们要很佩服打仗的将领,我们在企业里做研究的时候,我们比军事的统帅好的多,因为给他们留下的时间比起我们太少了,所以一个好的将领一定是有预方案的。所以我今天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我们在研究微观策略的角度上来看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来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要做哪些的战略思维的调整。

讲到第一个问题,我的底气不是很足,因为今天巴曙松老师在下面,他是研究金融的,而是研究微观的,就是营销和企业战略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在今天这种大的经济危机之下,任何学科的人都会想这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怎么回事,怎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原因是什么东西,这一场危机过去了以后,他会是什么样的大的发展趋势。我先讲讲我的结论。我从六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会有什么样了变化。

我的结论是上一个世纪,实际上 这个社会存在两种体制,一种叫资本主义,一种叫社会主义,我这里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时候,不对主义进行褒贬的评价。我们讲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和传统的资本主义。到的49年的时候,欧亚大陆上出现了13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个阵营或者说两个世界。到了80年代的时候,15个社会主义拥有全世界1/3的人口,1/4的陆地面积,1/3的产值。总量来看,我们一个个单体比的时候我们很差,所以我们要改革开放,但是总量上来说,并不是差的很大。但是上个世纪两种社会体制的竞争或者说竞赛,他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上是消亡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很大的改良。之所以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在某些方面来看,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旁边做参照、约束、比较。所以等一下后面我们有一组数据,美国罗斯福时代实施新政,既有凯恩斯的影响,也有社会主义的影响。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基本上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下去了,所以改革的改革,消亡的消亡。所以使那一边的以资本主义为基本制度的国家,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他又加大了贫富悬殊,又过度的依赖市场的力量,导致今天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过去我们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道路走不下去,所以我们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我们强调的是经济优先,效率优先的道路走过了30年。而今天我们自己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和我们国家30年的历史来看,现在都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中国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30年我们怎么走,我想无论是谁都是很关心的。所以我们要来判断一下,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走势。我想分为六个方面,也是我觉得说这一次金融危机引发的整个经济危机的,可能关系失衡的六个方面。我们来看看在美国和中国是什么样的状态,判断一下中国未来会朝向什么方向走。但是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能不能跨越这种现有的这种基本的社会体制,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就是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一个真正的道路。就是过去这样讲,我觉得没有在学界或者说在大部分人头脑里引发高度重视,好象觉得这是一个口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我们走的路好象一直是朝西方发达国家的路在走。西方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以后,我想可能是有几个方面的度没有把握好,如果更有本事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方向出来。就像过去一样,过去斯大林领走的那条路和资本主义的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他里面有一些东西是被传统的资本主义吸收了,演化出现在的社会制度出来。我们现在能不能再找一条特别独特的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从六个方面来看一下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会产生,他是六种关系的失衡。

第一种是金融杠杆率的失衡。这一次金融危机,现在我们已经不说金融危机了,而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引发点和爆发点是金融。金融非常的复杂,作为非金融的人我理解的一点非常本质的东西是金融杠杆的问题。金融业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只是到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才约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8%,也就是说他的金融杠杆是1:12.5,一般的中小企业你的负债率可以到多少,你了不起就是1:1,你有一块可以贷一块,你想多贷银行也会约束你,你多借也不借给你。所以你的资产负债率是50%,有的行业可能到60%、70%,但是金融行业可以到1:12.5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各种衍生工具出来以后,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他们的投资杠杆从2003年19倍,增加到2007年的28倍。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上一轮朱镕基搞经济调整的时候,我们各大金融机构负债率都非常高,金融杠杆率是这一次金融危机的引爆点,这已经积累到很严重的底部了。而且美国当时在上一轮的经济危机出来以后,出台了很多的法案,对分业经营有严格的规定。到上世纪末的时候,缺乏了过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约束,他放松了就把金融监管政策越放越松,使银行可以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对银行来说他是好事,他的综合资本利用率会很高,但是对社会监管来说是不好的,因为他监管起来非常困难,使金融风险增加。现在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政策,社会上议论也非常多,但是社会一定会对银行进行更大的监管,核心就是对金融杠杆率的控制。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社会制度当中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失衡。美国在80年代的时候,大概的民间储蓄率是8-10左右,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基本上跌到0,到了05、06年的时候基本上是-1,已经产生负数了,就是美国人不储蓄,而且美国人还负债,他向全世界人借钱,美国人的繁荣是建立在美国人自己不储蓄,美国人借别人的钱,花明天的钱来维系的,这不仅仅是制度安排,也牵涉到理念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理念下,或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念下,我们认为说要加大消费,尽量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过去农业经济的传统理念那个已经不行了。所以他一再的去掩盖,可能要发生的经济危机。因为本来要发生危机,他又刺激消费,产生了很多的鼓励消费的金融工具帮助你消费,最典型的就是这一次次贷让没有消费能力的人很轻易的买房子,前面买汽车、家电都可以分期还款。而中国的消费储蓄率非常高,中国在45-50之间。而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储蓄率现在马上开始起来了,有人说美国在3-5年内储蓄率会达到8-10。美国国债现在是10.9万亿。美国的商业负债和政府负债占到GDP350%。美国估计到09年9月负资产的家庭会达到1500万个。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他国家的储蓄率,按照一个美国人的统计,中国是43.2%,低收入国家是20.3%,中低收入国家是30.4%,中上收入国家是23.9%,德国是12%,韩国是31%,日本是30%,80年代降到20%,90年代泡沫破裂以后是13%-15%。也就是说社会合理的储蓄率是多少?要靠合理的价值观和政府的政策调控来把握他。肯定太高了不好,而美国肯定是太过了,未来的导向是会回来的,未来他会加大储蓄率,购买力会下降。而中国的储蓄率则太高了,所以这都是有问题的。牵涉到背后的理念都是有问题的。

第三个,是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的关系。这里有很多的数据,因为现在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界定说,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数据比例是怎么界定的?但是总有几个可以参照的数据,总的来说,现在的结论是,全世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资本日平均流动量是1.5万亿美元以上,大概是全世界日平均贸易额的50倍,每天流动的资金当中有2%是国际贸易上的,98%都是在虚体经济里面流来流去。1995-2007跨国金融交易占世界GDP的比重,远远高于贸易和投资占世界GDP的比重。这个世界上到现在,虚体经济的比重占的太大,如果太大的话,这个社会的经济是很难进行预测的。所以现在有人在笑话经济学家,说经济学家就是预测未来和解释过去的预测为什么没有实现。经济学家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号,各级政府都要有经济顾问的,但是现在虚体经济占的比重太大了以后,这个经济变得无法预测了。

