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议题:重逢2245,中国股市下一步?

时间:2008年9月8日15:30

嘉宾:吴晓求、李曙光、刘纪鹏、叶檀、林江、郭田勇

网易财经: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网易财经特别策划节目“北京观察”第一期论坛现场,本期的讨论主题是“在2245点下,中国股市将走向何方”,今天有幸请到几位嘉宾来到现场,由我来介绍一下。

第一位嘉宾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林江老师;第二位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老师;第三位嘉宾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老师;第四位嘉宾是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博士叶檀老师;第五位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中心主任刘纪鹏老师,因为今天路上堵车,一会儿过来。坐在我左手边的老师也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他是研究生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李曙光老师。

再次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网易财经:2008年9月5号沪指跌穿至2245点,七年前的这个点位被赋于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但我们也不会想到今天以这样的方式来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每个股民都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改革,但这样的豪言壮语换来的是暴涨暴跌,中国股市在股改的十字架上究竟会有怎样的命运?

林江:证监会力不从心 2200点不是底

林江:我就抛砖引玉把,各位老师都有真知灼见,我抛砖,玉在后面,本次论坛,网易财经也列了一些题目,我主要想从宏观的角度谈一下我对目前中国股市的看法。

众所周知,我们的股指从去年年初6124点跌到目前的2200点,这个跌幅应该说是有悖常理的,包括各位专家在内或许有人会认为是正常的,但至少我认为这不正常。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尽管面临经济增长趋缓的预期,但我们的问题没有美国严重,我们的问题更没有越南严重,结果是美国的股指调整比我们小,原因是什么?从大的方面看,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但我要说的是,众多动荡中恐怕最严重的还是大小非问题。

大小非问题如果不实质性地解决,我个人对股指点位的预期是悲观的。尽管我也在有关文章当中反对预测点位,实际上我并不觉得2200点就是底了,我认为某些机构或股评家在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对中小投资者进行点位的引导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我认为在股票市场上,信息对众多投资者是非常非常敏感的,而且极容易放大化,这在信息学中叫正反馈,这种效应可能会造成信心的崩溃从而导致惯性的下跌,这个下跌就会跌破合理区间。

我们也在媒体上和一些学者做过一些探讨,就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已经进入到合理的估值体系,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中国的股市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当然,遍地黄金我倒不这么认为,但起码从总体上、中长期看是有投资价值的。

我也听到少数学者,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还没跌够,还得继续跌,甚至有位学者和我私下交流说,恰恰是大消费拯救了中国股市。也有人认为,众多学者单纯从PE的角度衡量我们的估值体系,他认为应该从股票市值占一个国家当年GDP的比重,然后结合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认定我们目前的股市是泡沫还是进入了合理区间,可能各位网友在相关媒体上也见过类似文章。他的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现在股市点位还是高,还得继续跌。

但我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最应该被大家接受的估值体系还应该是PE,尽管我们的历史跟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历史相比比较短,但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成长性要好于美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基于这点,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实质的滑坡和恶化,为什么我们的股市跌幅这么大?核心问题就是信心问题,所以要想重振信心,目前看来是非常难,以至于现在我本人及和我一样的学者不敢说话。人民日报论股市、新华社论股市以及其他重要媒体论股市,股市非但没有涨,反而跌的更凶,这是投资者信心的严重不足。如何重塑投资者以及市场的信心,我觉得,目前证监会或者监管部门首先要认真思考并重视这个问题,同时我也认为证监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也是力不从心,恐怕需要众多股民甚至政府把它作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工作当中非常核心的问题加以解决。

有人说,应该有一个信息互相沟通的机制,证监会、保监会、央行、财政部应该有联席会议,那国资委呢?外管局呢?相关方众多,联席会议的机制要建立,同时要有更高的层面去协调。

网易财经:大小非问题现在成为了非常热点的问题,它的形成及历史大家众所周知,对大小非、股改,目前怎么看?

林江认为股改的方向,首先我们应该小心。方向是对的,毕竟是以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从而把公司做好,但股改毕竟留下了隐患,我个人认为股改有功有过,既然这样,我们的监管层对股改应该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学界也好、众多中小投资者也好,对股改进行评判,至少应该有决心、信心及耐心去听取,从而采取必要措施。

大小非问题是不是单纯通过征收暴利税,通过延长解售期,或者通过二次交易平台等问题的推出就能解决呢?我看恐怕不是,也许这是一些利好,但要根本解决问题恐怕还不行,我们要用一种创新的思维去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认为政府应该出面关注这个问题,目前我感觉更多层面上关注的是治市,而不是救市,而且给人的感觉救市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规则,由市场去做吧,这种观点如果在监管层面存在,这是不可取的,一旦信心崩溃,指数的下跌是难以想象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三毛钱的鸡蛋可能很便宜,但大家预期两毛钱能买到,大家绝对不会买三毛钱的鸡蛋。两毛钱的鸡蛋已经很便宜了,但有信息说一毛钱能买到,所以大家也绝对不会买。所以大小非问题需要大家多方关注。

说到征收暴利税,因为我不是搞法律的,既然股改时有一个契约关系在里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法律问题,大小非可不可以告你?如果到解售期时,还是要抛的。在这里我不想提具体方案,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发挥众多人士的智慧,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重振股市信心,理性地使我们的股市走上价值投资的轨道,否则的话,股民长期投资却根本没有价值,追高被套,因为股民大多数未必是专业人士,恐怕会出现高买低卖,损失惨重。

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个人认为,恐怕会影响到社会和谐,暴跌对大家心理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注意到市值从三十多万亿,到现在十几万亿,接近二十万亿的市值蒸发了,这相当于我们GDP的多少,各位网友心里有数,财富的缩减非常巨大,以至于影响到我们的实体经济。我曾经说,股指跌的太大,恐怕会影响到我们的实体经济,有人说只跌了一千多点怕什么?我说不是,大家会不敢消费,拿着钱不敢买。我抛砖,引吴教授的玉。有请。

