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网易首页 > 财经 > 专题:中国GDP被低估20%
 引言:中国GDP调高20% 赶英超美不用几十年

  这次规模宏大的统计调查有1000万名数据收集员参与,他们被派往全国各地,登记传统统计报告中没有收入的大型商业节点。

  这些数据收集员首次记录了大量原来没有纳入GDP调查范围的、散布于大街小巷之间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是过去10年间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小型工厂、商店,以及餐馆、发廊、酒吧和卡拉OK厅。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发言人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这次普查结果以及它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将于下周(12月20日)宣布。[直播实录]

  国家统计局拒绝说明它对GDP数据的修正有多大,但预计新的数据将显示,经济规模要大20%左右。

  若GDP数据被大幅修正,也许将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修改对中国赶超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时间预期,但从现在来看这可能还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详细]

中国GDP“赶英超美”指日可待?
 ·专题制作:陈彬
 ·制作时间:2005.12.14
 ·意见反馈:020-61210163-566
经济普查 重估服务业
  根据此前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可能被低估。

  如果第一和第二产业的GDP统计是正确的话,第三产业被低估就导致了中国整个GDP被低估,从而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可能被错误估计了。如果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调高一定比例,就会发现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和储蓄占GDP的比重等经济数据都与现在的统计数字有出入。

  过去10年间,我国大街小巷之间开满了私营企业,小型工厂、商店,以及餐馆、发廊、酒吧和卡拉OK厅遍地开花。这次普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达到15419.0万人。

  由于这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行业由原来的26个调整为94个,将能够翔实地反映2004年度的经济运行状况。从目前统计出来的数据看,国民经济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会出现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这一数据极有可能会出现上调。[详细]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三大产业比例  (来源:郭树清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15% 52% 33%
低收入国家 23% 32% 45%
中等收入国家 10% 38% 52%
世界平均 5% 31% 64%

中国经济 比想象的健康
  过去一年里,我国政府反复强调,必须宏观调控,“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摆脱过度依赖投资的风险,转而向消费倾斜。

  宏观调控的举措,将减少对几无利润的制造工厂的浪费投资,帮助减轻与美国间日益膨胀的双边贸易顺差,因为这是最敏感的失衡领域之一。

  GDP修正之后,长期而言,中国的经济看上去将会有所不同,且规模将更大。

  瑞银集团的乔纳森·安德森表示,突然间,所有那些不合情理的中国经济数据看上去都将好许多。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宋国青同意这一观点。他说,对GDP的修正可能有助于“消除过去几年内需不足的忧虑”。[详细]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三驾马车”GDP占比  (来源:两会
  投资 进出口 消费
发达国家 20% 10% 70%
中国 50% 30% 20%

GDP修正 有助缓解压力

  GDP的修正,投资、出口所占的比重将会降低,内需消费比重增长,将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健康,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

  花旗集团认为,中国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是消费不足。拉动中国GDP增长的因素中,投资占50%以上,这一水平太高,使经济可持续能力受到质疑。另一方面进出口顺差达到1000亿美元,出口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贸易摩擦增加。花旗指出,应使消费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详细]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会曾扬言要对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提出制裁,提高所有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伯南克或许将和格林斯潘一样积极敦促中国扩大内需,而不会揪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

  美国官员们已开始敦促中国政府要刺激个人消费,尤其是推动服务业发展,从而减小对制造业出口的过分依赖。[详细]

中国最新GDP数据遭质疑
中国实际经济增长数据即将浮出水面
国家统计局修正GDP引质疑 总经济师姚景源道歉
周小川:经济预测为什么会出错?
谢国忠:中国从GDP 到NDP
扩大内需 是GDP的关键

  五大症候,影响中国经济健康运行。

  症候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症候二:农民增收乏力
  症候三:对外贸易不平衡加剧
  症候四: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
  症候五:M1、M2增速差距显现 企业流动资金供给趋紧 [详细]

  吴敬琏: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吴敬琏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试图转向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但迄今为止,尚未成功。

  ■各级政府保持着对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
  ■以GDP增长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志
  ■税收主要来源于增值税,使得各级政府过分关注产值增长 [详细]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萧灼基:传统GDP存3大缺陷 不宜作唯一政绩标准
吴敬琏:将资源配置方式由行政转变为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 吴敬琏直陈三大障碍

相关阅读
为什么相信中国的GDP?
中国的GDP增长率可信吗?地方GDP增长高过中央“不正常”。

人大教授李义平:关于GDP,不仅要看增长多少,更要看其物质内容是什么。

茅于轼:中国GDP的增长情况,与实际经济的增长情况差不多。GDP的高速增长,确实预示着中国经济的繁荣。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很多人不相信GDP的数据可能只是因为别人说他不相信这个数字。所以,我们不相信我们的GDP,其实是不相信自己。[详细]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邓聿文:打破统计信息垄断,中国现在采取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程序“存在一些问题”。[详细]
■ 地方政府还在争相提高GDP
发改委刘福垣:到现在为止,各个地区做的十一五规划基本上还是增长的规划,不是发展的规划,还是就增长论增长。这些规划的作者,脑子里想的还是经济增长、GDP排序。”[详细]

金融时报:一些地方领导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盲目追求GDP增长。一方面,地方政府出卖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等所谓的“基础产业”;另一方面,大量举债来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详细]
相关知识
什么是GDP?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什么是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详细]
GDP相关文章
 
 
经济普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