第四个是国际导向和内需的关系。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结论,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这个是我们很难把握的,在过去传统的,我们觉得国际化程度越高越好,在这个知道思想上,很多企业、地区、国家,他一位的追求国际化的指标,但是经济危机发生了以后,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你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利益。国际化的比重太高以后,导致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企业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说在未来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政府都纷纷在加大内需和扶持自己本国的企业。和在促进本国的市场方面下了很多的工夫,因为这个至少是我们可以把握和做到的。而国际化是不可把握的。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企业的命运依赖在别人身上,我们自己就没有主导性了,等到形势好转的时候,已经没有我们的份了。国际化和内需也是一个 很大的问题。

第五个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现在从两个角度来看,政府的力量会加强,这是我的基本判断。在全球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政府也是全球市场当中的一个要素,他不是被动说政府和市场的感到,而且他也要在市场当中扮演一个角色,他变成了整个国际市场当中的一个要素而不是简单在封闭市场下政府和市场是对立的关系。由于现在虚拟经济占很大比重,这个时候人的信心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你信心好经济就向上走,信心不好经济就下来。如果我们自己如果对经济发展没有信心,我们今天都可以停止消费,美国有一个人做了一个实验说,离开 中国制造的一年。他就做了实验说我不买中国产品,试试一年自己是什么样的状况,最后他写了一本书,他很难受,但是事实证明可以不买。但是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实验,我们绝大多数人可以采取尽量不进行不必要消费的,那这样的话,整个经济就会一落千丈的。现在我们看看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中国政府手上有资源,而且有很多的现金储备,而美国政府这些东西他都没有。过去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种体制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欧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很多的国有企业,而且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的时候也是很高的。后来政府把手上东西都放掉了,中国政府并没有这样,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呢,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如果说我们是很聪明的人,政府告诉我们要有信心。比如说奥巴马,你说奥巴马让美国人有信心,但是他手上有多少的资源?美国政府手上有多少的资源?美国政府手上有多少的现金?他是负债的,而中国政府手上有很多的资源,有很多现金。一个政府要给整个社会产生信心的话,不能仅仅靠口号和软性的东西,还要有硬件的支撑。这样的话,政府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和过去传统情况很不一样。你要给民众信心,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未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会产生一些变化。

第六个是社会矛盾问题,这一轮美国社会的矛盾主要是体现在美国职业经理人和小股东以及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矛盾。这一次美国经济危机之后,整个社会的矛盾所指并不是指向传统的资本家,而是那些职业经理人。因为现在在美国最富有阶层当中有一半是资本所有者,有一半是那些职业经理人,影星、歌星等等。美国社会经济上几轮的矛盾资本已经分散化了,他已经低调了。而在社会上高调的是职业经理人和歌星、影星、球星 。包括我们也是,在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我们对高管进行限薪。中国社会却非常的复杂,我们用30年走过了人家200年的道路,别人已经把一些传统的矛盾解决的比较好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把传统的矛盾解决好。我们这里有一些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说以美国为例,我们看一下美国当时的情况。在2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所得税最高税率只有24%,罗斯福的任期里面,第一任期上升到63%,第二任期上升到79%,到50年代中期最高所得税税率91%,房地产遗产税的最高税率从20%上升到45%,上升到60%,上升到70%。美国政府也在解决严重的社会不平衡的问题,美国政府通过很多的问题来解决他。但是现在在中国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30年来采取经济效率优先的措施,现在中国的社会问题有,我们从美国那里学过来说,高管要限薪,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矛盾。现在我们基尼系数,国际上一般把0.4作为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在0.24-0.36之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前的0.16,2008年达到0.65%,不仅超过了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前一段时间招商银行和一个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个数据说,中国最富有人群有32万人,占有可投资形资产是9万亿人民币,他们平均起来,每个人是3000万可投资性资产,就是可流动性资产。甚至有人说数字比这个还大。但是另一端是什么呢?就是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300块的人口有4000万左右,这造成了一中非常大的贫富悬殊。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矛盾会急剧的加剧,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这个矛盾会凸显。这个社会当中最高的20%的人和最低的20%的人也有一个比,这里数字我就不说了。现在有一个潮流叫企业社会责任,大家怎么理解呢?就是整个社会对企业,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表面上看他是以追逐利益存在的,当矛盾很大了以后,一定是要修正的,国外通过几轮,第一轮是解决诚信经营的问题,现在我们这个问题很严重,一旦事情发生之后,这对整个社会的振动是非常大的。社会和企业的关系,首先要解决企业诚信经营问题,第二是要解决企业依法纳税的问题,第三是要解决企业富了以后,政策和道德良知进行三次分配。再下来才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世界潮流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当中,是没有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和慈善这些问题的。他是讲要环保,要照顾好社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存在不能仅仅是以利益为目标的。这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就凸显了各种社会矛盾,在美国表现的是职业经理人和员工、股东的矛盾,而我们是把各种矛盾挤压在一起。我们现在这个时刻是面临整个社会的一个转折的一个重大的时刻。我们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个判断。找准自己发展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企业的建议:第一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这个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未来30年由于我们自己前30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整个世界的形式,我觉得会把社会公平问题提到很高的议事日程上来,公平问题会摆在很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你去看看美国政府,他的纯市场经济的政府,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采取的很多的方法当中有一条就是税收,刚刚我在休息室内听到陈老师讲税收的问题,我们对整个社会怎么调剂、解决公平问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预期的。

第二个是说整个政府和社会对经济监管的力度会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把握和定位自己的策略。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习惯于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来考虑问题,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真正的危机,这一轮经济危机告诉我们,尤其是中小企业,你一定要考虑未来会有危机,这种危机会产生,而且重大危机会产生。任何重大决策都要考虑到,未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你怎么渡过。

第三个是,我觉得要非常小心的控制负债率。现在这个社会,我觉得我们大的制度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为什么导致很多企业负债率过高,是我们的外部制度有问题,我们的内部企业家也有问题。有人说是企业家贪婪,我觉得这个并不公正,因为整个外部环境,逼着企业家要快速长大。一来危机我们就完蛋了,第一个是通用汽车公司进入破产重组,这是对我们非常大的震撼,我们现在追求做百年老店,现在百年老店正在破产,而且通用基本上是世界第一的公司。我们现在都是在走他的路,现在这样的企业居然要倒掉了,他赚的时候一年可以赚100多亿美金,亏的时候他也可以承受100多亿美金的亏损。但是现在这样的企业倒掉了,也是因为他的资本负债率太高了。还有日本的(金刚筑),他是公元670年创立的,有1400多年的历史,居然在2006年的时候被破产重组了,这是非常遗憾的故事,我们一直想做百年老店,美国有一个公元670年,经历过无数个战乱和经济危机他没有垮台,他只做寺庙设计的,他居然在2006年的时候倒台了。就是因为外部的环境驱使企业去过度的负债。