吴晓求:政策导向出了严重问题 应对股民作出承诺

吴晓求:指数的点位应该说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如果说理念是不正确的,或者是非常落后的,那么出台的政策也不会是正确指导市场的政策。所以我关注的是我们的金融市场的理念是不是正确,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际上迄今为止,我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理念问题,其实我们还是要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不要看我们已经有18年历史了,事实上从灵魂深处我们的确没有理解,所以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表面似乎正确,实际是很荒谬的观点、理念。不管哪个国家,即使是资本市场非常成熟的国家----美国,也不会说让市场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中国的市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实际上,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政府是要防范很多不测的,这是政府的职能,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确需要政府来校正市场的不理性行为,实际上市场也可以校正政府的不理性行为,目前应该达到这个程度。

我经常讲,我们管理资本市场就是一种管涨不管跌,每涨一点点大家都紧张,跌了很多大家才觉得终于松了口气,这都是对资本市场不理解的典型心理反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是要学习美国管理资本市场的经验,他们那套理念,我们要深入思考,现在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开放,真正到哪一天我们的市场成为了国际化市场,如果我们还是沿用这样一种理念,那我们的市场将永远不会发展起来,因为没有人会来,一上涨就控制,下跌了就任其下跌,我不知道那个投资者会到这个市场,他们永远不会来的。

所以理念上的转型,要从灵魂深处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改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个行当很多年了,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平台就是资本市场,这是没有问题的,理论上已经早就证明了。再发达的管制,没有一个发达、健康、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其竞争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必须要从战略上理解,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关心战略、关心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对很多人,特别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宏观经济管理的人员普及一下现代金融理念的知识;第二,我们还要关心政策导向,我们的政策导向应该是出了严重的偏差,中国的金融问题,从宏观经济也好、资本市场也好,如果说有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政策出了问题,不要简单归结为经济周期,我始终认为中国经济的衰退和中国非常消极的财政政策有关,一味收钱,一味收税,根本不为经济考虑,显而易见,如果中国经济出了问题,那就是和中国经济政策有关,和税收有关。你根本不考虑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不是要减税,这样的财政政策我还没有见过。

再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还停留在九十年代理论上,还是单一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这没有问题,如果我们国家通胀到了8%以上或者10%以上,货币政策要把控制通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现代社会,尤其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适当的通胀将会伴随着我们,不要把适当的通胀变成控制通胀,这样会损害我们经济的增长。所以经济政策必须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之间找到一个深度平衡,绝不是单一目标的,单一目标是九十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市场不发达,所以这是我的观点,理念要改变,政策要转型。

第三个层面是市场的因素,刚才林教授谈到大小非,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大小非,当然,另一方面,大小非的出现会校正中国市场长期以来缺失的定价功能,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给政策市场带来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非常大,将长期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听其任之,现在有很多办法,办法就是如何在股改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桥梁缓冲一下,事实上这个缓冲很难完成,我们还需要用新的思维去找到新的办法,否则在相当长时期里我们将很难使市场成长,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战略性失衡了,你要找到和这种巨大供给相匹配的巨大需求才可以实现战略性平衡,市场就讲究一个供求平衡,要不就是缩小供给,缩小供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们还是要在扩大需求里做很多文章,同时我们也要适当考虑供给如何有效地释放,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对股民是可以作出承诺的,主动承诺不等于我们改变了当时的契约,因为国资委和财政部控制的占到了大小非的70%,他们承诺,说我们10年之内慢慢减税,我认为这个市场就会有变化。

如果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做了系统性的改进,我对我们的市场还是有信心,如果这三个层面都不做任何改进,那就是非常消极的。

郭田勇:反对征暴利税 应该推平准基金

郭田勇:刚才听了两位教授精采的观点,确实,对于现在的股票市场,我非常同意刚才吴教授讲的,应该从战略意义上看待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问题,我想,包括当初为了降低印花税,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要用看待农业税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印花税。我们由于重视农业,把它的作为最主要的行业,所以取消了它;对资本市场,我们考虑过,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确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一粗一细,资本市场的确需要获得很大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它的意义、它的重要性。的确,对于各方,特别是管理层,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政策去对待资本市场,这个出发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认为治市和救市要并举,我只想做一个解释,其实我们现在讨论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应该说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涨幅非常大,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会涨这么多,如果我们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2005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如果我们按照“业绩支撑股价”的观点,股价为什么会涨那么多呢?我想这主要还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很多投资者认为它解决了中国股市全流通的一个问题,所以能够从制度上对中国股市完善,以前由于流通性不大,股市总是内部交易,对上下游交易进行控制,所以大家预期不好,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大家产生了好的预期,所以推动股市做出了一波很大的行情。

但当股市跌下来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搞了,但我们股票市场上的各项制度建设上到底获没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一看好象没有,当股市涨了又跌下来之后,股市的各种欺诈交易,做庄的,搞内部交易的,这种情况仍然比比皆是,包括建老鼠仓的,所以我们讲,中国股市仍然要治市,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解决我们资本市场制度上很多问题的缺陷。所以我讲要治市,给大家一个真正的“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给大家一个这样的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也要救市,这是我们资本市场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的确,供求关系出现了失衡,当然供求关系失衡和股权分置改革出现问题是有关系的,国有股还在向外抛售,因为他获得时的成本低。我也在想,我们是不是要征暴利税,如果变成强制性条款,是不是和当初股权分置的初衷发生了矛盾,把政府的威信将置于何处,是有这个问题。正是由于大家对未来大小非解禁的预期相当大,在短期来看,尽管刚才股价跌的这么低,以后股票已经进入了估值合理的市盈率,但从供求关系来看,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未来要往下卸的这块股票量确实是非常大的量。

