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在直播 “分会场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直播时间2008-05-10 16:00
 
[张育军]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我想做一个三句话的总结。第一句话是金融创新是我们国家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减弱我们金融创新的步伐和动力。第二句话加强风险管理是我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三句话国际经验,包括次贷危机在内的国际经验,值得我们监管机构、投资人、中介机构认真总结反思。
我们的论坛到此结束,特别感谢各位与会嘉宾的参与。谢谢。
[张育军] 谢谢马克从驾车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不管是投资人、还是监管者等等都应该吸取的教训。今天五位嘉宾都准备得非常充分,讲解得非常透彻,我一直没有打断他们的讲演。时间早已经用完,感谢各位坚持到最后,积极参与我们的论坛。
[马克·因崔特] 比如说美国就是让JP摩根去收购贝尔斯登,但是可能JP摩根就让贝尔斯登掩盖了其中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投资人损失了90%左右,而且那些交易员也是有很多人都失业了。一方面是避免了这种一连串的崩溃,但是同时也并不是说给那些造成问题的人,提供额外的安全网。同时交易所也有一些工作可以做。系统风险在金融系统当中存在着,可能是通过一些清算所,在承担一些风险。一个机构不要去一连串的造成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因为一个环节的损害而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上海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过去都骑着自行车一样的人士了,我们是需要警察这样的角色,他们是在那里看大家是不是遵守了规则。同时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本身就应该是有一定的安全性,就像是在汽车里面的安全带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也需要投资人、借款人、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都应该是要成为注重安全的驾驶员。谢谢。
[马克·因崔特] 最后一点,监管者必须要采取措施去预防那些系统性的风险。在金融系统当中总归是存在着风险的,肯定要是有人来承担风险。比如说肯定是有一些对冲风险,那么对冲基金,对冲基金肯定要在那里吸收一些在市场当中所存在的风险,但是还有一些是系统性的风险,系统性的风险是监管者应该着重监管的重点。还有就是不要让那些大的金融机构去破产。因为他们有可能是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当中一连串的倒闭风险,同时另一方面要预防在大型金融机构当中所存在的道德风险。
[马克·因崔特] 有几个发言者都谈到了人才市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就必须培养以及进口一些金融方面的专家。我觉得这对金融机构如此,对监管者也是如此。在监管机构很难吸引、并且留住人才,他们的人常常很难理解保险公司、市场、以及证券公司都在做些什么东西。事实上这个交易员赚的钱总归要比风险管理人员赚得多,风险管理人员总归要比监管人员赚得多,因此我们必须要确保监管机构有相应的人员储备。
监管者同时还要理解规则或者说像巴塞尔协议,或者说一些其他的会计准则,实际上永远都是跟不上金融机构他们所承担的风险。因为他们肯定会有很多的创新,肯定会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尽可能地绕过由监管者所设定的任何规则,那些监管人员就必须要理解这一点。他们必须要去问很多的问题,去找那些可能存在的漏洞。
[马克·因崔特] 最后我们要谈谈监管者以及交易所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第一他们要保护客户,这个时候就要平衡创新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创新产品能带来很多的益处,另一方面要保证客户可以很好地理解它们,因此透明度、恰当销售等等方面要有规则。然后政府也要教育投资者,使他们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好,谁也不许卖,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扼杀创新。监管者也必须要知道他们到底监管的是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马克·因崔特] 如果你发现了他们某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奇迹般地赚了钱,就说明这个交易部门没有很老实地说明这个风险,要么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此外金融机构也要了解一下他们的交易对手是谁。这个金融创新产品,选择各个交易方,要密切地联系,一方出了问题,它有方方面面复杂的关系,比如说信用关系等等,因此你必须要知道你的交易对手是谁,他们承担哪些风险,这样才能确保你对他们所做的交易放心。这里也带来了很大的组织问题,因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证券经纪行对信用交易产品不是很有经验,而且机构对这个也不感兴趣,他们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纪律。银行尽管很理解信用、信贷,但是不知道和交易怎么挂钩,而且他们介入的时候往往太严格了。
[马克·因崔特] 那么金融机构需要做什么呢?首先金融机构必须要知道他们卖的是什么东西,而且要确保在他们与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出售的对象是适合买这种产品的,而且不要瞎卖。这次次贷危机的很大程度上的问题,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员把错误的产品卖给了错误的人。有的时候不是交易员的问题,因为交易员自己干什么非常清楚,而是关键要让后台办公室,让会计部门、风险管理人员,他能够理解而且能够很好地衡量这种风险,设计很好的控制措施,而且是向高层管理人恰当地汇报这个风险程度,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尤其在部门之间的时候,证券公司部门之间的时候,证券公司都通常很善于做衡量的软件,以及会借鉴一些最好的国际银行的手册。但是你有了一个规则指南,并不能够教你解决问题、了解问题,因此你要有非常有经验的人,能够非常好地理解这个市场,并且能够理解交易,而且也是让高级管理人员也能够了解这个交易员在做什么。如果有损失让交易员来负责的话,我觉得要给高级管理人员一个建议,如果你的一个交易部门进了很多钱,这个交易管理员必须要知道为什么赚了这么多钱,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赚了这么多钱,就不了解其中的风险。