第四个是我们要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外需最好也要分散,哪怕累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长久。

第五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的多元化。我们要适当的,这一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世界市场是无法把握的,比如说汇率这个关系你能把握吗?你完全不能把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内需外需把握好,适当的多元化。

第六个,要适当的把握好内部的收入分配均衡,美国、日本、中国的情况非常不一样,刀道理说美国是极端,中国在这里,日本在中间,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整个社会的分配关系比美国均衡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他们的收入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去这么多年社会主义理念的情况下,我们要重新对分配进行考虑。美国曾经吸取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社会分配比较的平衡,现在美国大公司的标杆是沃尔马,他CEO和工人收入差距的比例和50年代的通用公司CEO和员工的收入比例差距大了10倍。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握好老板、管理者、员工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而且中国和美国比差距非常大,我们参照的日本,甚至我们应该比日本更加均衡一点,这是我们需要处理好的内部关系。我们只能把握我们内部的东西,所以要把握好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

时间到了,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做一些交流,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院长的精采演讲。

我们知道陈乃醒教授,他在中小企业方面有这非常深厚的研究,我想陈老师会有很多的东西跟我们分享,能不能针对我们今天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当中把握趋势,可以有所座位,能不能基于您的研究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陈乃醒:我觉得目前怎么发展,以及这次危机对我们国家造成了这么深刻的影响,我觉得不仅是金融危机冲击的问题,实际上他还涉及到我们国家到底怎么转型,到底怎么来确定我们今后的一些战略的基本思维问题。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人均收入排在全世界100名之后。我们重要的事实是二元经济结构还很严重的存在着,我们还有几千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即使那些脱贫的,也是非常脆弱的。一遇灾荒,一遇问马上就返贫了,反反复复的非常多。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我们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的状况等等这些东西综合分析出来,到底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路?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来研究,第一个就是我们世界工厂、生产中心,怎么来对待这个他。第二总有人说我们在国际贸易当中是赚了小钱,但是这种小钱要不要赚?在我看来,一个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发展的时候,要经过四个中心,那就是消费中心,生产中心,服务中心和创造中心。80年代的时候,我们是消费中心,什么都不能生产,全世界的产品到中国来卖。20年以后我们建立了生产中心,下一个目标就是服务中心和创造中心。服务中心和创造中心是从生产中心的基础上发展的。属于我们不要生产中心,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转到服务中心和创造中心,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要办好我们的生产中心,只有坚持这一点,才可以积累资金,积累人才,积累经验,积累商业渠道。我们才能够通过今后一二十年的努力,过渡到服务中心,过渡到创新中心。如果我们丢开生产中心,那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优势。

陈乃醒:坚持办好自己的生产中心,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好。在这里,和这个问题相联系的就是我们要不要赚小钱。我刚刚讲了我们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那么的薄弱,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那么的脆弱,我们没有品牌,没有技术,没有商业渠道,没有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去赚大钱,能不能赚到呢?凡事都不能从“要不要”出发,而是应该考虑“能不能”。“要不要”呢?什么都要,但是你“能不能”呢?如果我们放弃赚小钱,大钱还赚不到,那我们才是最可悲的。现在国际贸易形势不好,但是并不等于我们束手无策,或者是无所作为。老实说,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一些做法使得我们的企业家无所着手,不知道要干什么。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正使得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些惊慌无措,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唰下来了。实际上任何时候都有商机,没有没有商机的时代,只有没有聪明智慧的企业家。试举两例,当科索沃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到北约轰炸,弄的科索沃那边市场供应奇缺,我们的福建人,我们的这今人,肩抗手背可口可乐上战场,那里可口可乐卖几十美金一瓶,有人说他们发了战争财,我觉得这是他们懂得商机。另外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扩大中国的市场,有一些人就眼望着高端,要发展一些高端产品出口,没有想到那里头也有很多的低端需求,低端产品,甚至有一些现代化工厂当中,也需要一些甚至是手工制造的生产器械。我们由于一些产品,有一些企业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求扩大的市场。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开始货比三家,选择那些价格最低的产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产品不正是可以投其所好,正可以吸引这些需求吗?也许有一些政策问题,阻挠了我们的正常贸易。但是一进入商圈,这个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而且进口的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那些商家们,他要的是钱,他要赚钱的,他在很多情况下,他是不考虑政治问题的。所以他还是希望进口价廉物美的产品。老实说,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如果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我认为是把我们过去认为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实际上在我看来,改革开放就是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我们就应该坚持价廉物美,以此来取得世界共识,以此来让他们认识中国。所以,办好世界工厂,坚持赚小钱,不要放弃赚小钱,如果说你感觉到现在赚钱赚的太少了,心里不平衡,那么你有了这个小钱,慢慢发展,将来可以赚大钱,如果说这个起步不好,那么我们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的特点。

主持人:谢谢陈教授,他有一个调研,在金融危机当中,在他的研究样本当中的中小企业有40%的中小企业倒闭了,有40%的企业状况非常糟,只有20%的企业没有什么问题。按照陈教授刚刚讲的,我们大家还是要更加聪明一点,才可以不受影响。我们请陈教授能不能针对何院长出一些挑战,您觉得他的做法够聪明吗?

陈乃醒:我觉得主要还是从企业的特点出发,如果说你有本事做多元化经营,可以赚到钱,我不反对也不排斥。但是应该看到竞争是激烈的,毕竟小企业的力量是薄弱的,你如果集中力量做好那么一两件产品,一两件事,在这一两件事,一两件产品上有竞争力,你也就有了保证了。如果说你什么都做,势必会分散资源、人力、资本,技术问题也不好解决,很容易被那些专业发展的各个击破。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果就很难设想了,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企业,也遇到过很多多元化成功的企业。社会是复杂的,各种情况都有的,我不排斥任何一种做法,但是根本的做法是你能不能赚到钱,那种做法可以更增强你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最重要的。南京有一家冷气机公司,他是做汽车零配件的,成立之初他做了七八种零配件,后来做着做着他感到很费劲,于是前几连他把别的都放弃了,只做冷气机、压缩机。现在他的涡轮压缩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了,供应世界上很多的名牌汽车。还有一种压缩机他做到了世界第二。

何志毅:陈教授讲的对,这个不是一概而论的。我觉得现在中型企业是很尴尬的,如果你在一个小池子里面你很容易创造一种绝对的优势,你占据老大位置,你可以。在小池子里做大鱼这是没有问题。中国现在服务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在服务业里面很多领域是没有规模优势的。你针对小的某一个服务领域做好,你再有闲钱你再做另外一个领域,你可以只当的多元化。或者说你是做制造业的,你做的很好,你可以多元化一下进入到某一个服务领域也可以做的很好,别人没有办法的。

