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场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直播回顾直播时间2008-05-09 14:00
 
 今天我们分会场一的直播到这里结束了,敬请关注我们半小时茶歇后的下一场直播。
[张春] 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嘉宾为我们做精彩的讲演。
[克劳拉·菲思] 很显然,上海证交所到目前为止表现是非常好,而且它将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好的,因此我想如果说是对于上海证交所的发展前景是有所了解的话,肯定是会很感兴趣,希望会参股的。不过对于其他的那些证交所来说,这些证交所是不是也要成为上海证交所的参股者,作为投资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因为说到底我们还是证交所,而不是专业的投资者。
[西室泰三] 简单的说“是的”。我们非常感兴趣。
[听众] 我想问菲思女士和西室先生。刚才谈到上海证交所上市的问题,如果真是上市的话,你们会不会也是希望能够在其中参股,会不会有这个兴趣?
[张春] 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克劳拉·菲思] 到海外去上市的那些公司,他们实际上基本的监管还是要能够在国内进行监管,我们在伦敦实际上特别是提供那些机构投资者一个平台,让中国的公司能够也接触到那些不同的投资人,他们是有不同的视角,他们对中国公司也非常感兴趣,现在有70家中国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了,而且这也是能够让中国公司去建立一个成长的平台,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时区里面进行发展。因此中国公司如果是要更加的全球化,想要进入到欧元区,那么他们就会希望在伦敦上市。希望他们在伦敦也是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能够用伦敦的时区,这样子在这个时区的市场当中,他们发展就更加的便利。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监管本身,在海外上市我是觉得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机会。
[听众] 我是来自台湾的,我有个问题想问菲思女士。台湾的证券市场是比较开放的,和大陆的证券市场还不太一样。我想问一下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怎么样能够进一步地跟英国金融市场进行合作?谢谢。
[肖耿] 这个问题很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才提出这么多建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很难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一旦交易所民营化了、证券民营化了、银行民营化了,那么他们自己都会有创新,很多债券市场的问题、衍生工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产品都会出来,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全中国老百姓来讲,对中国领导人来讲这是整个降低系统风险重要的一步。你说信心不是很大,但是我很有信心。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你回过头来想十年前,十年前谈“民营化”,这个词都不能用。但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已经上市了。所以我很有信心,中国发展非常快,领导人的观念,你看我们今天开会王岐山副总理,所有监管机构的头,思想都非常开放。只是在开放的时候要注意平衡开放中金融安全和市场安全的关系。所以目前在中国有很多的机会,而且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有全世界最好的一些头脑来帮助解决问题,所以我自己是很有信心的。谢谢。
[听众] 我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执行起来有一些难度,就是民营化的问题。国家对国有企业是不是有一种利益关系,我总觉得有一点利益关系,如果有利益关系的话是很难的事情,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问题?
[听众] 在人民币不能完全兑换的条件下,让境外的企业到中国来上市,发股票,我个人认为在人民币不能完全兑换的情况下也可以发A股。其实可以有一个安排,就像QFII、QDII一样,采用个案审批和控制这么一个模式,如果境外企业到这里来上市,经过证监会批准,经过国家外汇局批准,有一个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发行的股票都可以。
[张春] 非常感谢。现在下面听众可以来提问。
[辛迈豪] 你这个问题还好,比我要竞选行长的时候还要好一些。今天上午谈了很多关于银行是公司融资主要来源的问题,大概80%都是银行贷款。那么目前的一个现实,是有的银行觉得他们如果要改革的话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意,但是我们比较欢迎新的趋势。他们常常注重规模,比如说有多少分支机构、有多少资产等等。我们其实是非常商业化的银行。其中有3个是中国公司,有4个股东是占20%的股份。其实关键他们关注的是我们的营业模式如何转变,能够增加非利息收入,我们能够为他们的公司提供更加多的支持,而且能够配合他们进入到新的市场。常常当进入市场的时候,他们准备好依靠收购来扩大他们的业务发展。我们觉得业务肯定在这个道路上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张春] 我再问一个问题。下一个是问辛迈豪先生的。您是一个中国的银行的行长,您大概恐怕是目前唯一的担任中国的银行行长的外国人。我们现在讲的是双向开放,那么广发行是什么战略呢?或者您讲的更加宏观一点,就是中国银行走出去的问题,在海外其他国家建立分行、分支机构,您觉得中国的银行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它们还需要做什么功课才可以走出去,到底有哪些挑战?