[马克·因崔特] 我的整个观点就是到底有那些教训,中国到底如何从国际经验中吸取教训,能够更好地处理金融创新呢。我这里有三类,第一对客户来讲,对客户来讲重要的一点,他们必须要理解他们买的是什么东西。创新的金融产品基本上说来,都要比传统产品复杂。比如说投资某种衍生品、或者说证券化产品,它要比你到银行做一个储蓄复杂多了,因此对消费者这种投资者必须要了解他买的是什么东西,而且要是适合他们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并不是说某种产品就是坏的,而是说它是适合某种类型的投资者,但是又是不适合另一些投资者。比如说在次贷危机当中常常就是反抵押的问题,就是说每个月的付款要比累计的利息还要低。第一个就出现了不好的迹象,这些人他们是一种特定的人群,比如说一年会有一个大的奖金,然后一下子来付这个钱,或者什么意外的收入,或者说有一些投机者,他们是专门做房地产投资的,对于这种类型的投资者,负抵押其实并不是风险太高的,而是很有价值的。问题是这种负抵押产品出售的对象,而且接受这个产品的对象是不了解其中风险的人,而且他们也是承担不起这个风险的人。他就觉得,这种抵押让我每个月的付款跌很多。所以说不管是散户,还是商业的客户,算是一些本不该这么天真的人,他们都受了损失,因为他们没有理解买的是什么东西。而且有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也是要允许更高的比例。杠杆的比例就像速度一样,就回到了汽车的例子,尽管开汽车要比骑自行车快很多,首先要保证你的前进方向是对的,如果前进方向是错的话,你就到达错的地方也快得多,而且也是有风险,比如说会出事故。
[马克·因崔特] 大家也听到了很多关于对冲基金,它们是非常容易冒险,很危险,而且它们会加快风险的传递,而且大家听到的这些对冲基金好象是倒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坏事,他们风险太高了,但是我一听到这样的新闻,我第一个反映就是这是一个好消息,这表明我们这个系统在发挥作用。那么之所以避险基金垮了,是因为它有了亏损,如果它亏损的话,这个亏损肯定要别人投资。这个对冲基金的要么就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可以把一小部分基金放在这个对冲基金当中。要么就是一些有钱人。所以这个对冲基金倒的话,他的承担者是一些有钱人的,可以承担的起的人。比如说一个社区银行倒闭了,可能很多个人一辈子的储蓄就没了,他们是承担不起这个损失的,承担不起这个损失。所以就算对冲基金出了问题,它倒闭的话,要比我们整个体系承受风险好的多。
[马克·因崔特] 金融创新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有很多的益处,因为它能够使系统更加高效,几个人都已经在之前讲到过,金融体系在经济当中的作用就是帮助降低风险,并且有效地配置资源、配置资本,通过金融创新产品就能帮助金融系统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这有几种渠道,一个是通过专业化,不同类型的业务通过专业化可以提高效率。不一定要什么都做,才能够在金融界立足,比如说有的可以专注于贷款,可以专注于这个行业、可以专注于那个行业,有的人负责风险、有的人负责运营的。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专长,他们就可以对自己作的工作更加专业,而且可以提高效率。要比每一个机构无所不包,然后样样通、样样松要好很多。
这个益处还不仅于此,有很多金融创新包括一些广受批评的金融创新,实际上是有助于降低体系的风险。这个也有几种途径。一个就是昨天有几个人都提到过,今天也提到,就是金融股指期货,它是给投资者一种途径可以来可以对股票市场上进行避险,然后可以降低市场上的动荡,减少风险。而且到底最终谁是信用的承担者,谁是风险的承担者,它也是广泛地分散了,它是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不同地方的投资者。这样分散之后,真的让不同的参与者有了不同的角色,比如说次贷,它确实有不同的问题。有两种机构是最受打击的,一个就是在美国15年前所发生的存贷机构的危机,之所以出现这个危机,是因为大部分的住房抵押贷款持有人都是一些小的储蓄贷款银行,一些都是小的本地的、地方性的银行。等到房地产价格降低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当时好象不会有太多人违约,但是其实世界各地银行最后都是倒了,而且他们地方性的小银行,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他们当地的社区人可能所有钱都存在这个银行,这个银行倒了,他们很多人就没有钱了。所以尽管目前的次贷危机看上去很糟糕、很大规模,但是由于这个风险是非常非常分散的,而且这种抵押贷款,不会同时出问题,而且不是在一个地方出问题,所以说我觉得这个体系就更容易承受。
[马克·因崔特] 最后它也是带来新的金融机会,比如说私人股本,它就是让一些小公司能够获得资金。次贷危机确实带来很多的问题,而且它也是导致了一些贷款的银行带来了一些损失,但是也不要忘记,15%的出现了问题,也就意味着85%没有出问题。也就是说目前现有的85%的次贷,有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种次贷的创新,他们就不会有这么一个家,没有一个居有其所,也就是说成千上万的工薪阶层,由于有了这种次贷的创新产品,有了他们家庭生活的稳定性,有了一个住所。我们再看金融机构,他们也有很多的好处,来源于创新。第一个明显的就是他们可以通过交易,出售、买卖这些创新产品赚好多钱,因此昨天这些银行,他们就督促监管者能够允许在中国开始业务,因为他们可以赚很多钱。此外金融机构也是金融创新的使用者,比如说一些避险产品。不仅仅如此,在金融业务当中,它也带来了额外的业务范围。比如说以前你做贷款的话,你就是吸储,贷款给借款人就完了。但是现在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一些银行可以专注于贷款业务,而且他非常了解借款的客户,但是他不一定持有贷款,他可以证券化卖掉。而有一些银行可以专注于吸储,不一定有专业的进行投资,那么他们可以投资于做贷款的人的债券。此外,有一些交易员他们是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他们去做。而且有的又可以专注于做经纪业务。他们可以用结构性的产品设计,然后把风险转移出去,这样金融机构就有了更多的业务模式。
[马克·因崔特] 因此我首先讲一下消费者的层次,一个明显的益处可以让消费者、公司、个人,都能够获得比较廉价的融资,以及比较廉价的信用。之所以如此是也能够让国内的机构接触到国际的资金,而且可以大规模的接触到债券市场。大的公司可以通过他们的一些自己内部的创新,而不用去找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速度更快。它也是能够让投资者,不管是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有更多的机会。今天以及昨天都有很多人讲到,中国的消费者家庭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放在银行,就是负利率,第二就是放在股市,这个是波动非常厉害。通过金融创新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给大家投资的方向更多,比如说股指期货,尽管它也是股票市场,但是它的风险不一样,同时也可以投资国际股票、商品,也就是说可以投资大量的金融产品,从第一个创新,也就是垃圾债券开始,尽管这个名字不太好,而且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它确实满足了高风险投资者胃口的需求。负面化,确实,负面报道很多,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低风险的投资产品,满足了低风险投资人的偏好。
[马克·因崔特] 我想跟大家讲一下,我们金融创新的益处。首先我讲一下关于汽车的比喻。比如说车有什么好处呢?和自行车相比,它首先速度很快,而且汽车也非常方便,你可以比较舒服,比如说冬天的时候,主要什么时候想去就可以到你想去的地方,要比公共汽车好很多。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益处,就是由于有汽车,你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方式多样化,没有汽车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可以买东西的时候进行大宗采购,可以一次买一个礼拜所需要的日用品,用我们的车装回来,而不是每天都要去商店。因为你如果没车的话,你能拎的东西、自行车带的东西很有限,它影响整个零售和配销的方式。金融创新产品也是如此,它有两类的益处,一个它能告诉投资者、消费者以及金融机构,可以把他们现有的市场做得更好。第二就是它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业务模式。
