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和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会见了记者。[详细]
中日两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油与新日本石油7日上午在东京达成协议,双方将合资组建一家专门从事石油精炼业务的公司,利用日本国内富裕的炼油能力进行石油精炼。[详细]

最新报道:
分析评论:
-----------【中日动态】-----------
  中日韩3国和东盟10国的财政部长一致同意,为筹建外储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详细]
  中日煤炭价格谈判基本敲定,动力煤离岸价131.4美元/吨,比上一年度上涨93.52%。[详细]
-----------【高层声音】-----------
  胡锦涛指出,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是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详细]
央行   福田康夫表示,日中关系十分重要,希望两国年轻人今后共同努力,构筑一种双方能说出自己想法的关系。[详细]
网易财经调查
 你觉得此次访日能有实际成果吗?
68.0% 57票

31.0% 26票

   
 
 
 
1998年11月-江泽民访日
  江主席此次访日是中国国家元首有史以来首次访问日本。江泽民与日本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并签署33项友好合作务实协议,但由于历史问题的困扰未能得到解决,这一次的访日之旅未能成功。
往事回忆:据称,当江泽民在天皇面前发表措辞尖锐的评论时,在场的日本人“明显失色”。一位日本官员回忆称,当时的情景令他有种“苦涩的感觉”。
事后发展:虽然双方事后都试图修补关系,但两国在2001-2006年间还是出现“经热政冷”的局面。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破冰之旅”
   温家宝在会见安倍时引用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中日关系。安倍访问中、韩之后,僵局初步打开,日本与邻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渐升温。11月,中日领导人再次在APEC会议上实现会谈,中日关系出现多年未见的温和。
2007年4月-温家宝“融冰之旅”
  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温家宝借用“好雨知时节”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安倍引用京都岚山周恩来诗碑上的“一线阳光穿云出”的词句回应。

  在访问期间,温家宝发表了语气和缓的演讲,展示了他的棒球技术,并提出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案解决东海油气田问题。

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迎春之旅”

  福田康夫用“梅花樱花常相伴”比喻中日友好关系。福田这次“迎春之旅”被看做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外交之旅,向中国承诺在任期间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并在东亚合作和东海油气田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共识。

2008年5月-胡锦涛“暖春之旅”

  因年初毒饺事件等偶发因素的影响,原定于东瀛列岛“樱花盛开”时节的行程一波三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访日安排终于敲定。胡锦涛从5月6日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他200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单个国家进行的为时最长的访问。

   
 
 
 
外向型经济之惑
  对亚洲所有的外向型经济体而言,拉动内需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是长久以来的梦想。日本更是这一梦想的先行者。然而,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迄今尚未实现这一梦想。
  日本人口结构日益呈老龄化和少子化,靠日本市场本身来支撑产业发展很难。目前,日本的年轻人未雨绸缪,都在拼命储蓄,使得储蓄率越来越高、消费能力更趋弱化。虽然日本政府仍在推动培育新的消费需求,但国内市场已趋饱和,所以必须依靠国际市场。
  去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使日本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日经指数下挫30%左右。虽然自小泉纯一郎时代的金融改革以后,多数日本金融机构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因而也因为投资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及其衍生品而遭受损失,但这样的损失本不至于对日本股市产生如此大的打击。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日本经济过于依赖海外。
中国助日本降低经济脆弱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企业对任何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都非常关注。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从日本的进口额超过了从欧洲的进口额,是从美国进口额的两倍。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的其他出口市场,使日本面对美国经济衰退时的脆弱性降低。

  尽管年初的“毒饺子”事件引起了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抵触,但“日本政府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夸大负面因素”,可见日本并不想把中日关系搞糟。

  数据也支持对华贸易为日本复苏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包含香港地区,中国在2005年就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在去年,中国内地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28万亿日元。

  日本正是借由对中国的出口才缓慢走出了十年衰退的阴影。中国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快慢。“日本最能受益的市场就是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对日本来说是无可取代的。”
 