[祁斌] 具体来说我想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债券市场的环节审批、规章建设,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方向,我们从股票发行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上午提到的论文发表讲话也是这样的,逐步让市场参与主体去定价,让他去决定很多事,发挥他的积极性,来推动这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补充,要有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文化、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方面的结合,我相信给大家一些时间,中国的债市是能够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
[祁斌] 从未来的发展来说,我相信债券市场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界的需求、上市公司的需求,不仅要通过股本的融资,还要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说的远一点,前一段时间去温州开会、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温州很有意思,好象那里是中国很有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钱,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奔驰。但是温州的路是坑坑洼洼的。我想怎么回事,这么有钱的地方为什么路这么差。我就突然意识到了,缺失了一个品种。如果让他们一个人拿出这么多钱来去修路,他再多钱也不会去修路的。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制度约束,但是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就对这个金融产品的缺失就会提出一个挑战,要通过这个产品的释放,然后去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我相信客观需求是存在的。
[祁斌]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我们看数据就非常清楚了,美国的债市远远大于股市,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做了评判,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不足里面,不仅总的来说资本市场的资产比较少,同时在资本市场内部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因为大部分国家的债市是比股市大,我看我们的数据好象债市只有27%,这个发展是非常不足的。这个发展来说是毋庸置疑了,任何一个市场股市和债市是一个翘翘板,股市波动钱就会流到债市里面去。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张春] 我第二个问题是问祁斌。祁主任,今天上午很多国际知名专家提出了中国的股市有很快的发展,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中国债市,尤其是公司债这一块市场,它们在好几个专家眼里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不知道我们对这方面是怎么计划的,我们今后在这方面会做什么样的工作?还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您能不能介绍一下?
[西室泰三] 你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上海交易所上市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和不利的地方。我觉得我本人是非常支持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展望未来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我觉得这个交易所上市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个交易所市场,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团体当中。这样也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汇聚在一起。
[西室泰三] 其实我们东京交易所还没有上市,但是同时我们也宣布,我们准备2009年初上市。这个和刚才菲思女士讲的是比较一致的。我们要上市,一个是在九十年代以及21世纪初就开始了。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互助型的公司,都是会员的,这些会员要么是政府,要么是交易所。所以我们必须要摆脱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向公众开放,让他们能够成为股东,可以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另外是审查。第二个我们证券交易已经成为一种电脑体系为主的业务,这个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这个也是给我们带来了资本需求。第三就是国际合作,比如说一些购并,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上市公司,有一个市值,这样做就比较容易了。如果我们上市的话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交易所合作,这些就是我们决定要上市的一些主要原因。
[张春] 那么西室泰三先生您有什么补充吗?因为我们知道东京证交所也上市了。
[克劳拉·菲思] 劣势,如果说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管理层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搞投资者关系,跟股东交流,这可能是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关注业务,如果说有什么不利的话,这可以算一个不利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它实质上增加了我们与其他证交所的合作,刚才西室泰三先生也说过,对于交易所来讲,他们尽管是辩证关系,但是没有在合作当中得到发展,显然不一定是上市才可以合作,但是上市之后管理层更加重视增长。当然了获得增长有很多的实现的道路,可以通过竞争,也可以通过合作。我们和东京交易所的合作,是合作当中求发展的很好的例子,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整合。我们本身完成了证交所的合并,大概是9个月之前完成了,而且这样的一个合并,对我们的业务也是大有好处的。