[马克·因崔特] 给大家介绍一下背景,我最早到上海是在1986年的时候,当时陆家嘴还不存在,大部分都是一些小楼。我当时是一个外国人,我对它的印象就是路上到处都是自行车、公共汽车,没有什么小汽车。我就写了一篇论文,讲了金融创新尤其是讲了衍生品。那个时候场外交易的衍生品的规模是3.5万亿美元,尽管听上去它是好像很大,但是事实上是一个夸大的数字。它当时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大部分华尔街所交易的还是传统的工具。之后这几年上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90年到现在金融创新的规模大大的扩大。现在整个规模已经是增长了几十倍,而且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产品构成了市场的重要部分。证券化、信用衍生品,大概五年前还不存在,更不要说十年、二十年前了,更不存在。
[马克·因崔特] 我是最后一个发言人,我希望我的发言可以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国际视角,到底金融创新有什么风险,有哪些国际经验,怎么样避免这些风险。首先我想为金融创新辩护两句,今天和昨天有很多发言人都讲次贷危机,以及创新有多么糟糕。因此我和发言人一样,希望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就是我们希望对金融创新有所控制。但是金融创新也有很多的益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张育军] 我们下面有请马克。
[黄明] 我总结一下,不是说要放缓,而是一定要做。但是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险控制,注意法律制度监管的匹配。好了,谢谢大家。
[黄明] 最后我想多花一点时间谈一谈,回到我同意论坛上很多发言人说的,就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我个人通过中航油新加坡和很多其他案例的研究,我发现我们的风险控制力度确实不够大,我们在座的有好几个是交易所的老总,他们谈风险控制非常好,他们谈的是作为交易所没有风险,但是你收了保证金20%确实交易所没有风险了。但是回过头来,做这些交易的企业他们有没有风险,他们会不会因为做衍生产品做垮了。我说到的一点,就是咱别玩复杂了,有太多的案例玩复杂了,中航油新加坡就是爆出来的案例。第二点能不能向西方的金融机构学习一下,我一直都在说,我觉得西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算是蛮不错的。就像日本的股市暴跌,日本的房地产暴跌,日本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倒了一大批。可是美国在次贷之前,互联网泡沫破了,还有亚洲金融风险,还有德国金融债券破产不还债等等,一系列的风险没有银行倒的,所以次贷特别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他们在这方面也在学习金融教训。但是总的来说西方在衍生产品风险控制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一点是平衡制约,西方的金融机构从来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从来就有一个单独的平衡的风险控制的管理部门的轨道可以一路捅到董事会,所以有这样一个部门才可以控制住交易员过度的冒风险。任何一个衍生产品金融创新导致的灾难,都不能把责任导向一个人。陈久霖在新加坡干的坏事,我承认,但是不光陈久霖进了监狱,大家知道中航油新加坡集团的老总也因此辞职了,我觉得他挺可惜的,他到了陈久霖已经基本上实现亏损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个事,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这个事,但是他还得负责任,虽然我替他抱委屈,但是我非常赞同一把手得负责任这样一个安排。就是一把手有责任建立好一个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一把手不是说把规矩写好了,我的责任就完了,而是要下工夫把这个风险从各种角度,平衡制约也好,用现代的工具也好,通过各种方式把风险控制住。
[黄明] 另外一点怎么样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把事情做得更平稳。金融风险要控制住,就是监管。我觉得很多金融风险的造成是由于尤其在亚洲金融市场比较多的特色就是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等。衍生产品有它的特点,尤其是因为杠杆性、流通快,所以容易操纵,也容易内幕交易,这一点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监管的某一部分力度不够,在衍生产品上更多地体现出来,因为这个市场、这个矛盾会放大。在发展衍生产品、发展金融创新的时候,应该把监管加强,这个是有共识的。
[黄明] 怎么样才能算我们做好了金融创新的工作呢?我来讲一个基本的判断点,就是我最近的一些观察。对内资的券商和投资银行,和外资的券商和投资银行是不是一视同仁,假如我们内资的券商、投资银行和外资的券商、投资银行有同样的机会生存发展,就不错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到不了这一点。比方说,说到衍生产品、金融创新,我们内资的券商受监管层很多管理,以及给他们的高官有很多的约束,以至于高官有很多的内部约束,导致我们的金融市场不太景气,不景气的一个征兆大家也看到了,私募那里人满为患,我们这里人都不多,从这里的人数也可以看的出来。可是外资的衍生产品亏钱了吗?没有。我们的央企、我们的大企业把大笔大笔的单子交给了外资公司。他们可以跟我们的衍生产品签大笔的单子,为什么?他们没有受我们衍生产品的限制。不是我们的券商没有能力,我们券商也有从华尔街回来去发展,但是他们的手脚被绑住了,很大一部分被捆住了,所以我想我们的管理层有两个职能。我们的管理层说的简单一点,当然有很多的职能,第一大职能要强调金融安全,不闯祸。但是有第二大职能我们不要忘了,要让金融机构有出路。我们假如闯了祸,领导就会下来。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要不到钱,不能跟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竞争,不能生存,我们怎么没有领导下台呢?我希望我们的领导要把这两个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在我们的管理层在任期间,中国培养不出来一流的金融机构,能够稍微跟摩根斯坦利、高盛的距离缩短一点,即使不闯祸,我们也有责任。因为日本政府和很多其他的走过这条路的政府,都相当重视他们自己本土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的发展,能赶上跨国的金融机构,这样才能说的上是一流的金融中心、一流的金融市场。所以我希望我们政府的监管部门能不能再多加一个条件,就不仅不要闯祸,现在有太多的行为都可以通过他不想闯祸来理解。但是我希望假如他们没在10年之内培养一批中国的强大的金融机构,我们也应该批评他们。