主持人:巴老师,您怎么看这两位的说法。

巴曙松:任何经济的波动都有两纬的特点,一纬是周期性的,一纬是结构性的。他们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一个是危机之后有结构性的变化,美国人都储蓄了,5月份储蓄超过6%,增长很快,他储蓄率升高,自然就减少了进口,我们的出口企业就受到了影响。陈老师讲的周期性因素比较多一些。我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所以你问这个问题就是要我做和事老,既有结构性的因素,又有周期性的因素。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能赚钱,我再加一个就是在多长时间内能赚钱,中国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廉价的资源,这是中国的优势,那么这两个优势能不能持续,从中国的人口结构来看,大概让我们靠传统的模式来赚钱的时间和空间大概就是10多年的时间,所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现在是不是永远可以靠卖几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再比如说鞋子,我们有没有这么多的劳动力可以为世界制造那么的鞋子,世界需要不需要那么的鞋子。我们07、08年我们出口的衣服换成件数的话,130亿件,130亿件这个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当然希望他都可以出口,但是我们一季度的纺织品下滑超过50%,如果按照前年的情况,我们按照30%的下滑来看,那就是39亿服装出不去,我们维持产能不变怎么办呢?就动员国内的同志多买一点,12亿人,每个人买三件,还剩下3亿,女士们多买几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关于宏观的问题,目前的数字看起来,整个宏观已经回暖了,而且从房地产和股市来看都非常的火爆,这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说,中国的经济是不是真的复苏了,这种复苏在年底,包括明年年初会不会经历一定的波折,这个问题请巴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巴曙松:我个人一直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是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冲击,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我们一季度6.1的GDP增长,出口负作用是0.2个百分点,实际上冲击最大的是库存调整,因为高价的原材料库存调整,所抵消的GDP增长一季度是7个百分点。所以我的结论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度调整,促使我们的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库存进行调整,这个对我们GDP的影响是最巨大的。一旦库存调整结论,我们的GDP增长数字会有快速的变化。我们估计会逐步好转,5月份我们的数字已经有回暖了,以后逐季的GDP的增长会比较平稳,从目前的情况下,四季度达到9%-10%的可能性概率是非常大的,如果考虑库存调整因素,可能到明年一季度,是这一轮阶段性的小高点。

主持人:会不会出现W型。

巴曙松:我觉得这个描述意义不是很大,因为任何的经济增长,总是有上升有回落的,所以任何经济复苏都是一个W型的,而且不停的W下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是进入右端,我说是的,第二现在的经济政策是尽可能让拐后的右端可以尽可能的差一些,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回落、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

何志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从出口的角度来说,世界经济的调整期还有相当一旦时间,但是内需的拉动是很明显的。我觉得中国人的信心还是起着作用,至少我的日常生活当中并没有感受到经济危机,到处吃饭的人还是满的。

陈乃醒:我今天坐在这里讲这些话的时候是很轻松的。只要我们深入下去看看以后,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我们的钢铁企业萎靡不振,围绕钢铁生产的一些中小企业,日子非常艰难。包括为钢铁生产添加剂的,以及小矿山和耐火材料。由于我们的房地产建筑问题,我们的建筑业也不行,很多的小建筑企业,我用倒闭可能不够全面,但是有活就干,没活就停这样的企业很多。我们的建筑企业不行,我们的钢铸企业也不行,由于房地产的低迷,我们的家具企业大批的倒闭、停产,我们围绕着家具生产的人造板企业也是很悲惨的。再加上我们前几年的调控,我们的化工企业,和小塑料,钢铁不行了,我们的一些焦炭企业,再加上我们的纺织服装,现在唯一不受影响的就是食品、服务业。也许因此使得我们的饮食业还很红火,我觉得这个形势什么时候可以启动起来,我们过去的03-07年基本上是靠外贸,世界市场这么低迷,外贸短时间内起不来,但是不要发愁,总有一天他还会起来的。这个世界他的文化是在起作用的,美国他有着基本的消费文化,再加上他的商业模式,他就促使你花钱,银行贷款给你花钱,那种氛围他还是要进口的,美国这个是改不了的,他多少年形成的习惯,通过一次金融危机就会改变了吗?而我们中国人也改不了的。我们的外汇储备2万亿,和我们目前这么多的存款怎么形成的呢?实际上都是我们的农民工通过低端制造出口拉动市场赚来的。还不是这样赚来的吗?你是通过波音吗?你是通过汽车吗?不是的。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农民的血汗钱积累起来的。根据我的研究,就前几年,每个农民工一到两千美元的月工资才是合理的,但是平均只有1000人民币,这一1000元那1000元就是积累了。既然这种积累的方式将来能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呢?我看也难以改变,因为我们没有波音,我们也没有IBM,我们有的还是这些几千万、几个亿的农民工。但是这些农民工进城了以后,他能干什么呢?他能造飞机吗?能让卫星上天吗?不行,他还是从事低端,如果他不进城问题更大。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把时间留给在座的观众,刚刚各位嘉宾略有碰撞,但是没有火药味,各位观众可以提几个有火药味的问题。

提问: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想提一个观点跟大家一起分享。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中国创造这个词,但是根据我们考证,在中国不超过1%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专利权,或者是自主创新的一些技术条件也好,对于99%的企业来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现阶段我们谈的更多是这99%的企业如何继续生存。继续为我们的员工带来工作,带来收入,为国家带来税收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理论叫中国智造,这样的话对于50%以上的企业都可以做到,他的关键之处在于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哪怕是成本30块、50块的鞋子他也可以卖到三五十美元。如果我们更多放到中国智造上,因为我们很多的企业不能造飞机,也不能做软件,关键是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的问题。而不能说,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让他们去创业,这个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这并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

提问:我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既然今天是讲中小企业的逆势成长,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现在不属于发展阶段,而是处于怎么生存下去的阶段。比如说中央4万亿拉动内需的这个。这4万亿的大蛋糕当中,真正中小企业可以分到的有多少。2万亿的外汇储备,我们想都不想,谢谢。

巴曙松:四万亿的具体组合,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布了,4万亿投资分三年,银行配套加起来绝大部分投向了中央财政项目,主要是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就是我们说的“铁公鸡”项目,主要是一些大型垄断企业。这是作为危机的第一阶段,我们说在危机的特定时期需要见效快,及时的止住信心下滑。当大量的资金投向大企业之后,接下来他就要进行投资了,他要下订单,启动投资计划,这些就会流向其他的中小企业。所以直接看这个盘子当中有多少也不好操作。我们国家去年年底国家工商局登记的企业数目971万家,可以被称之为大企业的是3000家,你说让发改委这点人,给970万户分钱,这也是不可能的。这个要看市场的成本和应对的效率。

