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幕后推手
· 台湾人是第一波推手? |
2002年踏足云南的北京茶商胡旺也发现,比他来得更早的是台湾人和广东人。
东南沿海、港台及东南亚,喜饮普洱茶早有传统。但此一轮普洱茶热,一般认为源于港台。黄传芳等人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香港人将自藏的一批老普洱茶运至台湾,引发了台湾的普洱茶尤其是老茶热。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当时全中国20—50年的老茶有七成被收入台湾藏家之手。
接下来,普洱热被转移到大陆。一家北京媒体的报道和一个自称炒茶人的网上帖子描述了相似的情形,在2000年前后,一些台商派出人员深入到云南村寨和供销社收购老茶,有的老板派出上百人,收购一片茶支付一元劳务费。
随后普洱茶尤其老茶热波及大陆,其特殊功效和收藏价值得到大力宣传,普洱茶开始升温。黄传芳告诉记者,到现在台湾人手里的大多数老茶,都已卖到了大陆人手里。而市场显示,此时它们已经身价百倍。
|
· 第二波推手 云南政府力推普洱茶热 成功运作还是埋下隐患? |
“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已是多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经验。但是按照云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邹家驹的看法,政府的动作并不总是恰到好处,如果政府之手的过度介入,或许会弄巧成拙。 |

|
2007年4月8日,云南省普洱市举行盛大仪式恭迎百年贡茶回归故里。“万寿龙团贡茶”产于清光绪年间,重约2.5千克,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万寿龙团贡茶”于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
4月7日,普洱市庆典、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在普洱市(原思茅市)举行。
4月12日,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在西双版纳州召开。
4月20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临沧举行。 2005年和2006年,先后有一次由99匹马组成的马帮,分别前往西藏和北京。 事实上,从2004年以来,已有十余种此类会议在云南省内外举行。
|
|

普洱茶定义之变带来新的问题
· 原定义 |
在漫长的历史中,云南晒青茶在长途贩运贮存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了特殊的品质和味道,这种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后来被称为生普,已有数百年历史。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出现人工发酵的普洱茶,云南省则于1974年在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被称为熟普。 |
|
· 新定义 |
2003年3月,由云南省茶协等单位制定的云南省普洱茶地方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这个定义,包括了人工发酵(熟普)和自然发酵(生普)。 |
· 重新定义后带来的后果 |
新的标准降低了普洱茶生产的门槛,使得大量并不具有资金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入行。目前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只有小作坊与大作坊的差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