[黄明] 说到这里,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金融创新呢?我觉得王岐山副总理昨天说的有一句话挺好,在发展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发展相匹配的法律制度监管与风险管理。也就是说一味的创新不搞风险管理,不搞监管、不搞法律制度那是不行的,那是会闯祸的。我有几个简单的想法,第一个刚才说到了,从简单的做起,股指期货总该有吧,简单的股指期权,其他的一些产品都应该有吧。假如一个金融市场没有这种简单工具的话,如何谈的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呢?因为这两天的论坛集中一个大的题目是就是上海如何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这个问题最大的难处不在上海能不能吸引人,也不在我们的基础设施,上海都能做的特棒。最大的问题恰恰不是上海能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大陆境内能否有一个跟国际金融市场非常接轨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监管以及创新的放松环境,整个一套,这样使得投资者、融资方、中介机构能够在上海、能够在大陆任何一座城市发展金融市场。否则假如我们过度的强调风险规避,以至于束手不前了,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的金融市场了。比如说股指期货这么长时间也推不出来,股指期权也推不出来,大家可以想像后果怎么样。所以要发展金融市场,最起码的期货市场、期权市场要推出来。
[黄明] 那么次贷是怎么回事呢?当资本市场把银行的功能拿去的时候,它没有受到银行相应的监管,也没有透明度、也没有政府的保障,结果当大家一感觉到风险的时候,就一块挤兑,一挤兑信用全部往下掉,结果就出现了资本市场的挤兑现象。这样跟我们中国是两码事,我们国内是银行的功能、资产、风险太大了,资本市场没有替它分担功能,分担风险,股票市场不管炒的多高、多热闹,融资上根本没有帮上银行什么忙。那么别人是因为资本市场把银行的功能拿得太多了,管理造成的事。我们是另外一个极端,我们的资本市场没有帮银行分担风险、分担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通过他们总结经验,于是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创新要减缓,是错误的。那么这一小点的结论就是以西方的次贷作为前车之鉴,应该多让我们国内的资本市场逐渐逐渐分担取代部分银行的一些功能与风险。当然我们可以说正面的道理,衍生产品或者金融创新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呢?正面的道理很简单,刚才朱总也谈到一些,假如有了衍生产品,那么企业就能更好地去融资,而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去投资,企业和投资者双方都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这是有太多的案例在证明衍生产品有非常大的正确的作用。假如政府很关心,股民不高兴,衍生产品也可以起作用。如果我们股指期货早一点推出的话,股票市场就不会到6000点的地步了。这样有一个投票的窗口,这样股票市场就不会冲的这么高,当冲高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高兴,但是下跌的时候大家都很担心。所以衍生产品还是有很重要作用的,我们不要忘了,应该大力发展衍生产品和金融创新。
[黄明] 第二个次贷造成的原因跟中国也是不一样的。大家想想次贷是怎么造成的?说的简单一点,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得如此成熟,以至于有点过头了,导致什么呢?传统银行做的很多事被资本市场给做了。有很多打包卖了,还有互相给信用,这样造成了资本市场取代了很多银行的功能,而在美国这个过头了。过头在于什么呢?政府监管没有跟上。因为大家知道银行有挤兑的风险,大家都抢着到银行取钱,银行就跨了。所以银行要透明,满足政府的要求,同时政府保障你的存款。
[黄明] 我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次贷问题发生了。我觉得两个大原因,是中国目前市场上不存在的。第一大原因次贷危机很多都是由极其复杂的衍生产品造成的,终端用户不太理解,以及整个供求链上缺乏很多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我们国内没有复杂的衍生产品。次贷的教训是什么呢?根据这一点教训就是咱要玩简单的衍生产品,比如说股指期货、期权等等,不要玩复杂的衍生产品。我举一个案例吧,中航油新加坡,大家知道在海外亏损了5亿多美元,当时中航油新加坡就是因为极其复杂的我们国内根本没有国际市场上都很少有做的衍生产品,我对这个比较了解,因为他们出了这个事以后,我做他们衍生产品的金融顾问。所以他们受了海外的投行包括著名的投行故意误导,我怀疑有可能是欺诈,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这些无数案例的教训都说明什么呢?说明咱做简单的衍生产品,不要做复杂的。比方说我们中工建三大银行,在次贷上面受了很多损失,也是金融衍生产品。所以我们把这个教训总结了,就可以了。我们得出的结论,在国内不要放缓衍生产品发展的步伐,因为都是已经摆在桌面上的衍生产品,都很简单的,股指期货、期权等等都是很简单的。
[黄明]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下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一些想法。开会这两天,从王岐山副总理到其他的官员、发言人都强调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尤其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我举双手赞成,金融安全特别重要。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强调另外一面,一定要加大金融创新的步伐。我为什么说这个呢?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担忧次贷危机成为我们推迟金融创新的一个理由。假如这种担忧要是实现的话就是错上加错,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次贷危机的教训对中国来说,不是说应该放缓创新。我打一个非常夸张的比喻,就是说次贷危机说明什么呢?有点像美国的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是过热了,我们中国衍生产品或者金融创新产品还很凉。打一个夸张的比喻就是说他那里热死人了,我们这里得出的经验教训就是,我们这里的人应该少穿点衣服。这不对,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张育军] 谢谢沈总,我们听了三位金融市场主要掌门人关于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意见。下面请黄院长作为著名的理论专家,就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请黄院长。
[沈祥荣] 黄金我觉得市场还是很大的,我们在国际上的同仁在一起开会时,都对中国的黄金市场作为一个还没有开发的处女地,都非常看好我们中国黄金市场的前景。那么中国黄金市场的前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老百姓,看到我们13亿的人口,生活富裕,追求时尚、追求高档次的生活品质,黄金、首饰、珠宝,这些是非常新兴的亮点了。因此我们有信心在黄金交易所,发展我们的市场,同时也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一个渠道。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沈祥荣] 同时我们也想在金融市场里面创新一点的产品,我们现在考虑的是现货的期权,因为刚才朱总说的,现在我们做了任何的可投资的品种,风险都非常大,如果说没有期货和期权的话。如果是期货的话非常好,期权不太多的权利金,在涨的时候去掉权利金额也可以有一点。比如说单个股票或者说股指期货,就非常好,可能很多人都会用这个品种,亏就亏一点,但是涨的时候涨得非常多。黄金品种也是这样的,黄金价格波动很大,在三月份的时候是230几,到现在已经是180几了,波动很大。但是如果是降下来的话,还可以赚钱。而且风险完全可以锁定,因此这些方面,我们觉得推创新产品确实是国际上通行的,已经非常多。咱们国家确实在创新产品方面,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创新方面走的比较慢、起步比较慢,而且有很多品种国外都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了,我们还没有推。我们想也是一步步来推这些新的产品。创新产品能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的品种,也为参与投资、参与购买的人、客户也好,提供更多的交易功能和品种。
