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周宏春:戴口罩防控背后有什么样的概率?

0
分享至

作者|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从2020年2月中下旬起,“戴口罩”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大事,一些大城市更是将“戴口罩”放在疫情防控措施的第一位。为什么要让大家“戴口罩”,其内在逻辑为何?什么时间能摘下口罩?本文对此加以讨论。

一、疫情防控在什么情况下要戴口罩,为什么?

无疑,戴口罩是我国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起到了控制病毒扩散的重要作用,尽管一些地方出现过激行为,但并不影响这一措施的有效性,也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

那么,什么人、什么时间应当戴、必须戴口罩呢?我们可以从一些特定人群戴口罩的观察中得出一些初步认识。例如,我们可以从央视节目中看到,疫区一线医务人员在现场都戴口罩,方舱医院护士出来时有人摘下了口罩。中央领导在二月开会都戴口罩,后期如果不到疫区不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新闻发言人米锋已经一个星期不戴口罩了。央视主持人从来没有戴口罩。类似的情况,每个人都可以由自己观察并进行描述和归纳。

从上面的简单列举中,我们可以得出戴口罩与否的前提和条件:一是在疫区,尤其是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必须戴口罩,否则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病毒传播途径大致清楚,部分人开始不戴口罩了。换言之,不戴口罩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所在场所笃定没有病毒,二是可能接触到的人或物不会携带病毒。

另一方面,从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的防控措施看,他们均将戴口罩放在次要位置,其理由是挤占医疗资源;更主要的是出于成本考虑;但要求居民经常洗手,这一点与我国最新实验结论吻合:在密闭条件下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的存活时间约三小时,而在塑料等物体上最长存活时间可能达两三天。因此,洗手成为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举措。

二、戴口罩背后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分析

1.戴口罩防控背后有什么样的概率

如果做一个数学分析,可以发现戴口罩背后的概率是什么。

以我国确诊人数来计算。截至3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844例,现有疑似病例113例。累计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67975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189人。

由此可以得出两组数据:一是100个密切接触者中约11个人被确诊;二是全国确诊病例80844人,占14亿人口的万分之五点七。估算全国戴口罩人数比较困难,但一定数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14日新增20例,且主要是境外输入。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国人基本都是没有确诊的“好人”,平均几千万个“好人”戴口罩预防一个境外输入的患者(“病人”)。

2.戴口罩预防传染的进一步分析

让大多数人戴口罩的预防依据是什么?主要有二:一是不知哪位环境专家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认为气溶胶携带新冠病毒。二是最初人们不知道病毒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

对于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总体看,距离是非常有限的。2月28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结论显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粪口传播有一定风险,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病毒传播途径,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实践表明,已经找到了较好的预防措施,戴口罩是预防措施之一,后期没有一线人员感染是最好的证据。

从心理学角度看,让大多数人戴口罩的依据是中国的古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疫情防控中的具体解释是,我们碰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或者是处于潜伏期的新冠肺炎病人。这样的假定缺乏数据支撑,要求每个人戴口罩是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全面化或泛化,也是不科学的。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治污提出了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

事实上,科学、精准也可以用到新冠肺炎防控上。在疫情爆发初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专家,对病毒传播的严重程度胸中无数,采取再严格的措施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央的强有力领导下,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确诊病人没有新增、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等情况下,需要防控战略做出相应调整。

三、让正常人尽早摘掉口罩,是复工复产的必然要求

让正常人摘掉口罩,不是要放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要控制住“病人”流动而让大多数“好人”流动,从而走上“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常态化轨道。

1.严防境外输入,应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在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对医务人员健康、进出人员管理、保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帮助外地滞留在鄂人员安全有序返乡,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策略指明了方向。

“防境外输入,复工复产”要从海关和机场着手。近阶段可减少入境机场数量,对绝大多数入境人员,按国别分酒店隔离,并完成隔离、检测、有病治疗等时间和程序要求,费用自理;对外交等少数特殊需求进京的,可指定专门口岸入境,以尽快恢复北京四个中心(政治、科技、国际交往、文化)功能。

社区防控也需走向常态化,且必须以“铁面无私”作为底线。要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化作用,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严格登记,特别是来自境外、疫区等特殊地区的人员不能出现漏登情形。如果发现瞒报,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作为未来经济社会活动的失信“记录”;如果故意瞒报并带来公共卫生健康危害的,应按疾控法进行依法处理。

2.摘掉口罩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并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正常人摘掉口罩,不仅有利于复工复产,也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看,将重点放在“病人”身上,一是可以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对照靶心,更有效地预防“好人”被感染;二是减少口罩的大量生产,还可以用于出口,尽快收回前期投资;三是可以减少一次性口罩的回收处理处置工作量,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可以减少小区门卫的工作量,盯住重点:境外来人、来自疫区的人,而不必重点防范社区常驻人口。在中国历史上瘟疫并不少见;从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可能出发,也有必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公众免疫力上,放在“治病救人”而不是预防“病毒传播”上。

3.正常人什么时间可以摘掉口罩?