[克劳拉·菲思] 我认为它是一个上市普遍的优越性。一个好处,并不是我们所特有的。为什么要把我们自己交给股东的严格审查,置于股东严格审查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事实上对我们的业务非常有好处,这就回到我刚才说的一个观点,这个机构股东对任何市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机构股东,他们所能提供的审查和这种纪律性,对业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证交所还是其他的公司,那么可以说通过上市,我们的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更加商业化,而且我们公司治理的标准也提高了,所以说它对于监管者来讲,对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支持,因为他能够建立一个非常有利的框架,可以更好地发展金融市场。从我们交易所的角度来讲确实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认为这个优势大大的超过劣势,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好的决定,是在2002年做了一个决定,很好地更新了技术平台,是一个4年期的大项目。我们有很多的会员,必须要进行一年半的测试才能让它上马。而且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这个项目也是非常昂贵,但是在一年前,我们把这个技术更新彻底完成了。它给我们整个交易量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市场的流动性。对于在我们市场上上市的公司来讲,他们的资金成本也下降了。其实这也是我们一个核心的宗旨,就是要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伦敦证交所上市对我们很有帮助。
[克劳拉·菲思] 谢谢您的问题。第一伦敦交易所已经存在了300年,我们上市是在7年前的事情,显然交易所上市是一个新现象,这里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它是真正地就这样做了,就起步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们交易所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10年,在这10年当中我们认识到相互的、共有式的结构方式,对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是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摆脱这种方式来上市。当时之所以这样做,而且也正好是我加入伦敦证交所的时候,当时伦敦证交所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就是我们必须要更加地商业化。
[张春] 谢谢。我们的演讲嘉宾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了一些非常前瞻性的观点,我们现在就在进行探讨。我首先提几个问题。在我提问题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准备一下。我问完之后,我就会请与会者来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要问伦敦交易所的菲思女士。在肖博士的建议当中,其中一个就是让中国的股票交易所上市。我们知道伦敦证交所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另外我想向您问一下,以您的观点来看,到底伦敦交易所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第二个如果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对全球股票交易有哪些影响?
[肖耿] 当然,如果我们比较理想化的话,比如说三年以后,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所有的资本市场都会相互竞争,但是理想的状态我觉得可能是比较遥远的。所以在短期内要考虑一些具有创新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政策安排,既使得中国有金融安全,又使中国老百姓能够有股票,还使海外的交易所、海外的投资者也能够参与中国金融的现代化。我就讲这几点。谢谢。
[肖耿] 在短时期内,比如说5到10年内,中国可能还要借鉴,借助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等很多的证券交易所,帮助中国企业上市。所有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都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可以买他们的股票,所以我们就有QDII和港股直通车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是跨境的资本流动,这个跨境的资本流动在中国目前的监管条件下,在中国目前大环境下,风险非常大。为了要降低风险,实际上我们可以考虑让这些交易直接在上海做,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让这些海外的市场,跟国内的市场形成一个整合。可以说是回归,回归但是并不是说海外市场就没有了,企业在香港上市,中国老百姓可以买,海外的投资者也可以在香港买。这样的话上海逐渐就有可能成为股票交易中心,因为在上海不仅可以做本地股票的生意,也可以做外地股票交易。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就有了对外汇的需求。外汇的需求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现在外汇储备太多了,而且外汇储备的增加可能还不一定在短期内能够停止,那么如果中国老百姓都想要外汇的话,中国外汇储备很快。在中国,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规模也很大,可能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既有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又有外币的资本市场,这个对中国将来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对于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都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老百姓的钱都跑到海外香港、纽约、伦敦,当然不好。如果他们的交易都在上海做的话,至少我们对它的资金流向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比如说在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有海外的基金找港股,香港监管局、证监会,对这个市场看得比较清楚,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在这么大的中国区域里面,他们的投资如果是在境内的,这个可能是会比较安全。