何志毅:我觉得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找市场机会,比如说高科技的思科他搞的网络是非常伟大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小的东西,其实也是很有市场。比如说捏脚,现在已经是非常好的休闲产业,这个时候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服务空间,中小企业要向市场要空间,当然期待政府的话,我们要向政府提什么呼吁的话我觉得政府可以做的很重要的事是可以给中小企业减税。其实中小企业更大作用不是说税收,而是解决就业。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就凸显出来了,只要你存在就行,你就可以提供就业。实际上税收并本重要,政府怎么样给中小企业减税,让中小企业活下去,中小企业活下去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巴曙松:我觉得国家是通过市场的拉动使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受惠。我一直主张4万亿应该集中使用应该投资那些可以拉动基础产业,产业链很长的这些产业,能够促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动起来的,让很多部门都可以动起来的这样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下去了以后,他是通过市场来启动中小企业的,比如说运输业,比如说铁路建设。铁路建设当然受益的首先是铁路公司、大桥局、铁道部的几个局,但是无论多大的企业,他不可能把铁路建设当中所有的产品都包了,他必然要细分市场,细分产业,最后有一部分业务会落到中小企业身上。比如说车厢的建设,组装他在东方车辆厂,但是他很多的组装模块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投资没有集中使用,我认为4万亿分散了,什么医保也给一点,医疗也给一点,教育也分一点,都分散了而没有集中使用。四万亿就是保增长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增长是核心,没有增长也就没有民生、没有就业。所以应该保增长。只要可以保住8了,只要可以拉动这样的大项目下去了。中小企业他一定受惠的。另外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是,要通过4万亿来撬动民间投资,带动40万亿,甚至更多的投资。没有这个也不行。我们在东南亚危机的时候,提出了中小企业投资十大方向,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中小企业投资的新的十大领域。我和企业家谈的比较多,很多中小企业家的心还需要暖。有一个问题,甚至我们有的企业家说,我有几千万,我管他什么危机,再来几个我也不怕,你看他不积极的寻找市场投资方向的这个是很可怕的。如果说我有什么担心的话,我就担心这个。中小企业撬动40亿甚至更大的带动,实际上主要是民营经济,主要是中小企业。你比如说城乡接合部的投资,这个投资是非常大的。哪一个城市没有城乡结合部,哪一个城乡接合部不需要投资?而且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投资,几千万几百万都可以投下去,道路、房屋改造、娱乐设施都可以。如果你现在投下去,两年以后,正好经济复苏,正好你营业,都好呢?

主持人:所以我们要给陈老师一些掌声。

巴曙松:第三是我们的节水农业,我们国家的节水农业是非搞不行的。灌溉机械当中改变水的流法,过去都是渠道,如果改为管道的话,光是这个管道需要多少,大家想过没有,多的是,我们的企业家,这一次我还是很担心的,没有十年前的那股劲,就是要寻找投资。现在我们还需要暖心。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一结讨论就到此结束了。我们刚刚针对了经济的形势,针对目前的战略期下,思考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感谢各位给我们贡献的智慧。接下来的一节我们就旧中小企业学会在逆势中成长进行探讨,谢谢大家。

(茶歇)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来,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下半场现在就开始了。下半场我们有一位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巴曙松先生被认为在政策方面有很多独到的内幕的,他所了解的,有用的一些东西。下面我们有请巴曙松先生为我们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金融政策走向”。有请巴曙松先生。

巴曙松:谢谢杨博士,非常感谢第一财经和汇丰银行的邀请,使我机会,今天下午和大家一起讨论当前的宏观金融政策的走向问题。

我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一群大象以很快的速度向你奔跑过来,你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应对?象群力量这么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格林斯潘的回答是等象群过去了我再来收拾残局。因为大象群的力量太大了,难以抵抗。当时看来格林斯潘很睿智回答,现在看来象群过后的狼藉收拾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怎么样应对资产泡沫,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今天跟大家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状况和趋势,资产泡沫形成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第二个判断就是如何与泡沫共舞,或者说从决策者也好,企业家也好,投资者也好,可能正在形式泡沫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办?今天上证指数的收盘也很吉利,收到3088点,我在来上海的路上收到一个北京朋友的短信,说7月1日上证综指的最高点位,大家还记得吧?3007.01点,说以此来几年改革开放30周年,并庆祝党的生日7月1的日。所以有股评家说,按照这个逻辑,到国庆节哪一天,会涨到6010.1点。原因是用这个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十一国庆节。然后我把我短信马上以我一贯的“惧内”的风格发给我太太,说有人说要涨到6010.1点,她马上说十一国庆节放假,不开盘。一个笑话,但是我想说的是,第一点,为什么说从国际国内的情况来看,资产泡沫形成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第一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现在的状况非常像03、04年这个时候的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信贷 投放增长很快,物价短期内没有上涨的压力,有一定程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为贸易顺差。从国际情况来看,现在非常像97金融风暴之前的国际资本流向的状况,欧美国家经济调整,利率异常低,资金成本异常便宜,导致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向亚洲,流向中国。5月份公布的外汇占款2400亿,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这是一个值得警觉的信号。

从国内来看,信贷投放增长势头有多猛,从去年1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以后,银行迅速跟随进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12月份7700亿比11月份大幅度的上升,1月份有春节有元旦,扣除春节和元旦之后只有17个工作日,我们银行放款1.62万亿,差不多一天1000亿,2月份稍有回落,1.08万亿,到了3月份,再创月度新高1.89万亿。四月份5918亿,到了5月份6645亿,现在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等待6月份的数据公布,从各个渠道的情况来看,可能过万亿,再次达到万亿的水平。

我们原来说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们的政策基调在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我们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再宽松一点。我们今年预计经济增长是8%左右的目标。目前来看,实现的问题不大。物价4%以内,目前达到4%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就按照4%来算,12%左右的信贷投放应该能够满足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信贷需求量。我们再留一点余地适度宽松一下,宽松到15%-16%,大概就是5万亿左右的投放。而我们实际信贷投放增长了多少呢?我经常算一个数字,现在很多数字在预计,说6月份可能到1.2万亿,这样算起来的话半年就是7万亿,如果我们全年的信贷投放是7万亿,比08年信贷投放增长23%,我们很可能在上半年了不起再加上7月份就完成了。已经比适度宽松又宽松了一大块。