这是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强求统一的问题。基于国内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出现确诊病人(是否携带病毒不能简单下结论)这一实际,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形势下,“戴口罩”终究难以满足复工复产需要,也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什么时间应该摘掉口罩呢?我以为不应强求,可以从央视新闻联播中减少疫情发布信息频次开始,减轻舆论压力;在社区检查不放松(主要防控境外输入)前提下,对小区常驻人员逐步放松对戴口罩的要求。至于公众什么时间摘掉口罩是自己的选择。这样,既不会为难喜欢戴口罩的人,也不会为希望早日摘下口罩的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房子、股票,而是这3个东西

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房子、股票,而是这3个东西

庞明说财经
2024-04-16 22:29:34
深圳市“巨贪”市长拘留期“插喉”自杀,贪污20亿,被捕时卡里只有3585元

深圳市“巨贪”市长拘留期“插喉”自杀,贪污20亿,被捕时卡里只有3585元

天闻地知
2024-04-22 18:01:04
麦穗丰连续评价许钟豪:谁开始得分就对谁下黑手 全国人民都看着

麦穗丰连续评价许钟豪:谁开始得分就对谁下黑手 全国人民都看着

直播吧
2024-04-25 21:47:32
当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当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可乐88
2024-04-15 09:01:57
乌克兰称S-500是对爱国者防空系统“拙劣”模仿,落后至少四十年

乌克兰称S-500是对爱国者防空系统“拙劣”模仿,落后至少四十年

探索星空
2024-04-25 10:46:52
一个转正小三的悔悟:接受已婚男人的结果,生活中处处都是鸡毛

一个转正小三的悔悟:接受已婚男人的结果,生活中处处都是鸡毛

阿琪故事说
2024-04-25 08:57:01
32岁女星金靖官宣怀孕!出道8年从未结婚,一家五口包含两位爱犬

32岁女星金靖官宣怀孕!出道8年从未结婚,一家五口包含两位爱犬

快乐娱文
2024-04-25 16:02:28
4万枚炮弹或运抵俄罗斯,美铁杆盟友叛美援俄,拜登气得脸色铁青

4万枚炮弹或运抵俄罗斯,美铁杆盟友叛美援俄,拜登气得脸色铁青

小lu侃侃而谈
2024-04-25 15:47:19
五一假期7天变5天,“罪魁祸首”是清华教授,劳动者权益谁来保障

五一假期7天变5天,“罪魁祸首”是清华教授,劳动者权益谁来保障

一口娱乐
2024-04-25 21:13:38
世界上最好的养生,就两个字!

世界上最好的养生,就两个字!

大禹小城
2024-04-23 14:23:34
女生为啥要穿“开裆连裤袜”?难道是因为她们喜欢吗?

女生为啥要穿“开裆连裤袜”?难道是因为她们喜欢吗?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4-26 07:30:38
中国承诺帮古巴建设军队后,我军公开巨浪2试射,美司令警告中国

中国承诺帮古巴建设军队后,我军公开巨浪2试射,美司令警告中国

DS北风
2024-04-24 11:56:20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环球网资讯
2024-04-25 15:02:31
男子遮挡号牌被扣9分竟央求打个折,交警:这不是菜市场

男子遮挡号牌被扣9分竟央求打个折,交警:这不是菜市场

极目新闻
2024-04-25 19:28:34
海南省纪委监委通报,6人被处理!

海南省纪委监委通报,6人被处理!

鲁中晨报
2024-04-26 09:41:03
沈阳楼市全军覆没,沈阳和平区房价从15000元降至13000元最新分析

沈阳楼市全军覆没,沈阳和平区房价从15000元降至13000元最新分析

有事问彭叔
2024-04-23 17:41:10
实体经济不死,天理难容,男子开面馆日均100份,每月房租2.3万

实体经济不死,天理难容,男子开面馆日均100份,每月房租2.3万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4-04-24 20:58:08
航天员桂海潮,再创新纪录

航天员桂海潮,再创新纪录

搞笑的阿票
2024-04-26 07:22:50
华为Pura 70平息争议:已修复AI消除衣服Bug

华为Pura 70平息争议:已修复AI消除衣服Bug

PChome电脑之家
2024-04-25 10:24:54
戚薇不建议大家瘦成艺人的样子 ,因这是工种需要,网友表示认可

戚薇不建议大家瘦成艺人的样子 ,因这是工种需要,网友表示认可

娱乐寡姐
2024-04-25 21:46:28
2024-04-26 10:26:46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头条要闻

牛弹琴:"欧洲一姐"被指比美国还美国 马克龙想炒掉她

头条要闻

牛弹琴:"欧洲一姐"被指比美国还美国 马克龙想炒掉她

体育要闻

库里当选最佳关键球员 10项数据联盟第一

娱乐要闻

心疼!伊能静曝儿子曾被狗仔追到洗手间

科技要闻

雷军周鸿祎出圈:中年CEO,抢着当网红

汽车要闻

全新哈弗H9亮相 大号方盒子硬派SUV入列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艺术
手机
数码

教育要闻

继续蔓延!悉尼大学加入校园反战抗议活动

这2种水果可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

艺术要闻

艺术名画︱爱尔兰画家大卫·科因的刀画作品

手机要闻

vivo X100 Ultra和S19 Pro手机通过3C认证,均支持 80W 有线快充

数码要闻

三星面临OLED产能挑战 11英寸iPad Pro初期供货受影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