[肖耿] 另外还有几点。比如说税制改革,降低税率,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中国附近就有新加坡、香港很多的市场,他们的税率是非常低的,中国不降税的话基本上没有办法吸引人才和公司来到上海集聚。另外要促进资本市场的板块联系,要建立基础设施。最后就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及资本帐户全面开放。但是做到这一点之前可能要花相当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怎么样促进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呢?我们这里实际上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和大家讨论的都非常相关,就是说中国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在海外上市。这些企业,中国老百姓是很难买卖他们的股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完全的可开放,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如果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所有的证券市场上市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关系。市场就会支离破碎,怎么样把支离破碎的资本市场整合起来,这个中国是需要做工作的。
[肖耿] 这几点建议主要的考虑,我们觉得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一定要向国际上最先进的金融中心看齐,所以从中国经济本身来看,有一些最根本的制度性的改革一定要做的。做的时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跨度,这个可以考虑,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说要加强监管,我们建议在上海实行一个金融特别法庭,主要是针对与上海金融市场的犯罪和争端。还有必须要将交易所上市。因为其他的交易所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感兴趣,那么怎么样让中国的交易所跟其他的交易所有一个合作的机会。另外,我们觉得在中国经济里面要把所有大型国有企业一定要上市,这对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是老大哥,但是出了国以后就不一定了。如果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当中非常有竞争力的经济强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肖耿] 谢谢。我还在想到底是用中文还是用英文来发言。可能还是用中文来发言比较好。我们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正在做一项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与很多学者、官员、专家讨论,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初步的意见和四点建议。其中有两点跟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相关。我今天主要是集中在两点,在这之前我想提一下。
[张春] 下一个发言人是肖耿教授,他是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
[辛迈豪] 中国银行市场的开放对于整个行业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积极的效应,现在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对于我们所承担的风险保持清醒、保持警惕的态度,那么我相信我们的行业一定是能够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我们所取得的惊人的成绩。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坚持非常高的标准,非常感谢大家。
[辛迈豪] 在股权战略投资方面,管理中国外汇储备的国有机构,就对伯克利和摩根斯坦利等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投资,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端。但是也允许我提醒大家一下,我们所处的行业是非常容易受到周期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也清理过一些银行危机带来的危害,比如说印尼、韩国等等,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对所取得的成绩保持清醒的态度。我们必须要面对所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很多相对年轻的管理者,他们可能只不过是初尝成功而已,他们认为超常规的业绩增长是正常的,但是实际上这种超常规的业绩增长并不是一种常态,这是一种非常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国际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更为现实的视角,协助管理者专注于管理机构自身的财务状况,同时共同的承担对于整个银行系统健康发展的集体责任。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监管方法,对于银行业的增长进行稳健的管理,目前监管机构和银行管理层的对话,仍然是聚焦与改善公司治理和健全财务及风险管理。
[辛迈豪] 中国银行的管理者和董事会也非常好,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定使本土银行朝着市场化竞争的道路迈进。现在我们看到我们这个小组,代表着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带来了正面的效应。通过上市本土银行变得更加透明,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加充分。在会计和信贷管理方面的做法也更加符合国际的标准。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到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些国际战略投资者往往鼓励企业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引入国际最佳行业做法,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可能会有人说,即使没有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投入,所有这些早晚也会发生的,但是我相信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是大大加快了这个行业转型的步伐。通过上市,银行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大的资金,通常投资于科技平台、拓展网店,这些都为金融业创造了效率。现在国内银行系统的监管体系已经实施,银行业的监管更加稳健,消费者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甚至比本来就已经非常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更快。所有这些改变结合在一起,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无论对于转型后的银行,还是对于新进入的银行来说都是如此,而且也是让中国的消费者受惠。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双向开放,前不久招商银行就在纽约开设了办事处,五大国有银行业是在海外进行投资。在申请进出这些国家市场的时候,当地市场的监管机构在信息披露和财务文件方面都采用了严格的审核和准入的标准。由于中国国内银行近年来在改善公司治理和增强财务实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现在这些国内银行已经有比较好的挑战,去进行境外的拓展和投资。
