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 对,让大学生去农村也不能他们学活雷锋,咱们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要运用市场经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刚才两位说大学生“上山下乡”,我们感到确实有必要,想法也非常好,但在落实起来会不会出现什么困难呢?两位有没有提前预计一下?
于鸿君: 我觉得首先是两个误区需要走出来,第一,大学毕业以后还要回到农村吗?
网易财经: 对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在农村的大学生,努力读书就是因为想要走出农村,这时候你再让他们走回去,他们是不是会心甘情愿?
于鸿君: 对,感觉回到农村脸上无光,你要知道我们培养大学生不是给城市培养的,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培养的。
网易财经: 大学生应该是公共资源。
于鸿君: 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很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时候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的各项事业,尽快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应该具备条件提上议事日程,你知道我们过去农民大体上不完全享有国民待遇。
网易财经: 怎么说呢?
于鸿君: 你当兵我也当兵,你回来有工作、我回来没有;你是企业家我也是企业家,我是农民企业家;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国家公费医疗,我没有;你可以靠国家来防老,我必须养儿防老等等,你去看,有很多不平等的待遇,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结果,现在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或者说现在该是我们给农民还帐的时候。
于鸿君: 对这个问题,我们讲了,大学生的就业往哪去?往市场需要的地方去,过去叫去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毕业分配这么讲,这是对的,现在还应该加一句话“往市场需要的地方去”,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我们发展的空间,就往哪里去,去了农村,很可能一个农牧产业化的新兴企业够起来了,很可能一所小学就兴旺发达了,很可能一所医院就被救活了……这都是大有可为的地方。
网易财经: 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从网易论坛里也看到了这样的例子,一些大学生到农村小学去,他可能会利用拍照片、拍视频、利用网站、论坛、网友的力量一起联合起来给了这个小学新的活力和希望。
于鸿君: 对,是香饽饽。
网易财经: 包括您说的有些学营销的同学,他到了农村去,可能给农产品进一步往外推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比如利用网络或利用更加先进的他所学的知识,我觉得大学生有这种抱负,如果你让他在一个商场里做推销员,也许他觉得他的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也许他更想到农村去。
网易财经: 这是我们要走出的一个误区,第二个误区是专业对口,说我是学这个专业的,到农村没有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很重要,但专业对口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对口的越来越低,当时我的大学同学百分之百都是专业对口的,后来有一批开始做其他的了,现在一些学生毕业后还搞专业对口的就少了。
网易财经: 我们这里很多工作人员专业都不对口。
于鸿君: 我认为大学是培养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还是一种基础素质教育,所以对专业对口不要看得太重,不要太理性,何况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将来还可以读研究生、读博士,我招的很多研究生在大学时并不是读金融学、经济学的,都是可以转的,所以要从这个误区里走出来。所以我说,这里面有两个思想观念方面的误区,我们要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你们媒体,来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你是在城里溜达没工作、当啃老族,还是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呢?
网易财经: 从宏观概念上讲当然是非常好,两位一定都为人父了,如果您的孩子读了大学到农村去,您舍得吗?
于鸿君: 我鼓励!我的孩子今年大学二年级了,如果毕业后他有这个想法,到农村去干它几年,吃苦也是一笔财富,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无怨无悔,而且我感到农村对一个人性格、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好处,但农村也有不足的地方,你想,一个农村小孩适应城市生活,很容易,但你要让一个城市的小孩适应农村生活,则不容易。
于鸿君: 所以我的孩子想在大学毕业后下去两年,我是坚决支持的。