刚才吴教授讲了,能不能让国有企业,这块大非,能够有一些自发性的承诺,这对于改善当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主张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为什么要建基金?就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不能走回头路,不能说当初你答应别人的条件现在再回头跟别人征税,说10送3错了,应该10送6,现在去改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用新的办法来补上一件事中产生的漏洞。正是由于当时我们在支付对价时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在大非小非上存在一些占便宜的情况,这个事情是由于政府造成的,当时没弄好。那么现在就搞一个平准基金,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抗向外抛的这块大小非。

当然了,对于大非抛售的压力要小一些,因为国资委有些相关规范限制,但小非向外抛售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基金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大小非都收回去,因为这是一种预期,当预期有了以后,它抛出的动力自然变小,所以有了这个基金以后,我自己感觉某种程度上能把小非变成一种更长时间、更大的性质,短期内可能它就不会向外抛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要搞股市平稳基金非常重要,现在的情况下并不是否需要搞的问题,而是怎么搞,我一直在想钱从什么地方出,这可能是一个很棘手的事儿。包括前段时间他们有时候提出的一揽子救市方案,里面说中国投资公司对外汇做平稳基金进入股市,但我仔细想这可能性不太大,因为中国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往境外投,你怎么拿着外汇往中国国内股市里投呢?假如你把国家给你的外汇换成人民币再往国内股市投资,这样你就导致了货币的二次投入,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平准基金的问题应该是怎么搞的问题。

按照资本国家的原则,政府对股市一般奉行不干预原则,但特殊情况除外,当初香港就有特殊性,香港的特殊性是碰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投机资本要在香港获利,碰到这种非正常状态,所以它去干预股市。我们看到在美国,由于发生了系统性的金融经济风险,政府也会干预股市。

我们讲,在常态之下,尽量不要干预,因为在中国,一方面,我们股市的跌幅比美国大得多,如果按照美国那种金融危机标准,我们的跌幅已经算很大的金融危机了;另一方面,当初在股改过程中存在失误和漏洞,我觉得应该用这个制度来进行抵补。所以现在,我个人认为未来要考虑的是钱从什么地方来,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叶檀:现在处于严重股灾阶段

叶檀:中国股市的现状,我认为毫无疑问现在是处于严重的股灾阶段,2245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心理点位,失掉也就失掉了,但股市里大跌65%以上就意味着股灾的到来,它对实体经济和中国的货币体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从资本市场上释放的风险已经向实体经济和中国整个金融市场蔓延开来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想办法对付这个事情。

但是我注意到有关方面其实并不认为资本市场的风险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他认为资本市场的风险只是资本市场的风险,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前两天他们还在找理由说股市下跌是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坏,或者是全球经济放缓,全球进入了经济下行周期,还有自然灾害等,这些都是理由,所有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来印证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在一年里下跌65%以上,而且成为全球的重灾区。所有这些理由完全不能解释。

所以,中国的股市下跌一定是有其自己的理由存在的,我认为既有自然灾害的部分,也有人祸的部分存在,一定是这样的。

从办法上来说,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一些办法,包括可转换债,二次发售等,我认为都没有触及到 “后股改时代”的一些核心问题,而只是隔靴搔痒,这些办法事实上对于股市的信心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它起到了打压的作用,因为这些办法一出台,大家意识到管理层不会出台真正的办法来救市,所以股市反而往下走。

如果从现在来看,我们现在就纠缠于一个情结里,如果我们认为现在大小非问题很严重,是不是会推翻股改的成果?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从这个迷雾、这个情结里走出来,这个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一样改革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次改革、二次改革,一直到最后大功告成为止,所以股改有股改的成就。当我们出现政策偏差时,必须要进行二次股改,这应该是毫无疑问要坚持的原则,并不是现在出台一些纠正政策,就把以前股改的成果一笔抹煞了,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再犯。有关人士表态,如果对大小非征收暴利税,就会否定股改的成果,这个结论是不存在的。而且除了股改的大小非之外,我们知道现在投资者最怕的并不是股改大小非,而是增量大小非,所谓限售,就是后股改时代出现的限售股份,它是九倍于股改时候的大小非,这才是大家最怕的东西,所以有人说我对股改的态度偏向于保守,因为我还是坚持股改有成果,我到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股改的成果是不容抹煞的,它推出类别表决制,它使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一轮牛市,如果没有它,那时候的现状会和现在一样,完全走不出政策市的轮回。

对市场的定调,不是说管理层定下什么调子市场就认可什么调子,它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到最后还是由投资者作出评价。到现在来看,如果现在的政策不改,我对于股票市场的后市极端不看好,因为我们不知道估值体系的底在哪,现在沪深三百指数已经到了十几倍的指数,已经很低了,但我们仍然看不到底在哪里,因为沪深300指数其实是中国有垄断能力的最能抗风险的大公司,连这些大公司的估值都到了这个底部,而且还有往下走的趋势,那中国股市的底在哪里呢?我们看不到。还有一个,它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了,我们去年还在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会有怎样的后果,现在大家都从新闻中看到了,美国政府动手干预的力度。对于我们的股市来说,本来有大小非还有源源不断的限售股,本来就是政策造成的让市场处于一种深度冻结的状态,政府可以不出手吗?政府当然应该出手,而且应该用比美国政府更强有力的手段出手救市。

如果政府不救市会处于什么状态,第一,市场继续丧失信心,而且从对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蔓延到对实体经济信心的丧失,大家已经注意到,上半年整个经济数据刨除价格因素之后,大家都在分析,投资在下降、消费在下降,半年报企业的盈利也在下降,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中国的整个实体经济不行了,这就不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了。