[沈祥荣] 第三个,黄金交易所决定推出一些品种,我们觉得除了国家储备以外,个人买卖黄金也很重要,央行也批准通过我们的商业银行可以代理个人黄金买卖,这给个人、居民多了一个投资黄金的渠道。这个非常有意义。亚洲的东方国家老百姓都喜欢黄金,比如像日本、韩国,还有印度,包括我们的台湾和香港,他们的个人持有黄金都很多,平均每个人持有30克到40克,我们国家是3克到4克,为什么呢?建国五十年以后,我们人民银行严格地不让个人持有金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抄了一下。中国是13亿人口,一个人一克黄金就要1300多了,而黄金一年的产量就2000多吨,所以数量是非常大的。我们黄金品种推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为中国老百姓增加了一个投资的渠道。我们品种比较好的,都是有实物的,百分之百的资金,百分之百的实物。上海还开了夜市,晚上还可以做交易,从晚上10点钟到早上9点半,因为晚上价格的波动程度比白天还要大,因为大家知道白天是亚洲市场,亚洲市场不是很活跃。晚上是欧美市场,就是欧洲和美国定价,价格波动很大,晚上做的生意要比白天量大。所以白天大家要上班,晚上可以做业务。我们觉得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大家个人参与交易,参与投资,参与购买的黄金实物,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提实物也都非常方便了,这是一个,我们已经推的。
[沈祥荣] 第二个,黄金对抗抵御风险当中的作用。因为我是黄金交易所的,所以我谈一点想法。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有一些国家采取了用黄金来进行缓解危机的程度了,比如说韩国是做得最好的,韩国当时把黄金捐出来,做外汇,他们的金融危机得到了比较好的处理,也是一定程度缓解了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和深度。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黄金的储备确实还是比较小,西方国家大体上黄金的储备占到全国储备的30%到40%,世界上美国储备的黄金最多,美国储备了8000多亿黄金,在其他国家纷纷出售黄金的时候,美国就没有出售。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宣布了,要出售400多亿黄金,欧洲也出售了很多黄金。但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还是增加黄金的储备。这就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或者是实力比较强的地区,他觉得黄金不太需要了,可以出售黄金,但是美国就没有出售黄金。过去罗斯福总统就叫他们的国家增加黄金的储备。包括印度现在每年实物黄金的消费和储备一年增加800多吨。我们国家增加了300多吨的黄金实物,比印度少得多。抵御金融风险黄金还是非常好的战略储备物资。所以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多储备一些黄金是好的,因为价格也在涨。我们五年以前开业的时候是82块钱一克,到今年最高的时候是1030美金一盎司,人民币也涨到230多块钱一克。黄金一方面可以抵御金融风险,同时价格上面也是跟生产资料,跟能源的价格也是往上走。因此我觉得国家储备黄金应该是抵御金融风险非常好的工具。
[沈祥荣] 从我们国家来说,在金融市场的建设、发展和风险的控制方面,我是觉得做得比较好。原来我们金融市场在刚刚发展的时候也是比较弱的,比如说期货市场刚刚开始也是比较弱的,全国各地批了二三十家的期货市场,什么都做期货,当时搞得是非常乱的,“327”事件是非常大的事,也伤人了,国务院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把全国32个交易所整顿成3到4个期货交易所。从1995年那次整顿到现在,期货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另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没有出现大的危机,这些事件都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国家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的控制。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创新不够,包括上一节讲的,我们利率的市场化,也可能是我们市场化走得太慢,但是同时来说,我们这样属于是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如果说一旦发生金融风波、金融危机,那么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市场本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损害,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反而会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确实把金融体系的建设作为重要的一环,创新也要做,比如说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创新的品种本来是很好的品种。但是同时在增加了对冲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投机的一种可能。它可以利用这个市场,也可以对冲风险,本来利用这个工具是可以减少风险。但是增加了期权,又增加了投机性。因为我觉得一定要创新,我是非常赞赏朱总刚才说的,股指期货在推出的过程当中,对风险、对问题考虑得非常全面,必须一推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的,既要不断地创新,但是又要监管的措施、管理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要跟上去,处理好到底是发展为主还是控制为主。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沈祥荣] 谢谢主持人。今天的题目是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我也想谈一点体会。关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午屠市长作了很好的报告,他定位叫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知道要发展金融市场体系,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金融市场不创新没有什么生命力,也不能发展,对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没有什么贡献,因此必须要创新,必须经常推出一些符合新的市场需要的产品出来,增加市场的容量,提高市场的功能,然后可以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发挥商业的作用。这个创新的同时也创造了风险,因此上午和昨天很多领导人、很多中外的学者、专家都提出来风险的控制。联系到美国的次贷危机,我觉得必须要创新大家是一致的观点,但是你必须要加强监管,加强风险的控制,不要出大的风险、不要出大的危机。