[辛迈豪] 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我们去年5月份在沈阳举办了股份制银行联席会议,这些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市场开放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都充满着信心。在WTO的协议之下,2006年12月国际金融机构取得了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在一年多之后,我们看一下2008年的第一季度,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仍然比平均增长超过100%。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里的第一梯队的资本充足率超过10%,不良贷款率低于2%。总体来说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突出的业务增长前景。我觉得从加入WTO开始到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阶段,国内的银行监管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时期,推进中国金融业的转型。现在监管框架跟国际的标准接轨了,我们现在是探讨一些国际上非常熟悉的话题,比如说操作风险、反洗钱、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压力测试、不良贷款处置,提供关于理财产品的充足的信息,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公司治理等等。
[辛迈豪] 过去4年当中,我参与了花旗集团在亚洲的两项投资,一个是花旗银行对韩国银行的投资,二是花旗银行2006年对于广东发展银行20%股权的投资。我们现在有13000多名员工,我现在担任广发银行的行长。中国银行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对外开放的。2001年之后才开始有大量的国际战略投资,而在WTO的框架下,本土市场的开放不过是在这几年之间才发生的。银行业对公众承担诚信的责任,因为银行业的开放对公共决策者来说是敏感的问题。国内监管机构正在研究,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些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我今天会集中来探讨中国银行业第一梯队,也就是五大国有银行之后的那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辛迈豪] 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对于金融市场开放的讨论往往是聚焦本土的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威胁。不管这些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主观感觉的,今天下午我想要来跟大家共享一下,我对于市场开放,对所有的机构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一些切身体会,这些体会是我在金融行业20年的职业生涯,以及过去4年的经历所积累和得出的。
[张春] 谢谢,下面一个演讲者是辛迈豪。
[祁斌] 最后我讲一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报告,包括我们谈到的改革开放。最后开放的目标是什么呢?开放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开放本身,而是为了使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世界比较开放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国际竞争力。假设某一天全世界的市场都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即使在非常开放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有竞争力,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未来,展望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是比较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应该能够与在座的两位证交所的代表一样,有一个比较成熟和发展的市场,达到能够同台竞技,共同竞争、相互学习的水平。谢谢大家。
[祁斌] 我们都知道开放是好的,同时大家都要把握,开放的节奏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起混乱,究竟这个度怎么把握?我个人的观点和思考是,我们观察我们开放的程度和开放的力度,就应该看看它是不是帮助或者说有助于创造一个有效竞争的格局。如果它确实帮助创造了一个有效或者有序竞争的格局,这个开放的水平就是适度的。中国证监会也在开始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行全面的回顾,也准备进行一定的总结,对今后的开放提供更好的规划。
[祁斌] 第三个方面,强调对于开放的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举一个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谈我的体会。比如说基金业的开放,因为我在基金部曾工作过6年。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这个基金成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中,和引进QFII的过程中,中国内资基金公司与合资基金公司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同时也鼓励了创新。这里面既有一个相互竞争的过程,也有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内资公司也因此学到了很多国际上的运作。很多外资公司或者说合资公司也需要学习本土化的运作。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祁斌]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是严格履行了WTO的承诺,有30家合资公司,有70家证券公司,有十几家基金公司外资比例已经达到了49%。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也实施了QDII,实际上也是超出了WTO的范围。最近我们又开始允许境外证券交易所在国内开设代表处,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境外的公司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在有序地推进。