第二,目前看7万亿打不住,我们就做第二个情况的模拟。说我们在某些年份,信贷投放比较快的时候,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能够占到全年的一半左右,这是比较快的年份,如果今年也是这样的话,1-3月份我们投放了4.58万亿,那么全年就是就是28%-29%的信贷增长,更宽松。如果按照1-5月份的势头来看,可能能突破10万亿了。大家想,那就超过30%的信贷增长。这么高速的信贷增长,是我们银行历史上所少见的。积极的作用我们就不说了,已经考虑了很充分了,打掉了通货紧缩的预期,但是现在看来,这么高速的信贷投放,会被那些部门和行业所吸收呢?我们把中国经济分成两个大的分类,一个是可贸易部门,一个非贸易部门。可贸易部门大家如果比较一下中国的可贸易品的价格指数的波动,从1996年之后就跟美国的可贸易品的价格波动高度趋同,因为96年我们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之间如果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就通过进出口给他拉平,美国现在经济下滑,所以在可贸易品内,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上涨。那么就只能在不可贸易方面增长,这些非贸易部门会成为吸收大规模信贷投放的主要的行业和部门,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复苏和上涨,与信贷高速投放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从物价的情况来看,我们看近几个月的物价还是负增长的。3月份CPI-1.3,四月份1.5,五月份1.4,六月份估计也是负的,PPI也是如此。我们农产品的价格对中国的CPI影响非常大,现在农产品价格处于下滑的周期。也就是说信贷投放很快,物价没有短期上升的压力,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担心通货膨胀,可能要明年年中或者是下半年的事情。而在此之前,全球的决策者,更加关注的是实体经济面就业的情况,企业的盈利,出口,在这些实体经济面没有明显的改变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看到明显的改进的迹象,调整的迹象。美国也是这样的,美国目前也正在讨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怎么样从这个异常宽松的,低利率的环境下退出。最近一次美联储的会议公告当中,措词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从原来说积极的美联储购买国债,就是赤字的货币化,加上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改成会视流动性状况和整个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对流动性投放进行调整。表明他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喜忧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证据,既可以看到好的,也可以看到坏的。所以6月17日国务院办公会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基调,就是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个政策基调有明显的改变。可能一些微观面目前来看没有大量投资的机会,物价没有上升的压力,贸易品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最有可能的就是进入资产市场。所以我们看6月份流入股市的增量资金,高于07年的牛市的最高水平。很多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高于07年、08年的最高水平。我们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最高点,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两次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07年是我们的最高点,我们现在流入股市的资金,比大牛市的顶部的时候高点还要多。房地产的成交量在很多城市比当时最热的时候还要多。或者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考虑退出之前,对资本市场、资产市场基本都可以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有一个调侃说,粮食的价格、食品价格在中国CPI影响很大,他很重要的一个综合反映是猪肉,所以我们要看宏观经济的政策基调,我们就看猪肉,这个简洁、易行、易操作。什么时候靠到猪跑起来了,可能是适度宽松政策要考虑退出了,什么时候猪飞起来了,就有比较强烈的调控措施。这个让我想起了巴非特的一句话,他说当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这个调侃我认为也有调离,就看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没有明显上来之前,CPI没有很大的上涨压力,宽松的基调就会维持,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资产市场。

从国际的情况来看,跟97年的情况也非常的类似。流向相对来说增长比较快的地区,香港很多的私募、公募基金说,只要美国始终维持如此低的利率不变,我就可以比较放心的做大量的股票投资,因为资金成本太低了,如此低的资金成本,银行没有看来,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再胆敢一个银行倒闭,在金融危机时期,由此看来,银行体系比任何时候都稳固,不会破产,资金又很充足。所以整个资产的估值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如果说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不是以外,而是合乎逻辑的。在国内我们看猪肉,看农产品。在国际上也有一些指标第一看美国什么时候加息,这会导致资金的回流。第二美国重新培育一个支柱的产业。上次97年的时候就是美国的网络成为一个产业,吸引大量的资金回流。这一次他的新能源什么时候可以成为一个产业,从一个故事成为一个产业。否则的话,资金宽松的状况也不会改变。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判断是从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来看,形成资产泡沫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第二接下来我讲第二点,怎么办?

目前看来,像格林斯潘先生所说的象群理论,成本太高。在国会当中他说,这么大的象群过来,因为他的动能太大,我们只能让他跑过去,然后再来收拾残局。当时有很多人说他如此低的利率是在纵容美国房地产泡沫。他有两个很重要的泡沫,别人问他有没有泡沫,他说只有当泡沫破灭的时候我才知道有没有泡沫。第二,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者能做的事情是当泡沫破裂的时候,采取一些减轻阵痛的措施。目前看来,是听起来很好,做起来成本很高的一个思路。格林斯潘讲话一贯是比较含糊的,他有一句名言说,如果你认为你听懂了我的意思,那你一定是误会了我的意思。那怎么办呢?

我想有几个方面,第一,跟我们的主题相关——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有哪些机遇?放松管制,把大量的流动性引入实体产业。目前我们的出口企业因为出口受损退出。同时我们也有因为大量的要求,因为高管制,高审批,导致中小企业无法进入,我们要防止一个不好的企业结构,就是越来越多宝贵的资源集中在大型企业,他的定价能力很强,逼迫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过度竞争的行业大量的竞争,利润越来越少,高度的同质化。所以刚刚陈老师说到10大投资领域,我很担心,9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一下子进去这十大领域,很快利润率就挤薄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放松管制,教育、医疗、金融、媒体,今天我碰到一个上海的一个银行的负责人我就谈到这个,说上医院,对外名气如何大,内部服务如何差。北京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熟人,你要是家装有毛病,你去看一下门诊,一定毛病就来了。但是你们去申请一个牌照看看,这是很难的。流动性很重组,又因为管制没有投资计划,他只好到资本市场。这是目前在泡沫还没有明显形成的时期,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已经逐步走稳的时候,必须把重点从总量的刺激转向结构的调整,转向放松管制带来新的增长活力。我不认为我们98年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主要的经验是通过大量的财政投资,那只是其中一个,更大的经验其实来自于99年放松房地产市场的管制,培育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房地产市场,带动了内需市场。98年的政府投资并没有带动民间的投资,导致了二次探底,是因为99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带动了一系列社会制度的改进,才使中国经济走出了盘整。