[张育军] 朱总给我们介绍了股指期货在金融创新当中的作用,也介绍了中金所在股指期货推出当中的情况。下面听听沈祥荣先生关于黄金市场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情况。大家欢迎。
[朱玉辰] 总体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高标准、严监管、稳起步。具体措施上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高门槛,目前我们的合约设计在世界上几乎是最大的合约,相当于我们在大连交易所玉米大豆就是100手,就是一百倍,这个合约的好处就把小的投资者可以滤掉,让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去参与,这是高门槛。第二个方面就是严监管。应该说我们把全部的股指期货控制风险的规则都搬来了,一条条进行梳理,目前可以讲我们的防范措施是最强的。比如说我们保证金,国际间普通的标准是5%到6%,我们近月份会弄到15%到20%,我们平均管控风险的手段都用到极致的状态,会带来市场的运行成本比较高,好处会带来稳健,充分地做了很多风险的防范预案,我相信中国的“防盗门”是最好的,已经到了比较苛刻的状态,目的就是让它稳稳的把产品推出。第三就是稳起步,这个产品出来以后不要一拥而起,盲目炒作,市场刚开始一定要是稳步发展的状态,控制起来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杠杆的收缩,通过规则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讲刚开始是稳稳的,不求交易量,不求交易规模,求的是让这个产品有一个缓冲的发展过程,然后再适度的发展,所以根据高标准、严监管、稳起步的要求,具体的方面就是落实这些措施。谢谢。
[朱玉辰] 我想谈的认识就是以上的三点认识。目前我们的筹备工作应该说各个方面还是抓得很扎实的。我们深知这个产品要确保稳健、确保低风险,这是第一要务。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散户的环境下,如何把风险控制住。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展有很长时间的股指期货和期权。这个产品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他们基本上是在机构投资者的环境下运行的,而我国发展产品面临的群体有一个很特殊的环境,就是散户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如何控制好风险、如何发展产品,这就是我们最为挑战的地方。
[朱玉辰] 第三点,我感觉股指期货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是天使,就是它对价格涨跌,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因为搞股指期货就把行情控制了,没有这个功能。同时它也不是魔鬼,不是说它出来以后就带来大空头市,大牛市、大熊市、大调整。股指期货一直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在股民的心目当中一直担心这个出来以后会带来一波重大行情。大家都这么来理解的,牛市的时候都感觉这个会带来重大调整的一个行情。熊市的时候就是感觉把这个品种作为一种救市手段,是一种期盼。事实上我们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数据分析都证明,这个工具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对股指期货的恰当运用,会对股市带来一种福祉、带来一种稳定的力量。所以这一点不要出这个认识误区,不要对这个品种寄予这么多的厚望,寄予这种期望,股指期货没有这种功能,它应该是对市场增加一个稳定的力量。我们期待什么呢?股指期货出来以后对股市的改变是深刻的,什么改变呢?对投资策略、对股市的玩法会有深刻的改变。以后这个市场不但能做多还能做空,可以做组合投资。那么期货期权,我们中金所做的还是长的衍生品,长的衍生品作为基础衍生品,将来可以为金融机构的场外衍生品做一个配套支持。场内一个衍生品可能可以支持场外几十个衍生品,如果场内有几个衍生品可以支持场外几十个、几千个衍生品。那么场内衍生品就是创新时代的到来。场外衍生品发展了,可以把风险出口,通过场内衍生品做转移、做创新。所以我们走出第一步以后,渴望对整个金融创新带来新的阶段。像谢总银行间的市场,像银行机构、像众多的理财机构都可以想象,可以为这个工具带来风险管理工具,以后一些技术性的产品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来。
[朱玉辰] 第二个看法,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股指期货是既能让投资者过春天,也有办法使投资者过冬天。股市肯定是波动和振荡的,有牛市也有熊市。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们股市特别还是牛短了,熊长了。我们在这个股市走牛的时候欢欣鼓舞,大家喜笑颜开,就像我们上半截说的,有一个画面打开,白发苍苍的一个老太太,笑面颜开,但是股市不可能都是亢奋的牛市,有很长时间的需要走熊市。在这个时候怎么过渡呢?就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股指期货或者是期权这样的工具进行避险。我们机构投资者占投资的份额,从持仓的角度来看已经占到市场的50%,基金占到25%,应该说这几年市场机构投资者证监会一直在致力于抓机构投资者的培养。从量的成长上来看这是非常大的量,应该说这个成果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们同时又发现这些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当中并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稳定力量。发展机构投资者为了什么?为了股市的稳定。可是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当中没有发挥更多的稳定作用。它的行为和散户的行为基本差不多。用今天的话来说有点大散户,我们的基金总规模上来讲变大了,在市场上的份额提高了,可是它的交易行为、市场行为还是趋势投资者,还是干两件事,一个是选股、一个是选时。选时什么时候买股、选时什么时候卖股,散户也就干这两件事,所以这样的话因为缺少工具、缺少产品,机构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机构耍不开,没有多元化的设计,致使他的行为都趋同,致使他的行为和散户都差不多。所以我个人理解将来机构投资者的培养和发展,沿着一条路径是什么呢?是随着产品的丰富,产品的丰富多一些,运用的机制就多一些,他的优势就增长一些。随着他的优势增长一些,他在市场上的份额又提高一些。随着产品的丰富去推进机构投资者成熟。特别经过今年上半年股指大调整以后,中经所频频接待基金经理过来访问,他们感觉这个时候迫切感觉到工具的重要。如果这个工具出来以后,他们会借此机会使投资理念、投资方式会有很多策略性,会增加投资的含金量。国际间,大家知道股市都是在上下调整浮动中,像纳斯达克调整浮动还很巨大。但是他的基金盈利应该在这样的振动中还是保持增长,这才是好基金。所以对我们机构投资者增加一个过冬的工具,渡过熊市的工具。股指期货出来以后是全天候的来运作。这是第二个。