[祁斌] 就改革开放的话题,我想讲几个小的想法,一个就是改革和开放两者是互相互补的,是互为补充的。改革刚刚我讲了是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只有改革了才能够有开放的基础,改革是为开放提供基础的,开放是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两者互相辩证关系。
[祁斌] 既然资本这么重要,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怎么来建设这个市场呢?结合我们的子题目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双向开放问题来讲,我们这次给各位代表赠送了一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我这本是简装版,给各位赠送的是精装版的,这是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全面回顾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二十年的总结,如果我们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国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回顾。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回顾和总结,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回顾我们的历史,看到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经验和教训,然后可以坚持一些基本原则,推动市场进一步地发展。这个原则中我们总结了五条,第一个就是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第二个就是实体经济有效互动,第三个就是市场化改革,第四个就是规范化运作,第五个就是国际化。这里面最核心的两条就是四个字:改革开放。我也是希望今天在座的媒体去宣传一下,这样我们使得全社会对很多问题形成一定的共识,能够明确大家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和路径、预期。
[祁斌] 我们在这两个大的挑战下,发展资本市场是必须的。只有依靠它才可以突破这个瓶颈。我想到两个例子,一个是东京交易所的例子,日本东京财政大臣访问我们的时候,说日本在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时候突然进入了衰退,就是因为日本的资本市场不发展,大企业和大银行捆绑发展的模式,资源配置效率是比较低的,而且一旦在破产的时候,清理不当,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直到今天日本经济还没有走出阴影。相反来讲,美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从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出现了很多的高科技产业,比如说AM市场。所以我们讲第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经济不是不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有恢复的能力、有弹性。同时创新经济还需要有一个市场的信号引导,过去三年的高科技产业都不是政府指定的,都是由市场引导的。所以对今天的中国市场来说,发展资本市场是尤为重要的任务。从各个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他们之间发展的差距也是最后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本市场的发展决定了很多竞争力。
[祁斌] 第二个中国经济有一个创新能力的问题,现在中央提出来我们要搞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问题为什么得以提出呢,我最近一两年调研了很多的省份,发现反而是原来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比如说沿海地区、广东、浙江这些地区问题更加突出一点。广东很多的产品都是成本价是9美元,出厂价是10美元,出口到美国是40美元,也就是说企业只赚到1美元。我们去广东调研的时候,有很多的镇说有很多的灯具厂,如果我们去参观的话会送给我们一个免费的灯具,但是如果我们参观完所有的会拿到一千个灯具。这个他们的成本非常低,工人的工资也相对比较低,到国际市场上还受到很多的抵制。所以中国经济也需要快速的创新。
[祁斌] 讲到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都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比如说战后的美国经济,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间,大概30年的快速增长,随后陷入了经济滞胀,欧洲也是在六十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日本经济也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出现了大规模的衰落,亚洲四小龙开始在八十年代崛起,到九十年代末期就失去了动力。中国从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到现在正好是三十年,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看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说高速增长之后的内需不足,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是非常平衡等等。所以中国要解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祁斌] 第二想谈一个观点,关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今天上午都作了非常深刻的阐述。我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中国经济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过去三十年中,每年平均是9%以上,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经济没有问题,居安思危的话应该说看到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是足够,第二个就是创新能力。