日本对华投资“升级换代”
  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减少,而金融、流通等服务业投资大幅增加的现象表明,日本对华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层次和质量得到提高。目前,日本对华投资已进入“升级换代”时期。

  在日本对华投资结构的调整升级中,环保产业的投资被寄予了诸多期望,或许,这一场结构调整的主角,会是环保产业。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的问卷调查,733家日本企业中有520家在海外有据点,其中70.9%的海外据点在中国。在据点形态上,无论是生产型还是营销型,中国都分别以51.5%和55.8%占据首位。以中国为研发基地的企业比例,也由去年的7.1%上升到9.6%,超过美国的8.1%,首次位居第一。

  日本企业对中国注重的各项机能中,呈上升趋势的是“高附加值生产机能”和“研究开发机能”。该机构理事长林康夫也表示,今后着眼于低价劳动力的对华投资将会减少,日企对中国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非常感兴趣。

  但很多日本企业仍然对知识产权方面表示担忧。此前日本经济产业省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对知识产权侵害状况进行统计,公布了2006年度《仿造被害调查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称,日本企业产品在中国的被仿造件数占到了其年度总数的32.6%。
人民币问题重拾“升值论”
  日元自去年夏天开始升值,目前升值势头仍然持续。3月14日,美元兑日元汇率更是突破1美元兑100日元关口,为12年来首次。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日本,日元意外升值对其出口以及经济都产生了沉重打击,也令日本在人民币问题上重拾“升值论”。

  此前较近的一次日本呼吁人民币升值,是2006年3月25日第一次中日财长会议上,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谷垣祯一提出中国要尽快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原因坊间认为主要是当时美国正在施尽全力要求人民币升值,而日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和这位“老大哥”的一致性。

  其实,人民币升值浪潮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前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他在2002年10月的一席讲话打开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闸门。出人意料的是为保护日本在华企业,03年日本突然改变态度,不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瑞银驻东京经济学家Takashi Omori表示:“很多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实际上是曲线向美国出口。”因此,日本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情绪非常复杂。

  然而,最近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曲线出口到美国的影响正在减弱。麦格理银行驻东京首席经济学家Richard Jerram表示,在过去的半年里美国从全球进口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但日本的总出口仍然出现了强劲增长。日本正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而不是仅仅把中国作为产业链的分工伙伴。

   
 
 
 
东亚合作新时代
  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已经十分紧密,唇齿相依。如何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度,是决定未来东亚地区合作的关键。

  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内贸易在这三国贸易额中的总体比重已达55%左右。在这一背景下,东亚内部的多边、双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也日渐增多,三国之间能否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84年前,孙中山在日本发表的著名讲演,以“霸道”和“王道”的概念梳理东西文化,对日本朝野发出了“大亚洲主义”的呼吁,可谓今天“亚洲一体化”的先声,至今仍振聋发聩:

  “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的霸道,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详审慎择。”

 
三国合作尚倚重领导者意志
  目前,在中日韩三国的制度性经济合作问题上,韩国的态度最为积极。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其国内市场狭小,贸易依存度高,韩国迫切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

  但在诸多业界专家看来,日本才真正掌握着中日韩三边FTA谈判能否启动的钥匙。在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这一问题上,日本政府是谈得多、做得少,更多地关注同亚洲其他地区的双边合作,例如与东盟签署FTA。

  日本自身经济发展的困境决定了其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暧昧态度,在同中韩缔结FTA上,日本最担心的还是其农业领域,这种矛盾心理影响了日本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步伐。

  此外,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日本国内有将中国视为最具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的心态,担心建立自贸区会导致产业转移甚至产业“空洞化”现象,对本国经济不利,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越来越谨慎。

  目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趋势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中日韩三国之间分别启动双边FTA协商,或者加速推进与东盟的“10+1”合作。

  但业界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日韩分别与东盟或东盟的某些成员国缔结双边FTA,而三国之间不加强合作和协调,不仅每个国家自身获益有限,也无法在东亚地区形成可与欧盟、北美自贸区相抗衡的区域经济组织。

制作:靖草 2008.04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