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讯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CPI和PPI数据,网易财经特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曹凤岐、北大博士后朱乾宇、吴志峰等对读CPI数据、读政府工作、资本市场进行解读和探讨。
网易财经: 来关注一下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宏观调控中提到“改善金融调控,M2增长17%,新增贷款5万亿以上”,又提到要“优化信贷机构”,如果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曹老师您觉得新增贷款主要投放到哪些行业和领域比较好呢?根据刚才CPI和PPI的数据,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新的解读呢?
曹凤岐: 去年全年已经是四万七了,所以今年五万亿也不算太多,另外,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我们的M2必须在17%以上,对经济才有好处,所以总体来说,这种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投放还是合理的。
曹凤岐: 投放在哪儿呢?三个方面:第一,因为四万亿的投资,除了国家财政的行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出来以后,有一部分要贷款给市场,低息长期地贷款,这些都是要由银行来做的,为了促进经济,在这块上是一个投放;
曹凤岐: 第二,国家有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钢铁、汽车、电子、物流……这十大产业的就业量和产值量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然主要是工业,所以投资要投到这儿,如果这块振兴起来,中国就能比较好了。
曹凤岐: 第三块是投资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目前非常困难,贷款比较难,另外中小企业现在的困难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现在解决中国70%的就业量,如果中小企业起不来了,那我们这2000万农民工回不来了,所以贷款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曹凤岐: 还有一块,支持企业创新进行技术改造,寻找新的增长点,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网易财经: 吴老师在行业里也是主要的经济研究员,刚才曹老师也提出了我们的刺激计划4万亿和新增贷款的投向,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您在行业里感觉到企业的需求如何?
吴志峰: 首先我想做一个综合一点的评述,自从温家宝总理在11月份开始说要下重拳,出拳要猛、要准、要狠之后,金融企业银行响应得非常快,当然这也出现了中国的行政效率,11月份马上贷款4700亿、12月份7700亿,都是新增贷款。11月、12月份连续加班加点的贷款,包括1月份1.62万亿,从1月份贷款的结构来看,给居民的贷款是1200亿,另外1.5万亿是贷给企业的,企业里的中长期贷款是5200亿,票据6000多亿,短期贷款和中期贷款的配比是6:4的关系,这种配比的优势,从贷款的去向就是主要为政府配套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的,为什么现在对以后的银行贷款风险有担心呢?现在可能集中度过于集中了,刚才曹老师说了,要往民营企业、往中小企业这一块贷款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现在流动性大增。贷款去向的资金真正往实体经济里走的不是太多,除了在政府、基建这些大型项目上的贷款以外。
网易财经: 大家都可以理解,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它有所担心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吴志峰: 对,银行从贷款结构上来说,它继续加大了原来买大户的趋向,在这之前我们都是买大户,大家都追求国有大企业,石化、钢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
网易财经: 而且有些政府的扶持在里头。
吴志峰: 但与政府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配套的资金,并不是没有风险的,有些是有系统性风险的,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的三角债其实也是前车之鉴,如何防范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方面要配合政府4万亿的计划,肯定需要配套资金,4万亿里的大头还是银行贷款。我的看法,政府在出的支持资金里有一部分应该是朝向中小企业的,但拨款方式不是直接参与企业投资,而是把资金作为贴息、退税或担保资金,也包括现在启动创业板,我觉得对启动民间投资也是有好处的,如何从结构上调整,还需要下大力气研究。从目前来看,中央政府在这块有所考虑,但考虑得还不是太够。
网易财经: 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多方面、多渠道。朱老师怎么看?
朱乾宇: 如果是从及时性、见效快的方面来看,我赞成刚才曹老师和吴老师的观点,像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短期内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它在选址和设计方案方面本身就要耗费很多时间,你也应该很慎重,要不然以后损失会很大。所以我也赞同曹老师的观点,可以更多地对中小企业贷款,但还不要忽略了一点,不要忘了对农民的贷款,咱们提了很多方案,包括刺激方案,出了很多措施,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摩托车下乡……但如果农民劳动力不解决,收入没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他是没有购买力的,这些东西下乡之后他买不了,还是不能刺激他们的消费。在刺激消费政策这块仅仅靠城市居民的拉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农村这块的消费我们不能够忽视,但他消费能力的增长肯定是在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
网易财经: 现在对农民贷款的机构,我们知道的有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还有其他的吗?
曹凤岐: 还有银行,如果有放款条例,个人也可以去放款,她是研究小额信贷的。
网易财经: 您觉得小额信贷的瓶颈在哪个地方呢?为什么总感觉农民借不到钱呢?
朱乾宇: 如果按照小额信贷机构的供给类型来划分,中国目前主要存在的有农信社,这是主力军,再就是农业银行,还有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社会NGO组织,他们都在开展小额信贷,对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贷款。刚才我罗列了那么多,每个机构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时间关系,这里不能一一分析,我想在这里分析他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风险问题,如果风险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你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农户,因为他所面临的贷款对象和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是不同的,他们是农户,低收入,家庭财产比较少,所以他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担保和抵押,小企业也是这样,一般这些农户是不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因为贷款给他们的风险高于一般的传统业务,怎么样控制风险,我觉得是他们共同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