[祁斌] 另外一个情况,伦敦和纽约之间的博弈关系在过去,我记得1917年前后,一战前后,纽约交易所规模超过了伦敦交易所。这是因为纽约的市场超过了伦敦。从过去20年,英国成功地实施了金融改革计划,也是把这个市场重新活跃起来。今天可以看到伦敦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重新得到了认可,并且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而且有人讲伦敦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还是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和强大程度。最近我有机会访问伦敦,我记得1997年在伦敦工作的时候,当时感觉到这个城市不像现在这么有活力,现在各方面都很好。因为一个有效的、活跃的金融市场带动了所有产业的复兴。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念,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以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为立足点,为前提的。这是第一点。
[祁斌] 第一个体会,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这个说了很多年了,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我这里举几个例子,一个是不太相关的例子,中国有一个小商品市场在义乌,义乌是浙江的一个县级市,我去了浙江他们告诉我,每天有几十个、上百个国际的贸易商飞往义乌,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在那里定居,为什么它会成为国际小商品批发的一个交易中心呢?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活跃的市场。就像活水,能够带来很多的内容。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是反例,我记得在1997年,当时毕业以后,找工作曾经去过美国康洲的一个小镇,我去那里找工作,那里其中了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我7点在那里就没有人了。这样回想起来一个堆砌起来的金融机构很难成为金融中心,因为它没有市场。这是一个例子。
[祁斌]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次会议。今天上午听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也听到这两位国际友人介绍他们市场的情况,很值得我们学习。我结合这次论坛的主题和分论坛的主题,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张春] 非常感谢我们上一位发言人,下面一位发言人是中国证监会研究室主任祁斌先生,大家欢迎。
[克劳拉·菲思] 最后我再一次欢迎中国对改革开放的强调,而且也是赞赏决策者的这种管理方式。我们不可能一日就实现所有的目标,但是伦敦的经验对上海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决策者应该要重点关注我刚才所讲的三个重要领域。一个是加强双向资本流动的广度、深度,第二是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第三就是要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框架。
我现在是非常期待其他发言嘉宾的发言,并且也期待着和大家进行探讨。谢谢。
[克劳拉·菲思] 它有助于减缓由散户而主导的市场动荡,而且可以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市场和监管体系。政府的监管机构必须要帮助建立一个平衡的监管体系,来保护投资者,现在要求有相应的披露标准,并且促进竞争和增加选择。中国显然是走在政治的道路上,而且是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倡导市场标准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我们伦敦AM市场,也就是我们的创业板市场,它是反映了一种灵活的做法。在中国就尤其重要,因为在中国有大量的私人企业是蓬勃发展,而且随着经济迅速的增长。私人企业越来越多,正像刚才东京交易所所讲的,我们和东京交易所有一个合作协议,我们也希望在日本建立一个类似于伦敦的AM一样的创业板市场。现在深圳市准备要创建创业板,这个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更加向富有增长强力的行业来分配资本。
[克劳拉·菲思] 职业投资者有助于投资市场的稳定,以及是长期投资发展的。对于基金以及基金经理来讲,伦敦的效率以及透明度是非常好的,我们的公司治理水平也是被认为是世界级水平的,这一直是我们一个竞争优势。我知道中国一直在放宽基金管理,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改革,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现在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在这一阶段是增长了4倍,它也显示出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市场正在形成。
[克劳拉·菲思] 首先要使双向的资金流动进一步地深化和扩大。另外要能够使中国市场进一步深化,同时还要有一个非常平衡的监管体制。双向的资金流动要有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资金流动,要有朝内的,同时也要有外向的资金流动,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一直是帮助公司能够获得各种资金,在我们伦敦的情况是,我们有欧元期的机构投资者,它事实上对我们流动性是一个补充,并不是竞争的,它能够对发行者以及整个市场发挥作用。那么证券市场也是要求更高的公司治理标准,也是需要一些成功的,如果是境外上市也是有助于在国内的交易所的发展。为了能够将资本流动平衡,使中国机构投资者可以享受境外增长的收益,并且将他们的证券投资组合多样化,QDII的组合就可以发挥这种作用。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QDII越来越多到国外来。
[克劳拉·菲思] 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非常强大的证交所、证券市场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产生极大的影响,它能够非常有效地配置资源,尤其是在经济出现一些动荡或者说不确定的时候,尤其如此。我们尤其是注意以下几点。