因为机构今年还没赚钱,大家还在试图抢反弹,那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轮流股跌,轮流抢反弹,轮流炒垃圾股,炒概念,先是北京奥运概念,奥运过去之后炒世博概念,奥运过去之后煤炭股创新低,大家看看它估值太高又接着砸银行,银行砸了之后是什么呢?看看中石油、中石化,虽然已经很低,但对H股的估值价还是太高,接着砸,这样砸下去是没有底的,市场完全承接不住。

现在政策应该出台,我觉得应该赶紧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从去年开始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货币紧缩政策本来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结果我们看到了价格管制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仍然存在,而且我们没有看到整个经济通胀下来之后经济继续下滑,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存在。

如果我们现在要改变股市的僵化状态,先要把周边的市场氛围回暖,第一是货币政策要改变。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胀的下行,事实上只是一个经济下行周期的表象而已,而不是通胀控制住了,经济转好了,不是这样子。

赶紧改变新股的发行体制。新的限售股再也不要源源不断的出来,我们知道一些新股发行的流通率是多少,都在7%、8%的比例,它的非流通股在90%几,如果我要承接这个盘,我得花几十年时间才能慢慢稀释这个市场,你想想看,现在谁来接这个市场?中小投资者会接吗?如果政府设立平准基金,就相当于政府去接大小非的盘,政府会做这个傻瓜吗?如果现在增量大小非还不改的话,这就是一个死结,是解决不了的。

还有一个,征收暴利税,大家一直在说,它会牵涉到法律问题,李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股改时我们签过契约了,不应该对大小非征暴利税,但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暴利税,而是一个个人所得税。我们知道,股改时你签过契约,后股改时新发售的新股没有签过契约,而且你的个人所得税,我们知道要分红利的话有红利税,股息是有税的,那为什么大小非的收入就不征税呢?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是个人所得的征税。

如果现在内地公司在美国上市,也有限售股,但在个人抛出限售股之后,现在我们国家的税务机构是对小非征税的,那为什么国内小非就不征税呢?为什么内外有别呢?这就是一大问题了。

最后还有一些强制性的现金分红手段,设立不同市场,待会儿我再细说,但我认为现在主要是,第一,对于资本市场不能再走歪路了,不能再认为它是一个脱困的工具了,政策必须要变;还有,对于大小非必须要重视,要不然就是一个死结。还有一个,我们的货币政策,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转暖了,要不然就不是资本市场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个经济下行的问题。

刘纪鹏:对大小非实行时间锁定而不是价格锁定

刘纪鹏:我觉得网易召开这个会很有意义,我想对股市的形势做一个判断,股市跌到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出现了亲者痛仇者快的现象,我不能说每一个人都很痛心。

凡是对多少年来支持中国战略性转型,把中国经济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家,支持股改的经济学家,现在都有点儿抬不起头来,每一个坚定不移的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投资人,现在也是伤心欲绝。在这样的背景下网易召开这个会,我们是谈点儿虚的还是谈点儿实的?我赞成吴晓求刚才说的,太实了没有意义。我之所以这么讲,现在不是简单讨论一些技术细节的时候,核心问题还是理念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认识路子方法论的问题,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诫投资者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监管者,我们的决策者到底怎么认识中国资本市场,怎么认识在美国经济衰退,怎么认识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历史时期,资本市场应该发挥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是要解决监管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教育问题。

因为,前面几位教授都讲过,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必须解决今天的股市跌到这种程度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它到底是一件好事儿还是一件危害极大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在这儿讨论如何救市,现实中贯彻不下去。所以这个股市的下跌,我们这样的讨论,应该先解决的是股市跌到这种程度,是把泡沫挤出去了,价值理性回归了,平安奥运顺利渡过了,我们现在没有风险了?像叶檀刚才讲的,跌了65%,这是中外股市历史上罕见的一件大事,在我们这儿好象一切都无所谓,我看股市又要回到有没有都无所谓的时候了,反正对实体经济没有影响,股市的风险就在于股市涨起来了,股市跌下来就没有风险了。这个思想是非常普遍的。

因此在这个时期当中,我们的监管部门虽然看到股市跌,大家的情绪较大,也有想法,但推出的措施呢?吴晓求教授说过一句话,你是不是触及灵魂的在热爱这个资本市场?你是不是真正认识到了资本市场在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重要地位?吴教授提出过“板块学说”,意思是说,人类的发展是和资本市场的板块漂移说密切相关,他自吹自擂地说,下一个板块是中国,所以他能抬起头来吗?这就是今天的中国股市,2245点。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市场,热爱自己的国家的人,希望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每一个政策都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是正确的,但想到这些就非常痛心。

所以我说谈虚的问题,我也想谈到,就是要看到资本市场在这个特殊时间的战略地位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已经决定了,人类的文明,不管是从起源、发展,从早期的意大利三岛资本市场,孕育着意大利的文明、艺术,到荷兰经济的发达,荷兰的市场以及演变到英国,现在演变到美国,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一个历史阶段不具备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时机最强大的资本市场。最近有人送给我一本书《中国梦》,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在三十年如何总结,我们能不能延续我们成功的改革之路,继续推动经济、带动政治,稳步的把中国改革推向前,就是在这个时期要带动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一个物择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于大众的投资在取代着央行这种单一的国家简单的货币决定体系。因此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可能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在金融改革方向上的重要场所。而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崛起,在改革三十年,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最重要的一年,我们能不能实现从制造业低端向金融服务业的战略转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可是这样的一年我们又是如何利用的呢?我们把股市的下跌都归结到美国的次贷危机上去,都归结到自然灾害上去,甚至到归结到是中国经济又出现下滑,马上要拐点了,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理解。现在有一种很危言耸听的观点,中国股市没有希望,因为中国的经济现在将要出现拐点。一方面说我们的资本市场有没有无所谓,另一方面又在谈着我们下一步没有希望,还是归结到我们的经济上会出现不景气,大家预期不好,说来说去就是今天的股市下跌是正常的。所以今天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包含着中国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股市暴跌背后中国经济的深刻隐忧,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紧密。