[朱玉辰] 从这个变化当中大家检讨起来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振荡。从我们的K线图上看,我们振荡的股市就像一张股灾的波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波动性最强的一个市场。大家检讨起来、反思起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振荡,有什么办法能够有助于解决这个波动呢?大家想到了很多办法,股指期货是其中之一。比如说我们目前的股市就像一辆汽车,汽车只有前进档,所有的汽车都是做多的,所有的汽车都是踩油门的,这个车都是向上的一种力量,都是加速的一种力量,这个车缺少刹车档,也缺少倒档,这个车是开不稳的,开快就会翻车。股市完全是做多的力量,能够快上,也会像自由落体一样的,会下。所以从一年多、两年来的筹备过程当中,我们也天天在分析股指的变化。从股指变化当中越来越体会到这种产品对中国股市来讲是一种必需品,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什么非分之想,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作为一种基础制度去考虑、去完善它,这是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股市高振荡的一种有效机制。这是第一个看法。
[朱玉辰] 随着筹备的深入,我们不断地加深看法。第一我感觉,这个品种是一个股市的必需品,而不是一个奢侈品。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这些东西都是股票现货里面的一个补充、一个延伸,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讲,有股票市场就应该有股指期货。原来我们还排了排在世界各地的市场当中,老牌发达的西方市场活动里面股指期货市场怎么发展,人家都有股指期货、期权。我们再排一排,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我们也排一排看,也都有股指期货、期权。所以到今天这个市场,股指期货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一种常态,是一个基础性的避险工具,是个很必要的对冲机制。回想起来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当中,我们搞的股指期货本来就是一个工具而已,一个技术手段,一项基本的制度设计。随着品种的筹备大家对它附载越来多的寓意,有点夸大了。所以我们再回到它本来的面目,应该以平常心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出来确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是一项基础性的资本市场的建设。所以股指期货筹备的两年期间,股指经过了两轮大的波动,由2000点上升到了6000点,由6000点调整到3000点,股市正好在我们筹备的期间,也经过了一轮大的调整,走过了一段强牛市,也走了一段熊市。
[朱玉辰] 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下午好。我参加这个会议倍受鼓舞。从昨天到今天的讨论,在刚才讲到资本市场跨越发展的主题上,有多位专家讲了股指期货,对我是莫大的鼓舞。讲到股指期货是呼之欲出,大家多呼吁呼吁、多讨论讨论,非常有助于去统一大家的看法、统一大家的认识,也有利于推动我们的产品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大家这么多的呼吁对我们来讲,是一份责任。我们要把这个产品稳稳当当、妥妥切切地把它开出来。借此机会我还是谈一下我对股指期货的认识。
[张育军] 谢多总裁从我们国家货币市场创新的背景,创新的主要内容讲到了市场基准,利率衍生品,讲到债务衍生工具,给我们全面介绍了一下在外汇市场金融创新的最新进展,以及风险管理的主要考验点。下面我们有请中金所总裁朱玉辰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金融期货方面的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情况。有请朱总。
[谢多] 我想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展望以及对于风险的防范要加强。对于中国金融产品,包括现货产品,包括债务工具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总体规模,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我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了,根据我的观察来讲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速度很快。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基金产品、衍生产品,关于这场危机的总结还远远没有结束。从我们银行间市场来讲,过去都是非常强调风险防范的。基本的事实在过去十几年来讲,在银行间市场来讲,基本上没有发现重大的风险。出现这样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并不是中国有什么特别的特殊性,就是银行间市场过去我们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屡次发生过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3年就是一种经济过热的重要的根源,我们也出现过各种假国债的现象,也出现过几个回购市场的过程,包括衍生产品我们也发生过各种事件。从最近十几年来讲,银行间市场之所以没有发现重大的风险,这本身是值得中国金融界认真总结的。我个人的观察,它对风险防范的意识是非常深刻的,同时适应了投资者的需求,在托管、清算、信息管理等采取了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要求。我想总体方向在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我们这个市场仍然不能满足,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发展内容是越来越有风险了,比如说我们的风险从原来单一流动性的风险变成了更多的包括信用风险,由表内业务变成了表外业务等等,整个市场发展也要求整个银行间市场的风险管理产品加强。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努力改进的地方。但总体上来讲我们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仍然应当坚持以质量控制风险防范作为前提,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市场品种的多样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这是我的观察和评论。谢谢。
[谢多] 第三个方向的发展是债务的融资工具,那么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的现实矛盾,实际上银行间的债券市场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我想向各位提供一个数字,到目前为止在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余额,到这个月已经接近13万亿元,大体上在1.8万亿到1.9万亿元美金这样的数额,这样的数字在亚洲市场上也是仅次于日本。这个债券市场不仅债券市场庞大,而且债券品种非常多,我们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基本上有10种,种类很多,也是比较齐全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根据整个货币市场的要求和企业融资的要求,对企业债券方面有了更新的发展,包括短期融资券的推出,特别是最近人民银行推出了企业的中期票据,这对人民币利率改革以及直接融资都有利。