[克劳拉·菲思] 谢谢张教授。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专题讨论,来讨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证交所,也就是伦敦证交所的首席执行官。我非常高兴,我们这个证交所已经成立了300多年,但是中国的证交所的发展实际上速度要快于我们。不过我还是希望我们的经验可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张春] 谢谢西室泰三先生。下面有请克劳拉·菲思女士。
[西室泰三] 衷心希望我们能够作为多层结构的市场,共同成为亚洲资金循环的核心。就像是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日双方的合作会对亚洲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全球来说也是会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中国、对于上海证交所来讲,肯定是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竞争应该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动力,而合作也是我们共同发展的一个动力。非常感谢。
[西室泰三] 今后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会步入全球化的进程。全球交易所的先驱是欧美的,而现在东京证交所也是在全球化交易方面做一些尝试,这对于中国,特别是对于上海来说应该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是作为邻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是可以及时的去交换信息,共享信息。
[西室泰三]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我也想来提出一些建议,在中国现货市场发展非常快,包括以大企业为主的上海证交所,还有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深圳证交所。另外再加上今年会在深圳成立新兴企业市场,通过这些,现货市场正在稳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的证券市场能够进一步地对外开放,扩大国际的交流,并且完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
[西室泰三] 另外,这个新市场也会接受英文的信息披露和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我们东交所跟伦敦证交所来进行合作,我们可能就是会把一些文件要求100%都用英文来提供,并且是通过实施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地促进日本证券市场迈向新的一步。在伦敦证交所的帮助下,我们也会对一些新兴的亚洲市场,包括日本市场提供新的帮助。
[西室泰三] 目前我们的战略重点是希望能够成为全球化的证交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要壮大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开发新的商品指数,丰富上市商品的种类。另外还要进一步把我们的交易系统升级,延长交易时间;还要进一步的壮大现货市场。在上个月,4月11号的时候,跟沪深300指数的联动性开放指数型基金,中国A股,熊猫300成功上市,现在东交所上市的一共ETF有35只,我们将来还会推出更多的ETF,希望在今年之内就能够使上市的数量达到100只。东交所还跟伦敦证交所一同合作,我们是希望能够共同出资在今年年底之前成立一个面向专业投资家的新的市场。
[西室泰三] 1973年的时候东交所成立了外国股票市场,尽管是经历了波动,现在也就是截止到今年3月末的时候,外国公司的数量是25家。这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海外的再上市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变化当中东交所就把上市外国股票的重点从2次上市或者说重复上市调整为了单独上市。目前在东交所上市的外国股票基本上都是单独上市的。特别是在2004年的时候,新华财经就在我们创办板的市场上面上市了。创业板是成立于1999年,面向新兴企业的一个市场。
[西室泰三] 我想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东京证交所的历史。在1878年的时候,东交所正式成立,但是实际上我们是在二战之后又重建了东交所。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证券公司开始进军海外,而同时也有一些外国的证券公司进入日本市场。那么大概是在1982年,一些外国的证券公司在东交所获得了他们的会员资格权利。截止到现在,在东交所的110家的交易方当中有21家是来自于海外的。现在在日本的股票市场当中外国股民所占的比例也非常高。从交易额来看,在东交所去年的交易额当中有63%是外国的股民所拥有的。我想可能上海证交所也是会走这个方向。
[西室泰三] 非常感谢我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这里,这是陆家嘴金融论坛的第一届会议。上周日中国的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在日本胡锦涛主席也是跟日本的商界进行了会面。如果我们共同合作的话就能够创建一个更好的环境,有助于东亚的经济,而且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可以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春] 我们是讲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和改革,今天的讨论也是双向的。先是我们这里,每一个嘉宾讲10分钟左右,然后我会提一些问题,下面的听众也会提问题。我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是比较深入的,而且能够帮助中国和上海怎么样解决一些在建设中西部金融方面有具体的建议。我们下面先请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西室泰三先生。
[张春] 今天的嘉宾大家都知道了,有两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主管,一个是日本东京交易所的董事长西室泰三先生,还有一个伦敦金融证券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克劳拉·菲思女士;还有中国证监会研究部著名的祁斌先生;还有一位嘉宾是从银行来的,是中国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广东发展银行的辛迈豪行长,他还是我的校友,我们原来在美国的时候,我刚刚才发现我们差不多是同一时间在美国念书;还有一位是学者,是肖耿教授,是清华布鲁金斯研究院的教授。
[张春] 我们的会议开始了。这是陆家嘴论坛下午第一个分会场,我们今天讨论的题目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我是主持人张春,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也是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的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