其实,就中国的例子来说也能说明这样的问题,如果股市这样跌下去,势必连带我们整个金融系统。现在的储蓄率又在上升,如果资本市场不支撑,全部融资重担又得回到商业银行老路上去。大家都知道,2004年为什么我们的银行是一堆垃圾股?为什么要背水一战?这些词恐怕还都历历在目,坏账率为什么又会达到接近20%?背水一战的目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反复强调2004年的商业银行改革之战,就是因为现代经济不能光靠商业银行的单腿支撑,就是因为我们的股市从2001到2004年被推导了五年,它已经连带了金融系统,谁还敢说资本市场垮了要不要都没关系?!我看说这样话的人现在越来越少,那只能证明他的无知。如果中国的金融系统走坏,我们真的很担心三十年之后我们的改革,我们的经济会出现新的困难,因为现在,无论是从股市政策上,还是从我们的经济上,大家都有深刻的忧虑,不敢乐观。

因此我想,我们如果谈虚的,就要谈这场股市下跌是不正常的。我们有些经济学家反思一下,在改革三十年,在大谈改革经验时,他们这三十年,这十八年股市的表现,每当这个市场起来的时候,他们说的是什么,每当股市跌的时候他们又在说什么?这次是美国大力救市了,他们的经济理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怎么解释?他们长期以来照搬照抄,所谓西方的理论套在中国实践上,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所以在这个时期,我要想表达的,今天讨论的资本市场问题,不是股市一个孤立市场的问题,在中国改革的发展路上,这三十年总结当中,资本市场和股份制是最大的亮点,股份制就是公司、股票和股市三位一体,而在这个亮点上我们可总结的是什么?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做了些什么?在某种意义上照搬照抄,试图否定中国特殊改革的经验道路,这就是他们做的一切。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激进改革者、照搬照抄者,反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所以今天在这个时期讨论股市问题,不管是悲愤也罢、悲壮也罢,要说的话很多,但首先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结论就是,这个股市的下跌是不正常的,是危害极大的,不仅仅是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对今天破坏极大,而且还对我们的明天铺上了一层阴影。不仅对国内改革,现在资本市场一停滞下来,所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全停下来了,不管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克服中国的金融矛盾问题,还是解决整个国民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主战场地位的确立问题,不得不全停下来了。

2007年我们经历了非常辉煌的一年,英国人说是“资本大国崛起”,美国人说是“金融大国的雏形在形成”。我们以4600亿的IPO融资化解了多少矛盾?我们今天中国有这么多好项目,这么多存量,难道还怕一点儿股市涨吗?还怕一点儿外来热钱吗?我们化解了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解决了通胀问题,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归根到底都有待于在这个时期被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解决,可这一点被多少人认识了呢?如果我们就事论事说得清楚吗?市场走到今天,既然是不正常的,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就我们的特殊情况来说,资本市场本身特定的因素,一些特殊的政策因素,这些可能是人为的,在主客观上,由于认识上对待股市的看法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在出台一些政策上,也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西方的经济在衰退,从95年以来,中国就是世界经济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所有西方的经济学家都是这么看的,2007年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资本市场从2001到2004被推倒,暴跌了不正常的五年,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怎么刚好了一年就又下去了呢?

从去年一系列打压,有些打压股市的政策,到今年很多指导思想上的看法,我们不能说这些都是正常的,这些都是客观造成的,而是主观上,我们的宏观经济面始终在持续上涨,我们的GDP至少是美国的五倍,按上个月3.3的数字,也是四五倍。我们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去年这么好,超出了大家的理想,我明确地说,这样下去,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在股市上四季度就会进一步恶化,上半年已经反映出来了,是出人意料的坏,还会进一步恶化。它所有的功能丧失了,每一个上市公司没有把这个公司做好的冲动,因为在这个时期所有的利好都将被最大的利空所淹没,谁还要出利好呢?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利益驱动,而这样的价格信号又表明什么呢?主观上的不努力也可以造成经济的破坏。所以我要讲的是,中国的股市,为什么在中国经济成为国际经济沙漠中的绿洲时,中国的股市却成为了沙漠中的重灾户?而且对这样的股市跌到如此程度,我们既不反思它的原因,也没有任何果断措施,所以在指导思想上可能认为,到了这个点位,过了奥运还要过完残奥会,都平安渡过了,可能我们才会想起这个可怜的股市,因为股市跌下来就没有风险了,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

所以我想,在股市下跌的原因当中,从总结原因的过程中,对中国股市泡沫多寡的问题,刚才叶檀提到,我们的沪深三百已经低于市盈率15倍,我们的市值已经从30多万亿到14万亿了,20万亿的财富啊!中国股民在十七大增加财产性收入,在我们很多领导强调要防止股市大起大落的背景下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股市暴跌的原因要从主观上、从政策上找,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特别想提提大小非的问题。大小非的问题非常复杂,因为我们这些都是拥护股改的,都是股改的坚定推动者和参与者,但今天,面对这样一个主要矛盾,不仅仅是大小非的持续释放,而且是限售股、新老划断限售股的不断增加,我在当时就呼吁,新老划断之后,我们在4000点到6000点之间发的这些股票,有哪一个向投资者强调了,股民你们千万要注意,你们现在买的是全流通股票,不再是股权分置时期买的股票,我们这个时期买的股票IPO价格居然比股权分置时期价格还高,监管者难道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不在这个问题上大张旗鼓宣传,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千万不要再按股权分置时的高议价、高市盈率申购新股了,有人讲过吗?我们记者讲过两次这样的问题,我讲过什么叫股权分置改革后。特别是在晓求他们人大一年一届的会议上,我说不要盲目乐观,现在根本不叫股改后,以为自己成功了,大小非还没动呢,无非就给了你几股,新老划断的问题为什么不大张旗鼓的宣传,花了我们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在新老划断的一瞬间,第一支新股一定要大张旗鼓宣传,你们现在不要再高额市盈率来IPO申购了,现在已经是全流通时代了,有人宣传吗?所以这一个时期的责任,我不想多说,但大小非的问题在今天,为什么我们的监管部门就这么不回避这个时期的矛盾呢?这个时期的舆论导向都是大小非根本没有出来,如果我们看到背后的交易所是怎么做大小非工作,不让他们出来的,如果我们要看到大小非本身在这样的低价上他们可能还在期盼明天还有未来,那么他们能不出来吗?