第二我们这么大的投资量都过度的依赖银行贷款,使得整个经济负债率越来越高。从正面来说,他是一个再杠杆化的过程,从反面来说,他负债率太高,使得其接受波动能力更差。那么庞大的信贷投放,我们直接融资比例才多少?这使得我们整个融资结构不匹配加剧了。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种不平衡也在加剧。放的款期限越来越长,获得的资金期限越来越短,短期资金长期来用,收益率越来越低。我们必须要扩大融资,我们很多问题在短期来说似乎无解,但是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考虑可能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比如说现在最让银行界头疼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地政府为了从银行贷款,成立了种种不同名称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最开始的是我们上海。现在很多省市为了加快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他又没有什么项目可以有短期收益,没有办法就成立一个政府投资公司,有的省靠近我们上海的某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全省400个各个不同层级的投融资平台。都以这个平台来借钱建路建桥,使得整个负债率非常高。一季度中国银监会在分析全国在银行业的金融形势的时候,已经高度的警觉政府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很多地区的负债率高达80%甚至100%,那么又有3个月过去了,又经历了3个月高速的信贷投放,这个状况正在加剧。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有做什么样的工作呢?第一负债率银行不敢贷款怎么办?再往里面装一些,将来银行也不大可能会处置的资产,比如说放一个水库进去,给他估10个亿再贷款。第二做市场化的改良,有的企业把一些重大的项目,资本金不够的项目,来发理财产品,通过银行来发理财产品,发了理财产品以后,补充道资本金里,资本金上来了,负债率下来了,银行再给他贷款。目前银行来说,也是非常难以决策的,第一不贷款,现在流动性这么充足,你的业绩上不去。第二你要贷款,你怎么评估风险呢?我是一家上市银行的独立董事,兼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们这家银行非常的谨慎,说能不能放款的时候,跟这个地方的政府官员的任期相匹配,开始还可以坚持,但是其他的银行更加的激进,这样导致了各家银行竞相压低风险的标准。怎么办呢?我们看到很多跟政府有关的项目发债,从银行贷款这种不太透明,但是市场化的决策,我们发现在发债务的时候要进行信息披露,要评级,要有安全保障,收益保障,相反这些项目这些地区比较好评估,比较清晰,必须有一个资本的基本的市场约束。我们现在应对危机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各级政府推动下的城市化,以及由此带动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我们应对这次危机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因为很多海外结构去年年底错误的低估了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很大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看到中国还有很大的城市化空间,或者说他高估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而其实中国的城市化空间很大,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可以对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内需空间,所以我们又离不开地方政府带动下的投资。但是融资又有瓶颈怎么办?那就扩大直接投资,地方政府总是不断的财政投资变成固化的资产,流动的财政资金投资固化,使得固化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非常单一的投资模式,已有的资产养护他都难以维持。那你为什么不进行资产证券化,为什么不进行新的投融资计划,比如说市政债券。这个不仅可以扩大直接融资,把大量的流动性吸收到实体部门,而且可以形成一个透明的约束。一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居高不下无解,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证券化的过程存在巨大的空间和机会。扩大直接融资包括引入新的优质的上市公司,使得我们的投资者,有好的企业可以投资。包括我们主板市场,你不能只让我们去拿一些ST的股票,虽然说这一波如果你的5月份专门买ST的股票,你的收益率是跑赢大盘的,但是我们不能靠他来养老,我们总是指望有一些优质的公司,将来退休的时候才可以养老,我们要有一些有活力的公司。本土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使得我们要借道美国或者是香港的金融市场来匹配储蓄和投资,他会加大整个国家货币的储备。那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发展我们自己本土的资本市场来匹配储蓄和投资呢?储蓄的载体是很多的,我们本土的优秀企业可以上,国外的优秀企业也可以到上海来上市。我们汇丰银行不是一直想在中国上市吗?为什么不行呢?一定要他在香港上市,筹集了港币,在英国上市筹集的英镑,拿到我们中国来换成人民币,然后我们再换成美元去卖美国的国债,把自己的货币闲置,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让他在中国上市呢?上海现在离国际金融中心还远着呢,我觉得先把国际两个字去掉,先把金融中心一步一步的做好。创业板也和我们的中小企业相关,为什么那么关注创业板,并不是说创业板本身可以融多少资,其实并不多。现在有人说储存的项目有300家,可能要达到标准有两三千家,我一直说,能达到标准的一定有一万家。我们有900万的中小企业,稍微像点样子的企业都可以达到标准。05、06年我做的抽样调查当中,当年的利税1000万以上的,至少1.6万家。所以我说过1万家都是低估的。这些可以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比如说1000家企业,他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这1000家企业上市,会吸引很多的资金在这些成千上万家企业中照片有投资机会的,这样会大大的改善投融资的机会。我们的创业板不谈其他的作用,谈社会责任的配制和改进的作用就很明显,而且现在的创业板离真正的创业板还差远着呢,我们还有基本的盈利要求。现在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我问他们公司的负责人,我说现在创业板的标准你能上市吗?他说不行,他说我要在美国上市四五年才可以盈利,才可以达到国内上市的标准。所以我们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包括债券市场这些发展空间都是非常大的。

第三,对外投资。我们为什么一碰到贸易顺差就有升值的压力,我们的美国朋友不远万里跑到中国跟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贸易顺差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德国、日本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为什么他盯着中国呢?因为我们看德国,一方面他有大量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他有大量的对外投资。而我们长期以来,我们还是习惯于引进投资,我们的体系基本上是非对称的,鼓励投入,限制流出。外资来我们铺红地毯欢迎,你出去用点外汇,批了又批,用起来非常的麻烦。目前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外汇储备那么充足,应该藏富于企业,让企业自己去运营。现在来看,对外投资的增长势头是非常快的,08年达到500亿美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可能在国际直接投资项下会达到平衡。包括我们的居民的对外投资,同样的股票在不同的地方,挂不同的价,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中国人民买的便宜一点,非要我们买那些贵的股票。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多一个选择是投资者自己的决策,你凭什么去剥夺投资者做资产配制的权利呢?这一点的开放,也是要加大的。

第四,跟踪新产业进展。比如说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如果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增长的机会。跟踪这些技术的进步和资产可能出现的泡沫,带来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升级的机会。现在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有很多国外的小的公司,他有很好的技术,现在的资产价格很低,我们可以收购下来,装在我们的公司里,这样的操作也不难。到底怎么操作,大家可以找汇丰银行的财务顾问,也可以找第一财经写这方面的专栏,也可以找我们咨询,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巴曙松博士,我们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刚刚何志毅院长提出了一个对中小企业要减税的观点,我接触到一些企业代表,他们对这个呼声也非常高,您是非同意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把减税作为重要的手段。第二,如果您同意这个观点,可行性怎么样?

