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PI同比上涨8.2%,CPI同比上涨7.7%,这是二者的“剪刀差”一年半来的首次反转。上游价格向下的传导压力加大,输入型通胀风险增加。目前,一方面CPI涨幅仍在远高于4.8%的目标值之上运行,另一方面,价格管制掩盖了PPI向CPI传导的通胀压力。
如果未来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继续走高、国内价格临时干预取消、资源品价格改革启动,则CPI将承受来自上游价格的新的上涨压力。届时,即使食品价格因素得到缓解,高通胀危险也仍将困扰中国。
5月份CPI同比上涨7.7%,较4月份涨幅明显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以及翘尾因素的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本轮CPI同比涨幅的高点应该在2月份已经出现,未来应该进入逐步回落的过程。
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CPI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严格的政府管制。一旦商品上涨压力全面释放,国内通胀形势必将恶化。根据测算,如提高水电及燃料价格10%,将推动CPI上涨0.55个百分点;如石油类能源价格上涨10%,将拉动通胀0.17个百分点。
中金预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将带动6月份PPI攀升至8.5%。未来数月PPI与CPI走势分歧的局面将进一步强化,导致利润将更多的向上游行业转移,而下游工业企业利润进一步受挤。
M1余额为1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3%,增速低于M2。这是M1、M2的“喇叭口”一年多来首次反转。这意味着曾经在牛市中从银行体系中蜂拥而出的入市资金,再度因对股市下跌的恐慌而回流。
从政策工具上看,加息、升值都不是抑制通胀的唯一办法,目前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对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减速的担忧也仍然限制了价格工具的使用。而数量工具虽然不能治本,却最有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回笼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央行目前仍主要倚重准备金率、央票等工具,预计数量工具还会继续被频频使用。
人民币存款新增8826亿元,同比增长4.6倍,是推高M2增速的原因之一,显示股市楼市表现不佳和前期存款利率的上调使得存款的吸引力上升。同时也不排除“热钱”潜伏在银行的可能。
贷款方面,4、5月份的新增贷款已经占到二季度信贷额度的71.8%,6月份的信贷增速将再次放缓。从结构上来看,居民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仍然比去年同期少,表明房地产市场仍然较为清淡;企业新增贷款较去年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企业流动性已经十分紧张,银行信贷压缩空间减少所致。
从4月开始,人民币升值速度开始变慢,导致市场的升值预期出现大幅调整。外汇贷款成本的水涨船高,套汇套利的收益已经不足以覆盖外汇贷款的成本,这是企业“移情别恋”人民币贷款的原因。同时,由于外汇资金来源短缺,银行的资金成本不断提高,导致4、5月份以来外汇贷款的利率大幅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