反之,这个时期有经济学家写大小非和股价,和我们市场的指数正相关,就这一个观点,就对我们的监管部门起了很大的误导作用,大小非只有在点位大盘高时才出来,低时他们不出来,这个思想是非常要命的。就这篇文章。于是我们的媒体也要反思,一个时期都在宣传大小非不可怕,这是一个明摆的问题,为什么都要这样引导呢?这样引导的结果不是简单的使我们淡漠了对股改的反思,重要的是我们找不到今天资本市场下跌的最主要的矛盾。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不要再闭着眼睛,一意孤行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要听听市场的反应,人家在笑话你,别再这么说了,你说的话现在连傻子都不信了,大小非的问题,解决的思路,首先肯定我们这些人不会否定股改,我们也更不会退回到股改原来的起点去。同时中国的股市也不是救市的问题,我一直不赞成这个词,中国股市缺钱吗?

网易财经:那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词汇来表示?

刘纪鹏:是的,我后面要说,不缺钱,有的是钱。所以刚才说认准了平准基金,平准基金也没用啊,就是找到平准基金往哪儿出,不是钱的问题,现在中国苦恼的都是钱多的苦恼,外汇储备放那也用不着,核心问题是信心,信心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所以对于大小非,我们为什么这么坚持一定要时间锁定而不是价格锁定呢?股改以来我就拼命在分,当然有些情况我不好讲,就从股改推出前几个月筹备的方案就是考虑用价格锁定和股改挂钩的方式,但这样的思路被有些人三言两语就否掉了。所以作为一个学者,我深深感到权力的重要性,你没有权力,空有报国之心,没有报国之力。

所以这个过程,对于我们前期单一送股的过程,在这里我不想多讲,我历史上都写过这样的文章,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但今天我们要解决的办法还是一句话,重新回到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所代障碍,我们一看星期五证监会的政策,给我们的大非发债,发了债了还是时间锁定,往后拖一年,券商拿着这股,你说还要再来吗?我要座谈最关键的对策。

当然最关键的我也反复在讲,我既然说不是钱的问题,不是平准基金外汇储备往里调的问题,一谈暴利税,刚才大家谈到这个话,我也跟你说过,我暂时可能还有比这个方法更好的方法,我主张真正回到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同时保持我们股改的严肃性、正确性,不要否定它。什么办法呢?现在就是要了解这个市场,其中包括了解大股东的心情。我还是这句话,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我的第一条就是要尽快推出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的解决大小非的问题,实现多赢。尽管股改强制性的政策完成了,但现在大非,特别是大小非都已经看到股市这样跌下去对各方都没有好处,而中国股市的基本面目前还在。所以都自愿建立信心在股市,把它发展起来。

网易财经: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对大小非、暴利税、解禁等一系列政策,刚才股改时是一个契约关系,是一个承诺,现在有一个观点,如果对大小非征暴利税,解禁的话,有没有什么法理的基础?

李曙光:股改契约漏洞很多 中国股市有点像中国足球

李曙光:我首先说一个简单的看法,在现在股市的情况下,我跟前面几位专家有相同的论述,实际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明年是建国六十年,我们近几年一贯的政策实际上是要让我们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本来证券市场应该成为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的平台,但我个人认为是多方面的原因,因为证券市场参与的主体就不太一样,有政府作为出资人这一面,又有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和政府的理念还不完全一致,有上市公司、有股民,还有学者。实际在证券市场上参与主体非常多,对于证券市场的目标,我觉得没有一个完全的共识,实际也是一个分歧的市场,我想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是转型期,中国遇到了转型期,我比较同意刚才几位专家的分析,实际这里面最关键的线还是管理层,他们怎么认识这个市场,对我们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点像中国足球市场,足球市场有可能成为改革者的通行证,也有可能成为改革者的墓志铭,关键是很大程度上政府如何看待目前的大环境,如何出台具体理念和具体措施。我觉得是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关系,如果判断整个经济形势,上至全球看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自己也有一个资产负债表,显然现在资产负债表看的有点不太对,偿债力、偿付能力,我们原来看的稍微弱一点,觉得我们是不是有点问题,是不是经济遇到了困难,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这也是我们目前研究国有资产法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国有资产,现在这个帐算不清楚,政府基于政策决策来做下一步的政策判断的依据,实际上不是很清楚,我们整个国家的能力、经济能力、偿付能力、总资产、总负债……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外在因素,就是如何看待大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点我觉得政府是这当中一根非常重要的线,它的判断、它的信心对于整个资本市场、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信心影响是比较大的。

如何看待股改的契约,我想,股改这个契约是中国转型期非常特别的契约,这个契约是在政府和所有市场参与者之间达成的契约,当时这个契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虑,有非常多的学者参与,上市公司参与,政府也参与了,也有无数的方案,最后不管怎样,从我们法律角度来讲,如果这个契约不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来达成的,当然它是以政府的条例、规范性文件达成的,我们就可以假定它是一个政策法,它是有法可信的,它的法理基础是存在的,如果在这个前提上来看,当然,当时我们股改的结果是合法的,是有法律基础的契约。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实际当时这个契约是不完善契约,或者说是一个留下了很多漏洞的契约,按照我今天来看,我就觉得当时证监会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就应该有后续手段,一旦10送3完了以后,结束了,现在大小非放出来了你怎么办?当时没有人想这个问题,当时就是图一时痛快,我们达成了契约,这时我们能把结暂时解开,后面有多少结我不管了,就把前面的结解开。实际上我们明显看到,中国在解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症结时,并不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并不是一个长远性的考虑,我们往往是立竿见影式的,找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包扎伤口的办法,但没有给它一个治本的法理的解决办法。