巴曙松: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减税,但是执行起来不容易,执行很小的一个事都不容易。我们主持人说会场不要有手机响,就这么小的事情都很难,你让我们的财政部减税这是非常难的。他已经把各种预算已经打足了,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都要钱,你还要我要减税,我觉得现在不要税收有新的增长就不错了。现在很多地方收税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提问:也就是说您同意,但是执行起来不太容易。

巴曙松:已经有一些进展,比如说出口退税,包括我们在农村销售的这些产品的税收减免。这个实际上也不是对农民兄弟多大的优惠,实际上这和出口退税一样,只不过说出口出不去了,这个税不收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巴曙松先生为我们深刻的剖析了中国金融政策接下来变化的趋势。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互动嘉宾:51.com网董事长兼CEO庞升东先生,东莞德生电器公司总经理梁伟先生以及金融街代表汇丰银行工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总经理区伟权先生上台。参加我们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我们这一场讨论嘉宾阵容是非常强大的,巴曙松先生作为我们的经济专家的代表,把已经讲了很久了,我们还是先把时间交给区伟权先生,因为我们的主办方一个是第一财经,另外一个主办方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在外贸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有做了大量的努力,我们请区伟权先生先做一个分享。

区伟权:其实现在中国的环境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做的不多,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来说,我可以分享一下,特别是中小企业朋友们,从银行来说,有几点我们是可以特别关注的,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主要面对的风险就是企业本身的不同,今天的买家和过去的买家可能是一样的,但是风险不一样。我们看美国的一家公司现在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第二是外汇汇率的风险。这个走向不,我们也要学会管理汇率的风险。第三个是政策上的,政策上的风险有一些是国内的,有一些是国外的,我们也要留意,在银行方面,买家方面的风险或者说外汇汇率方面的风险,都是银行和中小企业可以多做一些沟通的。我们汇丰银行一直强调的是,我们给中小企业的一些意见我个人来讲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把现金流管理好,还有就是现金流背后的风险因素,比如说可能我今天买一批货运出去,我打算3个月货款收回,但是这个货款能不能收到,收到以后汇率如何?今天能确定吗?不一定。这个现金流是存在的,但是还有风险存在,因为收到钱的时候有不确定性。我觉得中小企业主们,不仅要关注现金流,还要关注现金流后面的风险因素。在经济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环境下,大家应该多看看在财务人员方面的交替,因为以前很多的企业主出来的时候,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把这个业务从无到有的打拼出来。但是现在大环境困难一点,在内部的管理方面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和概念,大家可以学习和参考。但是自己有没有这个时间,有没有这个能力。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要多看看财务人员可以提供的帮助,这对中小企业可以帮助很大。刚刚巴老师也讲到,创业板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但是你做好公司经营恩,并不仅仅是经营。在目前的环境下,当和很多不同人员交流的时候,其实财务报表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银行可以做一些顾问式的服务,或者是大家坐下来交流、探讨意义也是很多的。第三,中小企业主们可以了解不同金融产品他现金流背后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因为很多不同的产品都有不同的元素在内,这也是为什么汇丰银行投入不少的资源在中小企业身上,可以有不同的产品。我们下午月也会把这个学习平台放在网上,我们过去都是面对面的做,将来全国都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现在是一个地球村的世界,现在我们很多大企业都是非常注重电子化的,我们把电子银行服务利用好的话,我相信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你做外贸也好,从外面进口原材料也好,这些都是大家可以考虑的方向。

主持人:非常感谢区伟权先生。接下来我们请梁总和庞总谈一下。

梁伟:我们今天开会这个论坛是讲经济转型当中的中小企业,首先是中小企业的意义,因为我想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中小企业关心的事情。我今天在这里想,我都不知道我属于什么企业,我问他他属于什么企业?他也不知道。所以这个中小企业怎么定义呢?

巴曙松:现在大的划分上,应该说区别以国家工商局注册的企业来看,3000家属于大型企业,其他的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今天的各位,只要不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大多数都是属于中小企业。

梁伟:谈到逆势成长,其实中小企业从生下来那天他一直都是在逆境当中成长的,从来就没有顺境过。现在的金融危机只是说逆境当中逆境比较利害的。我们这一个环节的主题是冬泳的艺术——中小企业学会在逆势中成长。我这里我先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从87年黑色星期五,93年、97年,一直到2007年到今天,一直是逆势不断的出现,很多企业的成长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的。我个人的体会,刚刚我跟区总已经谈过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当中,永远要注意一个平衡,我们很多时候是冲的太激烈了,没有平衡感。比如说出口企业这一次完蛋了,或者说出大问题了,40%的企业倒闭了。那么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平衡没有了。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问题的,那些我认为是这个平衡比较好的,他是不倒翁。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做玩具、服装的厂家,每年出口的旺季就是在圣诞节之前,国内市场的淡季刚刚好就是在圣诞节,国内市场的旺季往往是在1月份,如果脚踩两只船,这个企业是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定单的,你的机器一直在运作,你的工人在工作。这就算是平衡的一种。想说的很多,我想到现在这个时候,次贷危机来了,或者是种种的困难来了,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就是第一,实在受不了了,把企业关掉,把钱收回来,干吗呢?到市场上去消费,使消费旺起来,这就是贡献。因为做下去越做越亏。因为你前面没有做好,你冬泳没有学好,你是过不了这个冬的,还不如减少损失,等待机会,东山再起。第二,你发现你还可以熬过这个冬天,那么好渡过冬天以后就是春天了,在冬天的阶段,中小企业就应该做好准备了,因为机会永远是给有所准备的人,现在市场不好了,没有仗打,怎么办?练兵、培训、企业内部整改,有很多的办法都是为了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做出准备。过去旺季的时候,大家定单一大堆,管理上有问题,机制上有问题,定单一来问题都掩盖了,现在给你时间了,你要治理好,否则的话就把握不住机会了。我们说逆势成长,其实就是把握下一次机会。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我们最后我们请四位嘉宾用一句话来给我们企业如何跨越危机,如何逆势而为,出一个金点子,给一把金钥匙。

梁伟:创新。

庞升东: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很多行业是受宏观影响不是太大,有的可能是受宏观影响很大,如果受影响很大的就要进行战略判断了。其实这样的话你可以跟随李嘉诚或者是巴非特的言论,因为他们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渐进性的提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巴曙松:总体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发展的环境都是非常宽松的,基本上是一个向上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这一次的次贷危机,实际上中国加入世贸融入全球化以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后,第一次非常大的波动。这一次我们企业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怎么样决定库存不同时期的调节。怎么样表征平衡的现金流,我们怎么样进行技术的创新,怎么样进行市场的分散,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过的问题,所以我们发展到今天,这一次百年一遇的危机,不能让这个危机白过了,我们危机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但是我们总结、反思、提高才刚刚开始。

主持人:最后我们要把话筒交给区伟权先生。看看汇丰银行给大家的金点子是什么?

区伟权: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主题是成长。我觉得成长跟学习同步,其实巴老师刚刚说的非常好,我们千万不要把危机白过,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要学习,将来我们汇丰银行也会继续在这个方面为中小企业服务,让大家一起学习,无论是金融方面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机会的地方我们都会投入资源,跟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和成长同步。

主持人:非常感谢区总。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陪伴着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下午。这个下午我们分享了宏观经济形势,分享了市场,也尝试给中小企业找到一把在逆境当中的一把钥匙,我们希望大家都找到了一把或者是半把,谢谢大家,我们下一次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再见。

主持人:听完嘉宾们的这一席互动对话,相信在座的各位有很多的问题要倾角我们的专家们,同时在座的各位有好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也可以借助接下来的互动交流环节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