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风行于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业领域的“价格双轨制”实行计划内计划外两种不同价格。对于工人而言,意味着多劳多得和幸福生活的开始;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生产搞活,生产越多,利润越丰厚;而对于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则第一次大范围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人的生产自主性,它部分地解决了中国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第一次让中国广大工人群众和他们的工厂感受到了价格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甜头。
   那么,任何一本西方经典著作中都找不到的、极富中国特色的、具有开创性的“价格双轨制”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呢?却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张维迎:自称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
    2006年在其出版的《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一书中,首次提出,他在1984年4月,就写成了“以价格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文,提出在莫干山会议上“从一开始就形成‘调’、‘放’两派”,我是放派的代表。最终我的观点说服了大多数人,向国务院提交了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价格改革新思路,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双轨制由此成为中国价格改革的官方政策。” [详细]
 
华生:这是五人讨论的结果,我是其中的代表


  莫干山会上以华生、张少杰、高粱、何家成、蒋跃为代表的第三派主张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思路,认为能放开的价格必须逐步放开,以形成市场机制,放不开的价格则进行行政指令性调整,叫作放调结合,先放后调。这种办法可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使指令性计划的原材料和产品比重逐步缩小,最后达到大部分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最终该思路为中央所采用。[详细]
张维迎: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是莫干山会议主张价格以放为主代表人物   华生:现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和高粱、张少杰等人提出放调结合思路
 




罗小朋:历史的事实是,我首先提出了‘价格双轨制’
    华生和何加成当时的论文,倾向于放开价格。他们的论据是,中国城市居民不同收入组的支出结构比例高度一致,因此,如果把工资指数化,放开物价就不会有什么风险。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幼稚的。我根据自己在河北进行价格放开试点的经验反驳他们的时候,指出计划价格和自由价格都是行不通的,只有搞双轨价格。[详细]
 
成致平:“是吕东首先提出了‘价格双轨制’的概念。”


   成致平在《价格改革三十年》中提到,价格双轨制首先是从石油行业开始的。石油行业搞了几年以后,为了解决工业领域里的困难,国家经委决定在其他工业生产资料方面推广价格双轨制,让价格双轨制得以普及。他说,这里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就是特指当时的国家经委主任吕东。[详细]
   

    编后语:虽然当事人各有争执,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莫干山会议吹响了中国价格改革的号角,从此次会议开始,生产资料的价格开始普遍实行双轨制,“价格双轨制”由此成为中国主流的经济改革策略。
    重提往事,一样的历史,参与者与旁观者,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与期待。争论谁首先提出“价格双轨制”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孰是孰非,“要首先弄清楚‘价格双轨制’和‘调’、‘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区别”才行。 况且,对于愿近居“庙堂”的知识分子而言,为“上”立言,实为本分,至于对错是非,本文无意苛责。
 
 

制作: 梅芳 2008.10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