当然任何市场经济都有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契约,问题是在股改一年时间后马上出现了大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契约太不完善了,因此我觉得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个人的意见是两个口,一是政府这个口,对于政策法可以做一些修订;另外一种手法就是利益受损者如果在起诉或诉讼情况下,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判例法的方式、案例法的方式加以解决。当然,政府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种,有政府直接入市平准基金,有中国投资公司直接买,或者是由社保基金买,也有说,现在既然是政策法,就搞成两个市场,大小非一个市场,另外再开辟一个市场,到A股市场逐渐成熟时,再把两个市场并轨,等等的办法都有。

我觉得从法律角度上,这没有什么对和错,主要是一个利益平衡的问题,怎么来利益平衡。某种程度上,股票市场在价格非常低迷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想刺激这个市场,想把这个市场做起来的话,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可以的。当然还有股指期货等一些手段,都是可以做的,这是我想的一个观点。

还有一个观点,现在很多人问我,证券市场有没有法律的问题,实际上法律非常多,包括它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现在已经有400多部了,关键不在于有多少法律,而在于这些法律的执行质量,和法律在实践当中如何进一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网易财经:听了各位专家对股市的看法,发表的言论,真是让我们非常感动,接下来进入下面的提问环节,我们现场来了几位记者朋友,每位记者朋友只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时间有限。

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提给刘纪鹏老师,刚才提到怎么解决大小非的问题应该回到价格浮动上来,但价格浮动涉及到市场的问题,操作起来怎么操作?另外价格锁定除了对股改大小非的问题,对增量大小非的问题解决起来,效果怎么样?

刘纪鹏:感谢您体谅我,吴晓求把我叫停了,你又给我五分钟,我要说这个问题。

所谓要尽快回到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上来,现在我们大家关注的是大盘股价,在现在的股价背景下,不管是大非、小非还是我们的股民,也不管是我们的行业还是国家,都是多输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减持也减持不了什么好的价钱。从我对十几位上市公司老总的座谈调研来看,他们都对自己的公司充满信心,他们愿意把自己可流动的价格锁定在4000点甚至在6000点之间,这个过程是自愿的,没有任何人强迫,不要说是二次股改,也不是什么证监会在起着强迫的作用,都没有。是自觉自愿的,大股东要通过一项决议,从股份公司的整体利益,从大股东的综合利益出发,愿意把我们可流通的价格锁定在4000点时的价位上,那会儿可能我是18块钱,高于这个价格我再减持,把不透明的信息充分披露给社会,让现在的股民和将要买我股票的人都清楚他的大小非,你们最担心的,他锁定在18块间,所以在18块钱以下它是出不来的,18块钱它将要出,你们都要小心。而一旦它出来,股价跌下来,就又锁定了。

所以这个思路,如果在股改时就能够接受这个意见,就不会有去年的6000点,你上去就减持啊,如果跌下来就锁住,大家看到了,也不会有今天的2000点。这个过程里有效的就在于我除此之外还跟国资委产权局的同志沟通过,现在国资委是858家上市公司,占现在上市公司的将近59%到60%左右的资产总代理,现在这样的价格,可流动,是不符合国资委总体国有股代表人以及每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借着2007年仅央企就实现一万亿利润,并且在资本市场筹资3500亿左右的背景下,能够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所以是很多企业都在自觉自愿表达这个心声的,不是谁强迫。

第二,我们的证券业协会也应该发挥作用,对将近600家非国有的民营上市公司也应该阐述这样的道理,民营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如果大家有希望,现在当然不会流动,如果大家没有希望,现在这个局面将会持续三五年,恐怕会愈演愈烈,如果大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把价格锁定在4000到6000之间,由大股东来定,我想这样一件好事儿,股民是没有理由不通过的,大股东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还我还愿意锁定在5000点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因为在更高的位置上,我的价格才能体现,我的价值才能上涨得越高,因为不到那个点位我出不来,而一旦我出来了,一旦低于这个点位又自动锁定,在这个点位之上大家都清楚,大股东确实做到了只有解放股民,最后他才能形成自由身。

这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不违反股改的任何契约,而且当前是一种大股东自觉自愿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

李曙光:怎么保证每一个大股东都自愿?

刘纪鹏:凡是效益好的企业,对自己企业有信心的大部分都能做到,而凡是做了这样姿态的,我们证监会将给这样的公司以融资再融资的绿色通道。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要发展……

李曙光:是有条件的。

刘纪鹏:而且本身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本身也是流通股股东,所以我们的交易所在能够通过信息披露,不仅有“瞭望塔”,大小非按期披露,而且谁流动,都有“烽火台”,谁出来了。把这个监管锁住,我想,价格不费一枪一弹,只要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判断,就应该能走上去了。

记者提问:我的问题可能跟今天的距离稍微有点儿远,前段时间有消息说,中投公司现在引用600亿投资海外市场,其中包括海外股市的事情,我不知道具体应该请教哪位老师能给我解答一下,中投公司目前在国际股市都比较低迷的状况下作出这样的举动,会不会还出现像前期投资那样比较严重的问题呢?