[谢多] 第二,2005年以后大家了解到随着人民币利率浮动更加开放,同时整个变动是双向的,利率随着人民银行放开了贷款的上限以及存款的下限以后也需要市场上不同的产品对冲工具。那么随着这两大方面的要求,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我们在这里列出一些产品的名单,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回购、债券的短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回环、人民币的借贷、债券借贷等等。我想特别强调的是除了种类之类,最重要的是这些产品的产生,是由于市场各种各样的交易、管理要求而产生的。人民银行在推出这些金融产品中间,不是为了推出衍生产品而推出衍生产品,而是随着整个汇率改革和利率改革而逐渐发展出这些产品的,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上,中央所要求的“三性”原则,是整体上的,这个市场的发展也为整个利率和汇率改革创造了条件。
[谢多] 一个是在银行间进行了两个基本的开放过程,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这个大家都是十分关注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与2007年7月份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个不同点是,过去的价格受中央银行的干预程度是比较高的。在2005年以后由于外汇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更多地由商业银行来进行主导,甚至是由外汇市场的基本供求关系所影响的。那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市场的因素更加突出了。这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办法详细说它的形成过程。另外,为了促使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我想利率市场化是和整个银行体制的改革相关联的,特别是金融产品由单一的存贷款转变为越来越证券化市场的产品化。概括而言,经过三年的工作,对人民币对外的汇率价格、货币市场的基准价格的工作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谢多] 外汇改革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总体上来讲中国的金融制度需要不断进行一系列的利率产品以及汇率产品方面的创新,才能够满足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就谈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金融创新的问题大体上可以沿着几个方向来进行。
[谢多]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最新的、最近三年来所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和金融背景。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实际上这三十年是中国金融创新的过程,所以并不是说金融创新是最近三年的工作,而是最近三年以来金融创新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大体上来讲,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中国银行间市场相应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这种创新也是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大家知道随着整个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中国进入WTO的程序,就促使中国要对金融的管制放松,特别是在利率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外汇制度上管理都有很大的开放。上一场进行了利率市场化的讲演,所以我想朋友们听了上一场的讲演,对中国利率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
[谢多]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我想介绍一下最近几年来的银行间市场的创新。我的介绍分三个部分,因为时间的关键我就谈一些基本的思路和制度安排,可能还会有一些制度问题大家可能会感兴趣,后面还有时间可以进行讨论。
[张育军] 因时间的关系我就简单介绍这些内容。下面我想首先有请谢多先生,就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作一个七、八分钟的发言。
[张育军] 我想先介绍一下出席我们这个分论坛的五位嘉宾。第一位嘉宾是谢多先生,谢多先生是北京大学、牛津大学的高材生,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先后任过处长、副处长等等一系列职务,2004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高层做副司长,他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总裁。第二位嘉宾是朱玉辰先生,他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总经理,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做过十一届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过去长期在大连、山东交易所做总经理;第三位嘉宾是黄明先生,黄明先生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院长,过去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拥有金融学、物理学的双博士。第四位是沈祥荣先生,他现任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党委书记、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黄金协会的副会长,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家经纬、国务院办公厅等多个部门任职。第五位先生是因崔特先生,他是奥纬咨询公司的合伙人,16年前他同他的同事一起创立了奥纬风险管理,目前管理着15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有关风险资产,对各位风险管理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张育军] 在这次论坛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先生讲到过,金融的风险防范是永恒的主题。今天下午我们邀请到了五位嘉宾,和我们一起探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反思、总结金融创新与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张育军] 各位来宾,我们论坛的第十个分会场的会议,主题是“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我们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