郭田勇:中投投资日本股市,人民银行,包括国家外管局投资英国石油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的,这段时间投资还是很频繁的,但中投公司投资日本这个量比较大,拿出的钱比较多,甚至大家一度怀疑未来它可能在改革时都没有钱注资了,因为拿的钱比较多。当然投资日本股市,他会找出一些比较合理的投资理论,比如我们说,在日本有一些环保类的比较好的股票,日本环保型的企业、节能型的企业比较多,他们投资,可能会给我们国内带来一些借鉴,大概有这方面的意义。另外,从他投资日本股市的量来看,总的金额比较大,但我看中投的投资原则好象还并不是试图当战略投资者,不是试图去控股公司,我想,它的资金量这么大,又不想当战略投资者,可能最后就是一种洒胡椒面式的,投资企业比较多,每家持有的股份相对比较少,这样可能有利于它从整体上分散风险。

现在总体来说,我只是讲一点,因为我们注意到中投也在投,央行外管局也在对外投,对外投资这一块乍一看有些乱套,但可能也有所竞争,在现在的情况下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网易财经: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想问问叶檀女士,现在当务之急的解决措施是什么呢?让股市止血,现在出台的紧要措施应该是什么呢?

叶檀:其实我不主张平准基金,我认为设立平准基金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它到最后还是无法解决定价的问题,其实刚才刘老师说的,锁定价格是一个办法,但锁定价格的难点就在于契约的可行性,您了解的这些公司愿意,其他公司怎么样?比如有的公司愿意锁定在5000点时的价格,有的公司是在4000点时的价格。

刘纪鹏:我的意思是啊,那就是由投资人自由选择。

李曙光:证监会根据谁的锁定价格高就给它绿色通道。

刘纪鹏:那不一定。因为这个东西本身作为股东的一个决议通过了,那么它是有效的。

李曙光:证监会再不要因为它这个来插手什么所谓的优惠政策。再出什么优惠政策将来又是一个口实了。

叶檀:我认为股东大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其实是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

李曙光:这是没问题的,这是股东的一个选择,问题是对于证券市场,以及对于价格,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谁愿意去做这个锁定呢?谁有刘教授的这个思想、观点呢?

刘纪鹏:现在需要一个政策的声音,至少市场里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现在也有,但是非常分散,没有让投资人感觉到这个政策市的时期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心声,把大小非的各个股价锁定,如果陆续有个股披露了这个信息,那么大家比较好选择,这个示范效应一旦形成,很快会自觉自愿地成功,在这里面,证监会的融资政策就应该给市场拥护,在这个时间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上市公司,这样做也是符合每一个投资人的利益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点就是,现在很多同志没有跟上市公司CEO或者大股东沟通过,他们的心情也很着急,他们对自己的股民赚不到钱,甚至包括自己身边的人买了自己的股票赚不到钱也很痛心,因此他们都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我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如果不是这样的大盘走势,我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李曙光:政府也很有信心,新华社、人民日报发那么多评论,为什么中投跑到海外买,不在国内买呢?我的意思是,症结不在这儿,你这样的启发是不够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肯定是的。

林江:价格锁定是引导性的,还是有一定约束性?

刘纪鹏:没有强迫性。858家国有上市公司,在国资委那儿的大股东,那个地方严格说,那是具有号召力的,因为那个大股东是国资委,国资委,我总是在讲,不要忘了股市对我们国企翻身的养育之恩,你也不要忘了明天你的持续发展,股市的积极作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要当维护股市健康发展的急先锋,这个利益符合国家的基本战略。当然在这里面我要表达一点,时间非常紧迫,在今年最后的四个月里面,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时机,现在之所以我们有信心,方法论、认识论对头了,中国股市还能恢复它的理性上涨,就在于我们的宏观经济面和上市公司的业绩面还在,如果按这样发展下去,过了今年,如果这两个基本面没了,你就是方法论再对头,也回天乏术。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

网易财经:听了各位老师对于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历史的辩论,各位老师相对来说也是抱着一颗为中国股市好的心,为中国股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希望政府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叶檀:我想再说两句,一是时间锁定的问题,刚才我是同意的,时间锁定是没有用的,时间锁定只不过是把死亡的时间延长而已,一点用也没有,根本没法儿化解风险,一个是刚才说的价格锁定,还有一个,我们意识到,如果用供求关系来解释这个问题,政府非要用供求关系来解决,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投资者不接盘,政府来接盘,那就设立平准基金接盘,因为你非要供求关系,资金又不进去,那么政府进去,这是一个方法;要么多印货币,设立像中投这样的一千亿的资金。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市场化的,因为现在市场上相当于有三种产品,我一直想强调的是这个,一种是现货产品,一种是T+一年的产品,一种是大非,T+三年的产品,这三种产品波动率是不一样的,有一种解决方法,刘老师说的其实是根据不同的预期在不同的价格上锁定,还有一个是设立不同的市场,让三架马车在三个不同的跑道上跑,这样就不会互相冲撞,如果非要在一个市场上跑,那么就一定要有对冲手段,来驱除风险,比如大小非出去很可怕,那我就可以购买波动率和做空产品来对冲风险,要不然市场风险永远存在,永远对冲不掉。

我认为如果上市公司愿意通过内部治理结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当然很好。

李曙光:我觉得比较关键的是,或者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允许做空机制,这样可能对我们整个大盘平衡、下一步的发展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网易财经:我们也知道,曙光老师也参与起草了期货法,您认为现在期货法的推出是比较好的时机,从障碍方面来说您觉得有什么障碍吗?

李曙光:大的障碍没有,现在就是时机的选择、考虑,这需要勇气、魄力,还需要大的宏观政策,我刚才讲了,政府是牵权限的最关键的,包括政策,包括宏观调控,包括三中全会马上要开了,在什么点上做判断,要有一个选择。

网易财经:您认为推出的具体时间会是在什么时候?

李曙光:我说了,现在没有其他障碍,关键就是宏观决策问题,

网易财经:感谢各位老师参加访谈,给投资者奉献了一场智慧与真情的盛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访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